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而言,萬以內較大的數的認識對於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

  二年級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一、藉助直觀,加強指導,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

  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我藉助直觀,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例如,教學“萬以內的數和萬以內的數的順序”,我結合計數器的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上一千,當數到九千時,要問學生:“九千後再添一個千是多少?該怎麼撥?學生已知道百位有10個珠,10個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個珠,要向千位進1,依次類推數到九千時,學生就自然知道怎樣撥珠。這樣通過計數器的演示,有利於使學生了解“相鄰計數單位之間十進關係”,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數位的概念。又如,教學讀寫法時,先在計數器上撥上一個三位數,並說出這個數的組成,然後指導學生對著計數器的數位寫出這個數。再在千位上撥上3,該怎樣讀與寫?對照計數器上的數和下面的阿拉伯數字寫成的數讀出這個數。在教學完讀寫法後,引導學生小結並比較與三位數的讀寫的聯絡與區別。這樣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利用已有經驗,進行遷移學習,促進學生認知建構

  小學數學中,有許多知識前後聯絡緊密,對於與舊知識聯絡緊密的新知識,可以啟發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推匯出來。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數,已經認識了“個、十、百”的數位名稱、順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採用“以類比促遷移”的教學策略,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實現新知識的同化,以促進學生認知建構。結合計數器從一百數到一千告訴學生可用一、十、百、千這些計數單位來數數,並提問:“十個一是多少?”、“十個十是多少?”、“十個百是多少?”讓學生弄清“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又如,教學“四位數的讀法”例題時,由於學生已經學會了三位數的讀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計數器,撥上一個數後,先說出它的組成,然後試著讀數,對於中間有一個或兩個0的數,末尾有一個或幾個0的數,應該怎樣讀,可讓學生討論後,教師再引導,最後啟發學生總結讀萬以內數的法則。這樣讓學生通過類比推理,由此及彼地獲得新知,既使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

  三、聯絡生活例項,拓展認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這是數學教學的新理念之一。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我注意捕捉與本課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蒐集學生生活中的例項,拉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認數活動。如在學生初步學會“一千一千地數”之後,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有利於豐富學生對百、千、萬為單位的數的感知和體驗,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