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文

  建設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文篇1

  淺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措施

  摘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樹立危機意識,提高危機管理能力;健全危機管理相關法律制度;建立全過程的危機管理機制;建立多邊合作的公共危機管理體系。

  關鍵詞:危機管理 和諧社會 政府

  1.樹立危機意識,掌握危機管理知識。提高危機管理的能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知道,今天的危機已呈現常態化,今天的社會時刻都有危機發生的可能。因此,作為危機處理的主要指揮者和組織者,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認識到“危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危機不僅僅在資本主義社會比比皆是,層出不窮,即使在社會主義國家也屢見不鮮,難以避免。”

  2.建立常設性的危機管理部門,健全相關法律制度

  公共危機管理是各級政府、各級政府部門的職責和責任。就社會現實情況看,應對各種公共危機已不再是政府偶爾為之的任務,而是政府的一項重要的常態職能。這就要建立常設性的專門危機管理部門,統一指揮重大公共危機的應急管理工作。然而,我國有些地方的政府危機管理系統卻缺乏專門、常設性的危機管理部門和專業人員。當公共危機出現後,主要依賴中央政府或省級政府、有關部門設立的臨時機構來進行危機管理。這些臨時機構,一方面缺乏對危機的預測、預警工作。另一方面,由於缺乏危機管理的專業人員,缺乏應有的培訓和處理危機事件的經驗,必然影響危機處理的效果。

  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在地方各級政府內部,成立一個專門常設性的危機管理部門,統一管理公共危機事件。

  3.建立全過程的危機管理機制。有效地預防、迴應、化解和消弭各種危機

  根據危機從無到有,再到無的過程,危機大致要經過危機的爆發、持續、消失三個階段。政府完整的公共危機管理應該包括危機爆發前的防範預警、危機持續中的應對處理和危機結束時的善後總結三個過程。為此我國政府加強危機管理就必須在危機預防、預警、處理及善後等各個環節上分別採取相應措施,建立健全各方面的制度和機制,著力構建全過程的危機管理機制。

  首先,建立危機預防預警機制。從危機管理的目的和效果來說,危機預防比危機處理更重要。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錢預防,而不是花大量錢治療”。加強危機管理,重要的、也是必須的就是要加強危機預防,以減少和避免危機發生,並預見可能發生的危機。一是,各級政府要定期不定期地開展自我診斷,對發生在轄區內的各類群體性、突發性事件進行分析,查詢原因,查詢自身工作的薄弱環節,從源頭上扼制危機的發生和擴大;二是,建立一個靈敏、準確的資訊監測系統,及時捕捉、收集相關資訊並加以分析處理,對事態的發展和應對措施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建立危機應對處理機制。危機不可能絕對避免,一旦爆發危機,從政府角度來講必須運用所有的資源開展危機救治,及時採取果斷措施,快速、有效遏制危機的發展和升級,迅速解決危機,以儘快恢復社會秩序。

  其一,實行強制性干預,保證社會公共生活正常。要對付危機,政府中樞決策系統就必須享有發號施令的權威,並且可以制定和執行帶有強制性的政策。在危機狀態下,出於維護公共利益和快速處置危機的需要,政府有必要依據有關法律規定,採取多方面非常態管理措施,使各級政府在危機狀態下能依法行政,果斷採取措施,及時化解危機;

  其二,建立危機管理的監控系統,密切關注危機的發展變化,及時對其進行分析判斷;

  其三,探尋危機產生的根源。危機產生後,對社會和公眾心理影響巨大的主要原因在於危機產生根源的不確定或不明確,從而引起恐慌。探尋危機根源一方面可以暫時安撫公眾心理情緒,保持社會穩定,另一方面也是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的前提;

  其四,確保資訊公開。危機事件所涉及的公共資訊應該及時、公開、真實地披露,降低公眾獲取資訊的成本,穩定公眾的信心。

  4.建立多邊合作的公共危機管理體系

  在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的社會裡,危機帶來的影響是廣泛的,威脅的是全社會的利益。雖然政府因其責任和能力,應成為危機應對的主導力量,但認為應對危機只是政府的事情是不明智的。政府也不是萬能的,沒有社會力量的參與和協作,單靠政府要管理好公共危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面對公共危機必須建立一個多邊的合作體系,充分發揮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一要積極發展社會基層自治組織。基層自治組織在危機管理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危機時刻,第一時間的救援是災區群眾的自救互救,而且政府救治措施也要通過基層組織得以落實。

  就我國目前而言,在城鄉二元體制下,在城市要加強社群管理委員會的建設,在農村要加強村民委員會的建設;二要積極培育和發展非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作為公民社會和公共管理一種重要組織形式,在很多方面與政府部門可以形成優勢互補,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大有可為。當前,儘快建立非政府組織發展的制度機制,大力鼓勵非政府組織的發展;三要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我國近幾年在現實的觸動下才開始對危機管理有所引入,自身的研究十分匱乏和薄弱,這就需要各級部門,加強和廣大高校、研究部門、諮詢公司的合作,推動有關危機管理的研究。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文篇2

