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反思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關於八年級地理中國的疆域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這個學期學習中國地理,要認識和了解祖國,首先要明確中國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意義。由於學生已學過世界地理,因此我對學生學習我國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讀圖要求。在引入新課的時候,充分聯絡學生已學過的知識。

  1、複習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劃分的知識,指導學生辨認我國的半球位置

  讓學生在圖上找到赤道圈,複習緯線圈的特點。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從而學生能得出結論:中國位於北半球。接著讓學生找到東西半球的分界線20oE、160oW,並複習東經與西經的替變規律,得到結論:中國位於東半球。

  2、聯絡五帶劃分與北溫帶範圍的知識,在地圖上辨認我國的五帶位置

  讓學生在圖上找到北迴歸線與北極圈,複習有關五帶的知識:南北迴歸線之間為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迴歸線與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與極點之間為寒帶。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北迴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才有類似寒帶的終年冰雪帶。

  3、聯絡大洲與大洋位置的知識,在地圖上辨認我國的海陸位置

  複習七大洲與四大洋與方位知識***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提問:北冰洋被哪幾個大洲包圍?南極洲被哪幾個大洋包圍?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4、直接通過活動材料提供的資料,引導學生評價我國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在學生的討論中得出結論:一些緯度較高的國家***例如俄羅斯和加拿大等***或緯度較低的國家***例如巴西等***,由於其所屬的溫度帶,限制了農業的多種經營;一些內陸國***例如蒙古等***,由於不臨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些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而一些島國***例如日本等***,由於四面環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些國家的領土範圍,但沿海多港灣、海上交通便利,為這些國家對外開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條件。通過與世界上一些著名國家的比較,加深學生對“我國地理位置優越”的理解,併為今後教學對外貿易、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特點做好必要的鋪墊。

  評價“位置優越”時,還可以將緯度位置與海陸位置等進行綜合分析或討論:如果我國不具備東臨大洋的海陸位置,而是深居內陸,就會對氣候和農業生產產生和現在十分不同的影響。展示我國地形圖,啟發學生,在相同的海陸位置條件下,我國地勢如果東高西低,會對氣候和農業生產產生怎樣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全面觀察、分析、評價問題的方法。

  ***二***

  本節課通過教師對中國疆域四至點範圍及自然景觀的講解,以及學生自己對中國跨經緯度的計算,還有對中國與美國、蒙古、英國地理位置的對比,使得學生形成了:我國疆域遼闊;海陸位置優越的印象。培養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課堂上師生活動空間大,互動環節多,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一定的發揮。教學效果還不錯。

  不足的是:學生涉及到識記的內容,特別是中國疆域的四至點學生還是模糊不清,因此課後必須多加練習鞏固,同時在課堂上還應使用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使課堂氣氛更活躍,適當增加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知識,利用地圖和多媒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思維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學起來,老師真正當一名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嚮導。

  ***三***

  本節課是八年級地理***中國地理***學習的開始,既是初一的承接也是初二的開始,所以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精心做了以下的設計:

  一、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並能維持好學好地理的興趣。

  依據初中學生心理和生理特徵,本節課教學一開始,我就以學生較為喜歡和直接的方式,運用多媒體效果展示吸引學生眼球,並創設輕鬆融洽的教學氛圍,建立了探究、體驗、合作的新型學習方式,促使師生共同成長進步,尤其是對於我國地理位置的分析,經過合作學習,極大地激發學生想探個究竟的慾望,增強學生學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多方位培養學生意識和能力。

  本節課教育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 、 合作意識 、參與意識和情感意識,使學生在一種生動、民主、融洽、快樂的氛圍中暢所欲言,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為其今後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基礎。《課程標準》倡導體驗 、實踐 、參與和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學生各抒己見,個性得到了充分發揮,照顧到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提高了學生主體參與效率,同時拓寬了學生間情感交流的渠道,擴大了學生之間的交流,給學生創設了展現自我的時間與空間,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給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地位,請同學們自己發現問題,師生一起探究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現,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維還給學生,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成為課堂的主人,營造出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個性張揚的空間,充分體現新課改精神。

  四、強化人文素養,肩負起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功能。

  本節課不僅注重了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而且也重視了過程和方法,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新課標準強調“三維”目標的達成,通過我國地理位置優越性的分析和探討,以及遼闊的疆域的教學滲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於愛國主義熱情,樹立建設好祖國的信心和志向。


看過的還:

1.地理八年級上教學反思

2.八年級地理教學反思集

3.八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4.九年級地理課文中國的地形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