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學年論文

  006年,我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制度正式建立,這標誌著社會工作者職業的專業化、職業化在內陸地區步入快速發展時期,也標誌著我國社會工作行業有了一套專門的入門資格認證制度。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企業管理在當今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一、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現狀

  在西方發達國家以及地區,專業的社會工作已經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然而在我國,專業社會工作處在發展階段。但是在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我國專業社會工作有了巨大的發展進步。

  1.專業隊伍不斷壯大。

  據調查研究發現,社會工作本科專業已經在我國258所高校展開,而社會工作的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在60所高校展開,每年有將近2萬的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畢業。除此之外,我國每年有5萬多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通過職業人才水平考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20餘萬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

  2.服務平臺不斷拓寬。

  隨著我國對社會工作崗位開發力度的加大,我國已經新增開發了6萬多個社會工作崗位。其中,有1萬多個社會工作崗位在民政類事業單位開發設定了,還有4萬多個社會工作崗位在城鄉社群開發設定。除此之外,我國各地都在加大和鼓勵發展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已經有700多家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這也成為我國專業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實踐探索不斷深入。

  2007年以來,民政部在全國165個地區和260家單位開展了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形成了以上海為代表的政府與社會組合發展模式、以深圳為代表的社會組織運作為主的發展模式以及以江西萬載為代表的政府運作為主的發展模式。這些經驗模式,為在全國範圍內推進專業社會工作提供了重要示範與參考。

  4.服務成效不斷顯現。

  近些年來,全國各地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不斷展開,主要是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對城市融合、災後重建以及醫患、勞資關係等社會問題進行重點突破。在汶川地震發生後,當地的災民救助、心理疏導以及社會支援體系構建等工作都是在全國2000多名社會工作服務者與當地政府聯合進行開展的;在廣東東莞,城市流動人口在專業社會工作服務者的服務下,儘快的融入了當地社群,完成了外地人口與當地人口的和諧融合。由此可見,在社會管理以及社會建設方面,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的作用正在不斷提升。

  二、我國社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服務是社會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功能,但是在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也要注重社會工作服務的創新。這裡的創新,除了包括社會工作服務方式的創新,還包括社會工作管理模式的創新。在現階段我國社會工作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許多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1.社會工作服務管理策略的體系不完善。

  以需求管理為出發點是社會工作服務管理的基本策略,從服務戰略的規劃到服務戰略的執行是一個不斷推進的過程。但是從我國現階段的社會工作服或來看,社會工作服務管理策略只是簡單的把很多服務疊加在一起,在時間以及空間上沒有相對完整的系統的聯絡。從這方面來看,現代社會工作服務的開展以及進行都會受到社會工作管理體系的影響。因此,社會工作服務管理體系的不健全,會影響社會工作的展開以及進行。除此之外,很多社會工作服務組織的管理僅限於個別服務活動的成功,或者服務效果只能在短期內呈現,而無法對整個社會工作管理組織的長期發展以及服務效果起到有效作用。

  2.社會工作服務組織架構不夠完善。

  在調查研究一些社會工作機構過程中,發現每個社會工作機構的日常運營都有著其獨特的組織架構來支撐,但是這些組織架構或多或少都存著問題。第一是領域分隔現象嚴重。在日常的社會工作中,不同領域的社會工作人員只固定在某個特定領域,而為其所在領域提供專項服務,對於自己領域之外的社會工作服務缺乏必要的溝通以及聯絡。這樣就會造成不同領域的社會工作目標不一致,導致社會工作管理難度的加大,最終造成社會工作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加。二是社會工作組織內部無法及時解決矛盾,導致社會工作策劃與執行職能的發揮受到了制約和束縛,尤其是社會工作人員之間的矛盾。在社會工作機構中,社會工作負責人主要在機構內部,而社會工作人員的工作地點則分佈在各個社會服務需求點,這樣就導致社會工作負責人無法與社會工作人員及時有效的進行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因此,在社會服務過程中經常出現社會服務指令執行有偏差,工作安排不夠細化,以及社會工作人員情緒無法及時疏導等問題。除此之外,由於社會工作服務領域不同,導致了社會工作人員觀念也有所不同。