  淺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化建設

  摘要: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和諧文化建設是文化發展的自身矛盾在社會實踐當中的展開與協調。為此我們從三個維度入手來探討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一是物之維度,即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二是人之維度,即實現外在規範與內在自覺聯動互促;三是心之維度,即做到外疏內修,以安頓心靈。三者有機統一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

  關鍵詞:和諧社會 文化建設 三重維度

  建設和諧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那麼我們如何理解和諧文化的涵義?又應該如何把握其實際作用呢?可以說,和諧文化是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集思維方式、思想理念、社會風氣、言行規範為一體的,其包括相容統一、多元共生、協調有序、充滿活力和普世價值等多個方面,體現著人們對和諧社會的基本理念和目標追求的認識,是現代中國文化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和諧文化的最終目標是要形成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的思想文化,以便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早日實現。

  和諧文化提出的現實依據是什麼呢?就是當前中國文化的現實狀況。從學理層面而論,和諧文化是文化自身矛盾的現實抉擇.從國內而言,主要表現為中國文化內部的矛盾衝突,特別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矛盾關係,傳統文化在中國社會根深蒂固,而現代文化又在激盪與影響中國,兩者之間存在著矛盾衝突。從國外而言,主要表現為中西文化外在的矛盾衝突,特別是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矛盾關係,中國文化本身的民族性需要維持與弘揚,而外來文化的某些先進性又值得借鑑與利用,兩者之間也存在著矛盾衝突。正是基於國內與國外兩個層面文化衝突的展開,和諧文化的提出顯得現實而必要。然而要加深對和諧文化這一新型理念的理解,又不能只滿足於對概念、作用與依據的粗淺認識,而要從更深層面上加以把握,即從三重維度上加以闡發、分析和明確。

  一、物之維度: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

  在物之維度上,和諧文化表現為將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維持或穩定在一種舒適、諧和的狀態。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和諧文化對人與自然關係即天人關係的迴應,其實這是在解決“知天”的問題,其目的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和諧文化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必然要在物之維度上體現出來。

  社會和諧,乃至文化和諧,必然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當今社會,人類已經清醒的認識到:人類的發展只有合理地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化建設芻議康曉磊用自然,才能維護和發展業已創造的各種文明成果。人類對待自然的態度,既不能過分渲染自然的神祕和強大,也不能過於張揚,認為人是萬物的主宰,而要善待自然,視大自然為朋友,以求得與其和諧共處和健康發展。總之,要用和諧的文化環境,來規範人與自然的關係,使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人之維度:外在規範與內在自覺聯動互促

  在人之維度上,和諧文化主要體現為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維持或穩定在一種適勻、和諧的狀態。強調人與人的和諧,是和諧文化對人與人關係即人際關係的迴應,其實是在處理“知人”的問題,為的是實現人際和諧。和諧文化倡導人與人的和諧,必然要在人之維度上體現出來。在現代社會中,人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具有一定社會關係的社會人。人與人之間的諸多關係需要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當中得到維持與調節。唯有恰當合理地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諸般關係,這樣的社會生活才可謂是美好的。

  然而,在現代經濟浪潮的推動下,人們由於諸種原因的誘導與影響,人們都已經深刻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再像以前那般親密無間、不分彼此,而是這般遍生隔閡、荊棘密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正在疏遠、正在淡化,人們不再是那樣團結一致,而是都在為著各自利益而奮鬥。人與人之間彼此難以達成諒解,矛盾與衝突充盈著現代社會,這樣的社會氛圍是可怕的、危險的。如此這般,我們生活著的社會還算是進步嗎?

  三、心之維度:外疏內修,安頓心靈

  在心之維度上,和諧文化主要體現為將自己與自己的關係維持或穩定在一種諧和、適當的狀態。之所以強調人與自身的和諧,是因為和諧文化對人與自身的關係應該有明確的闡述,也就是解決“知己”的問題,用意是實現身心和諧。和諧文化強調人與自身的和諧,必然要在心之維度上體現出來。人與自身的關係是個人生存和發展中最為緊要的現實問題。面對生活的世界,只有兩種事物是人類迄今為止無法認知的,即蒼穹宇宙與人類自身。

  人對自身的無知,正顯得人與自身關係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而人與自然和個人與他人的關係,都離不開人與自身的關係。伴隨時代發展越來越快的步伐,人們越來越感到難以適應,眾多的社會成員處在亞健康狀況。在現代飛速發展的社會境遇中,社會中的個人經常夜以繼日地為家庭、為工作操勞,經常感受到自己趕不上時代的步伐,個人正被焦慮與不安等心理問題所困擾。

  個人總在努力使個體的思想行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社會中的個人總是察覺自己是那般力不從心。社會之中、人們之間的不同想法和不同觀點,總是迷惑和困擾著我們,使我們產生盲從與無奈的情緒,顯得人與自身關係在現代社會的重要。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人的和睦團結,以至人自身的諧和,都需要和諧文化的持續發力,從而使各方面的力量彙集成強大的合力。以上我們已經深刻明確了和諧文化的科學內涵與重大意義。同時我們要看到在國家綜合國力提升的時候,亦要注重國家軟實力——主要是指文化力的提升。如此,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和諧,我們的社會文化也才能更加和諧。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