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事件對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啟示論文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資訊系統中財務資訊更加複雜,並不再孤立存在,而是與經營、管理資訊交織在一起的。企業就可以向專業的註冊會計師尋求意見,比如如何使會計電算化系統更適合企業的業務,如何使財務資訊的披露更符合會計準則等的規定,甚至是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問題。而且對企業而言,也更歡迎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非審計服務;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安然事件對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啟示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摘 要 :本文由安然破產,安達信審計失敗引發的關於非審計服務是否有損於註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問題入手,討論了什麼是非審計服務,它的產生,並著重討論了在註冊會計師提供審計服務時,其對獨立性的影響。文章得出在必要的監管機制保證審計獨立性的基本前提下,非審計服務可以提高審計質量,有利於事務所吸收優秀人才,節約經濟資源;是有利於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是符合財務報告使用人利益的結論。給我們的啟示是既要鼓勵和引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管理諮詢等非審計服務,迎接WTO的挑戰與機遇;也要加強對非審計服務的監管。

  關鍵詞 :安然 安達信 非審計服務 獨立性

  論文正文:


安然事件對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啟示
 

  一、問題的提出

  近日,美國《財富》500強排名第七的安然公司破產一案,不僅嚴重動搖了美國證券市場的信心,在美國政壇也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作為安然公司的審計師,美國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也被指控喪失誠信,審計失敗,其由盛至衰,一如冰山消融,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安然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來,一直在能源領域從事相關工作,到1999年已發展成為美國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並吸引了大量的投資,1997年到2000年之間在紐約上市的安然公司股價翻了兩番。但在2001年10月,安然震動了整個華爾街,它突然宣佈第三季度的虧損達到了6億美元,三個星期以後,安然重新公佈了1997年到2000年的財務報表,結果顯示累積利潤比原來減少了5.91億美元,債務卻增加了6.38億美元。其審計師安達信解釋稱:這是因為安然在股權交易過程中將公司發行的股權換取了應收票據,這些應收票據在公司的賬本上記錄為資產,發行的股票則被記錄為股東權益。並承認自己確實判斷失誤,以致縱容了安然在會計方面進行的一些違規操作。

  由此,在安達信受到的指控中,獨立性問題成為焦點之一。有不少媒體和組織聲稱:安達信的審計失敗,“失職”是因其在為安然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的同時,還提供了大量的非審計服務。並特別指出:2001年,安達信對安然公司的審計收費是2500萬美元,非審計服務收費則是2700萬美元。由於非審計服務與審計服務之間不可避免的利益衝突,尤其當非審計服務收費超過審計收費時,註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受到嚴重損害,致使審計失敗。

  在國會聽證會上,安達信執行長貝拉迪諾針對上述指責進行了說明和反擊。他說,安然公司資產總額高達650億美元,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美元,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系統,對於這樣一個非常複雜的跨國公司,收費標準總體上是與其規模和複雜性相稱的。同時,安達信提供的非審計服務是非常必要的,有的傳統上就是註冊會計師提供的,甚至只能由註冊會計師提供,因此不會損害審計獨立性。在安然公司支付的2700萬美元非審計服務費中,有350萬美元是稅務服務,這是會計師事務所普遍提供的服務,不可能存在利益衝突;320萬美元是對一套新的會計系統進行的必要稽核***該系統由另外一家“五大”設計安裝***;另400萬美元實際上是支付安盛諮詢公司的諮詢費,而安達信已於2000年8月與安盛諮詢正式拆分;還有幾百萬美元的服務也是應由註冊會計師完成的工作。

  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審計與審計相關收費佔70%以上,而真正的非審計服務不到1330萬美元,且每一單項的服務收費均不超過300萬美元。貝拉迪諾堅信,安達信的註冊會計師不會也不應被利益驅使而放棄原則,不會因非審計服務的高收入而不遵守審計獨立性要求。

  這樣,安然事件的爆發使美國證交會又在重新考慮全面禁止這種非審計服務,又一次引發了人們關於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客戶提供非審計服務是否有損其獨立性問題的極大關注。那麼也引出了本文對非審計服務的討論。
 

  二、非審計服務

  由於目前對非審計服務尚無明確定義,筆者根據其具體業務範圍試定義如下:非審計服務是相對於審計服務而言的,是會計師事務所向客戶提供並收取一定費用的,如稅務諮詢,管理諮詢,法律諮詢甚至技術諮詢等的多種服務。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知識經濟的崛起,以及企業經濟活動國際化和多元化發展趨勢的增強,會計師事務所向客戶提供非審計服務的迅速發展已成為一種世界趨勢。據《國際簡報》統計,1993年,整個會計界有31%的收入來自非審計的諮詢服務,而到2000年非審計服務收入已佔到總收入50%以上,超過了會計審計業務。

  筆者認為非審計服務的產生和發展是促進註冊會計師行業全面發展的重大因素,它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是會計服務市場激烈競爭的結果,是市場本身需求推動的結果,更是市場機制對資源合理配置的結果。經濟的全球化促進了世界的全球化,網路的發展使國界淡化,資訊科技徹底改變了企業的組織結構,生產模式和交易模式。

