七年級地理多變的天氣教學設計

  人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充分感受著大自然賦予的一切。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年級多變的天氣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已經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漸發展。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認識水平方面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也有了一定基礎。另外,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再加上對生活的體驗,對天氣知識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認識。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難。

  【教學理念】

  1.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作為指導思想

  確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習對生活有用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2.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以貼近生活實際的天氣現象例項為切入點,以科學探究學習活動為主線,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創新學習的能力及團體合作意識,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學好地理大有用處,增強學習興趣,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3.構建基於現代資訊科技的地理課程

  在教學手段上,藉助比較先進的電腦多媒體教學裝置,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度的環境。

  【課程標準】

  1.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1***知道天氣的含義,並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個術語。

  ***2***學會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初步瞭解天氣預報的相關知識。

  ***3***學會運用形象記憶及應用記憶的方法識記地理知識。

  ***4***在收看、分析天氣預報的活動中,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5***通過活動,體會天氣變化與生產生活的關係,增加生活常識和技能。學會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初步培養實踐能力。

  ***6***在小組遊戲及學做播報員的活動中,培養分工協作、團體意識及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藉助多媒體裝置,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體會、認識天氣的特點,學會描述天氣;通過組織遊戲、角色扮演,讓學生了解天氣預報,熟悉常用天氣符號,認識衛星雲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知識,學會理論聯絡實際;認同地理學習在實際生產生活的重要性。

  ***2***學習對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以致用;通過對天氣預報製作過程的瞭解,感受科學精神的教育。

  2.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學會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學會對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通過活動,瞭解天氣變化與生產生活的關係,增加生活常識技能。

  難點:①分析天氣特徵。②理解天氣要素,如風向風力符號的表示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註

1.用生活中常見的天氣現象引入新課(課件)。

 

2.請學生說出描述天氣的詞語。

(指導學生做遊戲)

 

3.總結並提問今天的天氣怎麼樣。

 

4.指導學生討論——你心中的天氣是什麼?

學生代表回答後教師總結。

 

5.指導學生學習天氣與人類的關係(課件)。

 

6.問:“天氣預報的途徑獲取有哪些?”。

師根據回答板書。

 

7.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課件)。

師簡介天氣預報製作過程。

 

8.認識衛星雲圖。

指導自學。

 

9.天氣符號。

 

出示天氣符合卡片,組織遊戲“天氣符號”搶答。

 

10.指導學生欣賞天氣預報(課件)。

指導學生播報天氣。

 

11.文字天氣預報的指導學習——風向、風力。

 

12.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呢?

看圖並傾聽。

 

 

爭先恐後說詞語。

 

 

 

回答。

 

 

討論(各抒己見)然後派代表發言。

 

 

 

分析材料回答並自由發言。

 

暢所欲言。

 

 

 

觀看製作過程簡圖。

 

 

 

 

學習衛星雲圖的基本知識。

 

熟悉天氣符號並說出記憶的訣竅。

搶答。

 

 

學生欣賞後模擬主持人播報。

  

小組探討學習後,學生代表到講臺講解。

 

學生總結。

激發學生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烘托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協作探究精神的培養。

 

 

 

結合生活體驗,理論聯絡實際。

 

開闊學生眼界,活躍思維。

 

 

 

學生受到科學探究的教育。

 

 

 

培養自學觀察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學及表達能力。

 

 

 

感受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拓展知識面。

 

總結歸納能力的培

  七年級多變的天氣教學反思

  一、 成功之處 :

  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實踐性強的特點,設計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重點、難點處理恰當,利用多媒體手段優化教學過程,突出一個 “ 用 ” 字。

  採用分組競賽法,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一大亮點。同學們在相互協作、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牢固掌握了新學的地理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鞏固新課階段,讓學生模擬電視節目主持人,進行天氣預報,組織辯論會把整堂課推向一個新的高潮,是該課教學設計的又一大亮點。這一環節的設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培養了學生活學活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整堂課教學設計嚴謹,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教師的啟發提問,源自學生的生活經驗,以感性上升到理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不足之處:

  1.仍有 “ 一問一答 ” 模式的痕跡,學生探究問題不夠,缺乏廣度。 不能兼顧全體學生。

  2.教師評價方法、方式還應多樣。不能只是簡單地說 “ 不錯 ” 、 “ 真棒 ” ,還要具體一點。

  三、 今後措施 :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 虛心向別人學習 , 為自己早日成為名師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