  3.部分因素的影響制約了社會工作職業化的發展。

  每個行業的發展都有其獨特的成長曆程以及成長環境,在發展過程中,有各種因素的制約。而在社會工作的發展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制約因素。一是社會工作人員自身的發展有限,彼此之間缺乏溝通以及集體歸屬感。在社會工作領域中,經常存在一種行政化的現象。很多社會工作領域中的社會工作人員要根據流程辦事,無論大小事都請示上級領導的現象。除此之外,很多社會工作人員由於自身生活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出現了職業倦怠的現象。社會工作的完成,只是被動的對固定服務任務量進行執行,這些問題都會導致社會工作人員內心的創新性以及上進心降低。由於各個領域都分散在不同地方,管理人員與工作人員之間及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不暢,整個集體缺乏凝聚力。二是社會工作機構運營資金來源渠道單一,不利於社會工作的展開。現階段,社會工作多數都是非盈利性機構,多數情況下主要是政府來對社會工作提供的服務來買單。但是隨著社會工作的發展與需求,越來越多的社會工作組織機構建立起來,而政府的資金卻是有限的,如此一來就存在一部分社會工作組織資金不足的現象。資金的短缺必然會對社會工作的展開產生影響,並且政府購買的社會服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社會工作機構在進行服務的時候選擇性不強,因此,社會工作的展開以及服務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企業管理模式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進步,離不開有效的企業管理模式。以下從企業管理措施結合社會工作進行分析,以提高社會工作發展水平。

  1.實現管理理念創新。

  在企業創新體系中,管理理念的創新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在企業管理的各方面,其中心以及根本是圍繞著人來展開的。因此,企業的管理創新應當以人為本。同樣的,在社會工作職業化的今天,社會工作管理理念也應當以人為本進行創新。在社會工作中綜合服務型管理理念、學習型管理理念以及團隊型管理理念,對社會工作進行管理創新,這樣有助於更好的對社會工作人員進行設計以及定位,更好的做好社會工作。同時能夠有效的對社會工作人員之間進行協調,促進社會工作組織的發展。同時有效的團隊,有助於社會工作機構的高效執行以及提高服務質量。

  2.建立管理創新的激勵機制。

  企業管理一是來源於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一是迫於市場競爭的壓力。企業進行管理創新,主要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以及提高自身競爭力。對於企業有突出貢獻的人員,應當建立激勵機制。這同樣適用於社會工作機構,對於社會工作管理有著突出貢獻的人員,應當進行相應的激勵,這不應單純表現為物質利益。強烈的事業心以及成就感是管理創新行為的動力,因此,重視社會工作管理人員以及社會工作管理創新,從社會榮譽以及物質生活各個方面激發社會工作管理人員的高度使命感和責任心,以提高社會工作管理創新,順應社會工作發展要求。

  3.加強人才管理。

  無論在任何行業,人才都是第一生產力。企業管理首先是要做好人才的管理,創新用人觀念,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在社會工作中也不例外。在對社會工作人員進行選聘的時候,要對人員創造性、適應性以及學習性進行嚴格的稽核,同時要求社會工作人員要有高度的適應性。社會工作複雜多樣,需要服務的物件也各不相同,只有具備良好適應性的人員才能更好的完成社會工作。因此,社會工作人員招聘必須對招聘制度進行完善。除此之外,還要對用人機制進行創新,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要儘可能的開發利用人力資源,同時完善激勵機制,實現人才資源的有效管理,提高社會工作人力資源的管理。

  4.資訊化管理。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資訊化管理成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企業全面的資訊化管理,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以及效益。在社會工作發展中,應用資訊化管理,一方面能夠有效加強社會工作負責人與各社會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聯絡,另一方面能夠有效的降低社會工作經營成本,提高有限的社會工作資金利用效率,提高社會工作服務質量。除此之外,加強社會工作資訊化管理有助於推動社會工作組織機構業務流程、管理流程的精細化、規範化以及制度化發展,提高社會工作機構自身實力。

  四、結語

  通過對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現狀進行分析,以及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提出了將企業管理運用在社會工作當中。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化在不斷加強,隨著社會工作機構的不斷完善,社會工作專業化的增強,企業管理理念與社會工作不謀而合。社會工作中突出的問題,通過企業管理方式都能得到有效解決。在今後社會工作發展中,企業管理的應用將成為社會工作管理模式的一種有效手段。

  篇2

  淺論高校教育社會工作中的運用

  一、新形勢下建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意義

  從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到報告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內容具體化、豐富化,各級政府不斷賦予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新的內涵和職能,社會工作在此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培養社會工作人才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會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也出現了許多社會問題,而社會工作者專業化、系統化、多樣化、個性化解決群體問題和個體問題的專業能力,是黨和政府創新黨的群眾工作方法、解決社會問題、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與穩定、加強社會團結的重要依靠力量。