  首先,非審計服務的產生來自於企業的需求: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資訊系統中財務資訊更加複雜,並不再孤立存在,而是與經營、管理資訊交織在一起的。企業就可以向專業的註冊會計師尋求意見,比如如何使會計電算化系統更適合企業的業務,如何使財務資訊的披露更符合會計準則等的規定,甚至是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問題。而且對企業而言,也更歡迎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非審計服務;

  因為作為可信的審計服務提供者,與其它服務提供者相比,會計師事務所更可能為企業保守商業祕密,而且熟知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夠帶來更好地服務效果; 其次,來自於註冊會計師:他們通過審計服務,對企業的內部結構、經營管理模式、經營風險、財務狀況等進行相當的瞭解;同時也具備了提供管理諮詢等服務的專業能力。如果再接受企業諮詢服務的委託,那麼提供恰當的、有見地的諮詢服務不僅成為可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經濟資源; 再次,來自於會計師事務所的需要:隨著會計師事務所的增加,對業務的爭奪變得愈加激烈。如果一個事務所擁有廣泛的服務範圍和領域,就有了更堅實和更廣闊的財務基礎:如果業務更加多元化,財務上就更加安全,就更有能力承受失去某個客戶造成的損失,不必因害怕失去某個客戶而向其不合理的會計政策妥協,有助於保持事務所的獨立性。

  那麼,非審計服務對審計獨立性倒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2000年7月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會計系就註冊會計師提供非審計服務是否損害審計獨立性這一問題進行了獨立的專門調查。此項調查研究比較了兩種不同情況下的審計報告使用人對註冊會計師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的看法。一種是註冊會計師單純提供審計服務,另一種是同時提供審計和非審計服務。結果顯示,非審計服務對報告使用人的看法,不僅未發現負面影響,反而有正面影響。也就是說,註冊會計師提供非審計服務能夠加強報告使用人對報告的信賴。這些發現支援了非審計服務加強審計獨立性的觀點,也增強了註冊會計師抵制客戶管理層壓力的能力。

  當然,筆者也同意註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確實有可能出現不能自覺地保持超然獨立的情況,尤其當會計師事務所與客戶關係過於密切時。因此,必須加強必要的監管機制,有力的監管將是保證審計獨立性的基本條件。在每個會計師事務所都有內部監管機制,包括職業道德準則,質量控制準則約束,以及後續教育,尤其是誠信教育;整個行業有註冊會計師協會等自律組織;還有政府的監管機構;以及通過法律責任形式實現的外部監管比如民事賠償制度和刑事處罰都可增強審計的獨立性。

  儘管安達信銷燬了大量審計原始憑證資料,審計安然時獨立性喪失是事實,但如果簡單地把它歸咎於非審計服務,就會因表面現象忽略了實質。我們應該注意到:安然公司的僱員中有100多位來自安達信,包括首席會計師和財務總監等高階職員。很明顯,這種高層的密切關係才是問題的真正癥結所在。據報道,曾是安達信員工的安然公司財務總監Fastow在安然事件中是個非常關鍵的人物,很多的違規操作都是由他直接控制和操辦的。

  所以審計的獨立性的喪失並不能簡單的歸因與會計師事務所的非審計服務。另一方面,非審計服務收費高於審計服務收費的現象確實比較普遍:除了安達信向安然收取的非審計服務費超過審計費外,2001年畢馬威向摩托羅拉收取的諮詢費是6230萬美元,審計費是390萬美元;安永向Sprint長話公司收取的諮詢費是6390萬美元,審計費是250萬美元;普華永道收取 AT&T的諮詢費是4840萬美元,審計費是390萬美元。這種收費標準的差異,並不能證明非審計服務對審計構成競爭威脅。如果真的構成威脅,爆發醜聞的應該不是非審計服務與審計收費僅相差200萬美元的安然公司,應該是諮詢費與審計費懸殊更大的Sprint公司。

  事實上,收費是否合理關鍵不是價格本身,而是內在服務成本。由於諮詢服務通常針對的是一些新技術、新問題,技術含量比較高,而且諮詢服務一般不是客戶每年都有需求,往往是一次性的,因此收費比較高。而對於一個長期客戶,會計師事務所一般比較熟悉情況,審計成本低於諮詢服務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最後,筆者認為非審計服務的提供是有利於註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而且是符合財務報告使用人的利益的。`1、可以提高審計質量。首先,提供資訊科技諮詢,有助於註冊會計師更深入地瞭解客戶,在審計時提高對內部控制的評價能力;其次,現今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會計系統在某種程度上將包含著整個企業,幾乎有關企業的所有資訊都會體現出一定的財務方面的重要性。財務資訊就不可避免地與各種經營、管理資訊交織一起。

