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腦勺頭疼的原因

  頭痛是常見的一種情況,頭痛的情況有很多,有些朋友是腦門痛,有些朋友是太陽穴痛,有些朋友則是後腦勺痛。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有哪些

  1、枕神經痛

  頭痛主要位於枕部及頸部。為發作性或持續性,枕後風池穴可有區域性壓痛。枕神經痛可繼發於頸椎疾病等;

  按揉風池

  雙手拇指置於同側風池穴,其餘四指貼於腦後,拇指指端稍用力下壓,並做順時針方向揉動,共2~3分鐘。適宜於後腦勺部位的頭痛。

  風池穴位於後頭部,枕骨下兩側後髮際處。斜方肌上端與胸鎖乳突肌之間的凹陷中。

  2、頸椎病頭痛

  頭痛部位最常見於頸後及枕部。是由於增殖性頸椎炎或骨刺壓迫、刺激頸神經根引起的,頸椎片可有骨質增生。

  3、肌收縮性頭痛

  也稱緊張性頭痛,或神經性頭痛,呈間斷髮作,或持續性頭痛,常由工作緊張、疲勞、書寫、閱讀、電腦工作姿勢不正等因素,引起頭部或頸部肌肉持續收縮,而產生頭痛,枕部疼痛也是頸後部肌肉痙攣的結果。頭痛性質為重壓感、緊箍感或悶脹痛,常感頭腦不清,頭痛時間一般為上午輕,下午、傍晚加重,焦慮、緊張時可促發或加重。檢查時頸部肌肉有痙攣或壓痛,常伴有頭部及頸部肌肉發僵、活動受限,頸部肌肉痛就是這個原因。建議做一下腦部與頸椎的有關檢查,如頸椎片、CT等,以除外器質性病變引起的頭痛。明確病因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延伸閱讀

  後腦勺疼是怎麼回事?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痠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係。

  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鍼灸、藥物、熱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為佳。患者可在痛點做點壓手法,點壓時以不引起疼痛,有酸脹感為宜。還可對痛處肌肉進行拿捏,這樣可以緩解疼痛和肌肉的痙攣。如有條件可在醫院進一步手法治療。還可以配合活血舒筋,疏風活絡藥物內服。或活血止痛類膏藥外敷。也可以行鍼灸或耳針治療。鍼灸可取風池、大堆、風門、曲酷桓、外關、痛點等。耳針可取神門、以質下、壓痛點等。如配合熱敷效果更好。

  落枕症狀緩解後可行頸部功能鍛鍊,以增強頸部力量,減少復發機會。方法如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分別作抬頭望月,低頭看地、頭頸向或後轉,眼看右方、頭頸向左後轉,眼看左後方、頭頸向左側彎、頭頸向左後轉,眼看左後方、頭頸向左側彎、頭頸向右側彎、頭頸前伸並側轉向左前下方、頭頸前伸並側轉向左前下方、頭頸轉向右後方上方、頭頸轉向左後止方、頭頸各左右各環繞1周。以上動作宜緩慢,並盡力作到所能達到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