  二、目前我國社會工作存在的問題

  社會工作人才是現代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單靠政府部門的行政工作和行政介入無法適應社會多樣化的發展,與此同時,人們對公共服務需求的範圍越來越廣、數量越來越大、質量越來越高,社會工作者能為社會成員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場不願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務,彌補由單純的行政工作和市場執行規律顧及不到的欠缺。發達、健全的社會工作體系,需要社會工作者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與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和社會服務工作不同,社會工作尤其強調其專業方法和技能的運用,但我國社會工作尚具有濃郁的行政性和非專業性的特點:

  一是,在迴應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與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離專業社會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相當的距離。專業社會工作者要求具有一定的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法律基礎,而我國現有社會工作者具有專業化背景人數只佔少數。

  二是,規範化制度體系尚未健全,社會工作這一職業還未被廣泛瞭解,社會工作人才職業聲望不高,行業吸引力不強。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認為社會工作是與政府工作相重疊的,是一種資源浪費;或是認為社會工作的服務物件只是極少數的特殊群體,而不是廣泛的社會群體。

  三是,社會化管理體制有待完善,政府興辦的社會服務機構資源短缺、輻射面窄,民間社會工作組織發展緩慢,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還不健全。

  四是,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和待遇不高,在發達國家,從事社會工作的大部分人都來自中產階級以上收入人群,他們將社會工作作為職業或事業,是出於人道和自我價值觀的體現。隨著近幾年我國部分地區將社會工作者納入事業編制後,吸引了不少大學生參與就業,但從業者的職業信念和事業觀還需加強。

  五是,社會工作人才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對如何評定社會工作者的績效,還未形成體制。另外社會工作者的職業發展空間有限,社會工作者隊伍更新率高,也制約著社會工作快速發展。六是,對專業社會工作的宣傳力度有待加強。目前我國對義務奉獻的“志願者”進行了大量的輿論宣傳,但對有償服務專業社會工作者宣傳卻非常有限,提高社會工作者的知曉度,有利於提高社會工作者聲望和自我價值定位。

  三、高校對社會工作發展的現實意義

  隨著高校設立社會工作專業以來,逐漸形成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引、由科學系統理論知識體系和價值觀體系為指導、以規範的操作技巧和方法手段為途徑的全新的社會工作服務發展階段。高校在發展社會工作學科的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高校自身的建設。

  1.有利於提高社會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隨著社會的進步,政府的行政部門、實務部門和社會,對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需求越來越多,對社會工作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工作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於1999年底才在我國設立,而在此之前許多社會工作者大都是憑藉著愛心和經驗自學成才。眾所周知,高校聚集了大量理論研究人才,正是由於高校進行了大量的社會科學研究,才使得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這個新興的學科,在13年多的時間裡獲得了快速發展。隨著社會工作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會促使我國社會工作在職業化水平上邁上新的高度,使更多有需要的人和組織得到應有的服務,使許多困擾人們的問題得到及時化解,使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社會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目標早日實現。

  2.有利於提高社會工作者的職業素養。

  社會工作作為一個不斷髮展與成熟的學科專業,其知識體系十分龐大與繁雜,社會工作者經過系統的專業化培訓,一方面樹立了良好的學習社會工作理論知識的觀念和信心,另一方面在系統的學習和掌握社會工作價值、理論、知識和方法技巧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工作,更好地為有需要的人和團體服務,滿足社會工作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工作職業對社會工作人才的要求。

  3.有利於高校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目前,高校在服務社會體制機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部分高校教師科研的方向、目標、重點背離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不少成果只能待在抽屜和實驗室裡,不能有效地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十分有限。二是不重視長遠規劃和社會效益,缺乏良好的規劃機制體制,學校和社會之間還遠沒有形成比較穩定的、長遠的供求合作關係,科研工作過多地注重短期效益和經濟效益。三是與社會需求相差距離較大,許多學校在設定學科和專業時,在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條件建設等方面還沒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人才儲備和設施條件時,就進行招生,缺乏有效的體制機制,內涵發展受到制約,人才培養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社會工作專業的設定則充分體現了高校在專業設定上更接近社會需要,而不是曲高和寡,脫離社會的需要。

  4.有利於高校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高校教學、科研的最終目的之一在於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共同目的在於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標準。社會工作專業的設立,使得高校有關社會工作的科研和教學成果在第一時間服務於學生,也使得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在第一時間進行專業實踐,不僅有利於社會工作學科的發展和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更有利於學校的長遠發展和對學校全體學生的培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教育對於整個社會主義社會科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探析了高校教育在社會工作中的作用。高校在發展社會工作學科的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高校自身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