  具有廣泛業務經驗及經營、管理經驗的註冊會計師才能更好地理解客戶以各種形式體現的財務資訊,對客戶的經營運作和交易情況進行更深瞭解,能夠更有效地確認風險,選擇更為有效的審計程式,最終有助於提高審計質量;再次,有效的審計有賴於多方面專家的集體工作。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多元化服務,能夠使註冊會計師在審計上很方便地得到本所的各方面專家的專業技術支援。這種支援不僅比外請專家及時,而且更有利於質量控制,降低由於不能評價外部專家工作而產生的審計風險。由於公司經營和財務結構的複雜性,審計工作也越來越複雜。在這種環境下,非審計服務專家在提高審計質量上常常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反,如果全面禁止註冊會計師的非審計服務,那麼一方面會提高審計風險,因為新經濟對財務報告模式和會計核算方式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傳統的報告模式和核算方法不能適應新的變化,投資決策者不僅需要更多實時財務資訊,而且也將需要更多的非財務資訊。禁止提供非審計服務,將使會計師事務所失去直接面對新經濟、獲取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正常渠道,從而很難適應21世紀新經濟發展的需要。面對企業日益紛繁複雜的資訊系統,識別財務資訊中隱藏的潛在風險將變得更為困難。而另一方面則增加了企業另尋諮詢機構的成本。

  2、可以吸收優秀人才,促進行業發展。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傳統會計審計理論有著深刻的影響,若會計師事務所仍只有單一的知識結構,將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

  現今,審計、會計、稅務、財務管理的很多知識是相通的,他們的很多工作也是互補的,高質量的審計服務需要高水平、高素質的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如資訊科技、企業流程、風險管理、評估、金融工具和公司融資等。審計業務與非審計業務的融合,不僅能增強會計師事務所的競爭力,且能改變相關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境界,拓展他們的視野,加強他們的執業能力,從而達到為客戶提供更高質量服務的目的,事務所也能發揮其整體效能。在"以人為本"的時代,會計師事務所和註冊會計師行業在人員素質提高的過程中得到了發展和壯大,更多的優秀人才將參與註冊會計師行業。如果會計師事務所被禁止提供非審計服務,僅憑單一的審計服務將很難吸引和留住這些優秀人才,行業發展也將因此失去後勁,審計質量最終也不可能得到保證。

  3,可能降低審計費用。發展事務所的非審計服務,擴大事務所的業務領域,從而來增加事務所的業務收入,而事務所的規模在此過程中會相應地逐步擴大。每個事務所都有自己的人事、財務、後勤部門,規模大一點的事務所需要有自己的研究開發機構、人員培訓、資料處理等機構。事務所規模的擴大,一方面會使事務所的確風險承擔能力、經營效率、競爭力、吸收優秀人才的能力增強;另一方面規模經濟效應使分攤到每個審計客戶的成本費用降低,從而節約了社會資源。
 

  三、安然事件對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啟示
 

  1、鼓勵和引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諮詢等非審計服務。

  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服務結構基本上是單一的審計服務,此種服務結構不僅沒有帶來審計的高獨立性,而且也不利於事務所的穩定和長遠發展。中國加入WTO後國內會計市場的競爭必然會日益激烈,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帶來的競爭壓力日漸增強。另外,補充審計全面鋪開以後,國際所對國內所的最大沖擊將不是審計服務市場,而應是諮詢等非審計服務市場。與國際“五大”相比,國內事務所在諮詢等方面的非審計服務與審計服務相比差距更為巨大。毫無疑問,“五大”或“四大”在提供補充審計的過程中,將輕易進入國內上市公司諮詢服務這塊巨大市場。因此,國內所必須擴寬業務範圍,以進一步壯大實力,增強競爭能力,應對未來市場的變化,迎接WTO的挑戰與機遇。
 

  2、同時還要加強對非審計服務的監管。

  ***1***有效發揮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的作用。最近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經貿委聯合出臺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規定上市公司應設立審計委員會,但其五項主要職責中沒有規定審查外部審計師獨立性的內容,因此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此方面的規定。

  ***2***加強行業自律監管作用,完善註冊會計師獨立性行業自律制度,研究細化註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準則,加強對獨立性的行業監管。隨著近年來會計審計行業醜聞的不斷髮生,人們越來越呼喚誠信。註冊會計師作為市場主體誠信的受託人,與企業簽訂的審計業務約定書,實質上是一份向全社會承諾的誠信契約書,不僅要對市場的主體----企業負責,更重要的是要對最終收益者----社會公眾負責。註冊會計師的產品就是誠信,應加強市場經濟是一種誠信經濟的教育。

  ***3***充分發揮聯合監管和社會監督的作用。例如,有關部門在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披露上市公司審計服務收費標準外,還可適當考慮增加披露非審計服務收費以及審計師輪換的要求,如果定時輪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審計小組,可防止審計師與客戶的關係過於熟稔。安達信為安然提供了16年的審計服務,他們之間建立了過於親密的關係:對於安達信的僱員來說,想升遷,就要取悅它的大客戶。所以,事務所通常誇耀的自己為某一客戶提供了多麼久的服務,其實這正是監管者和投資者應該加以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