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西方經濟學中資本主義發展的價值起源

  1776年,隨著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出版,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蓬勃發展起來。西方經濟學歷經200餘年的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古典經濟學階段、新古典經濟學階段、現代經濟學階段。期間,也產生了以亞當·斯密、馬歇爾、凱恩斯、薩繆爾森等經濟學家為代表的諸多經濟學流派。西方經濟學的主要研究範疇一般包括應用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理論與政策主張,併為200年來西方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提供了理論及政策支援。近年來,經濟學數理化傾向日益突出,試圖運用嚴格的數學推導與計算精確描述經濟執行的規律,從而解釋經濟現象、預測經濟發展方向並提出應對經濟問題的方針政策。但是,我們還應意識到經濟學研究的範疇不僅包括人與自然的關係,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範疇,同樣包含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因此具有更強的社會科學價值。經濟學中所蘊藏的其他社會科學知識涉及到政治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等多種學科。因此,筆者認為研究西方經濟學以及總結資本主義的發展脈絡應充分挖掘其內在的人文價值及精神動力,從而進一步探究經濟規律產生的源動力、修正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傳遞更具人文關懷、人文精神的經濟學倫理體系。

  一、古希臘羅馬及重商主義階段

  古希臘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具有深刻的人文關懷及哲學理念的思想家,他們對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之一“財富積累”的意義進行了深刻的分析。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給把財富分為精神財富、身體財富、物質財富三個層次,身體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獲取都是為了最終獲得精神財富,而精神財富主要包含對知識的獲取與道德力量的提升。反對不擇手段、採取卑劣行徑獲取物質或身體財富,並強調獲取物質或身體財富不是終極目標,而是獲取節制、勤勞、公平、正義等精神財富的手段,因此獲取物質及身體財富的手段必須是符合社會正義並且不侵犯他人的。亞里士多德提出了追求生活資料的滿足及貨值增加是發展經濟的兩種動力,並提出在滿足生活資料的基礎上而過於追求貨值增加是違背自然規律的非道德行為。由此可見,古希臘時期的經濟發展動因主要可以歸結為滿足生活必須及追求終極精神價值,強調了精神價值及道德因素的重要性。重商主義時期則徹底顛覆了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價值觀,追求貨幣財富的增加則成為當時社會發展的唯一宗旨,強調只有通過積累以貴金屬計價的貨幣財富才是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完全放棄了精神道德財富的追求。因此對金銀貨幣的狂熱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併產生了強大的對外擴張傾向。

  二、古典經濟學階段

  古典經濟學階段經濟發展的價值起源主要以亞當·斯密及大衛李嘉圖等古典經濟學家的勞動價值理論為基礎衍生出來。亞當·斯密認為商品是財富的重要表徵、而商品又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因此亞當·斯密認為勞動是獲得財富及價值的唯一源泉。而商品也具有使用價值及價值兩種屬性,使用價值凝結了獲取生活必需品的勞動,價值則體現了購買他人勞動的能力。大衛李嘉圖進一步對財富和價值進行區分,認為一種商品的價值取決於所凝結的勞動的難易程度,隨著技術水平、生產力的發展,相同財富的增加往往遠大於相同價值的增加。古典經濟學後期的經濟學家把財富及價值的增加看成了動態發展的過程,認為財富增加需要經歷生產、分配、消費等各個階段才能達到;同時,除勞動之外的其他要素諸如資本、土地等要素也被認為是價值增加的源動力。

  三、新古典經濟學階段

  新古典經濟學階段從19世紀的邊際革命開始到20世紀30年代為止。龐巴維克的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提出直接改變了傳統經濟學中對價值本質的理解和判斷。邊際效用價值論者認為,價值與財富的本質已經不再是基於客觀物質基礎的一切表徵,例如勞動、資本,土地等各個要素,而是基於人類主觀感受的效用,而效用又是商品能夠滿足人類慾望的能力,商品的價值取決於人類慾望及商品滿足人類慾望能力之間的關係,商品的價值大小取決於商品滿足人類某種主觀感受與評價的能力的大小。而這種效用具有非常強的主觀色彩及個人色彩,並且是產生價值的源泉和必要條件。在邊際效用價值論的影響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開始出現更加多元化及功利化的特性,邊際效用價值論一定意義上肯定了人類主觀慾望的合理性,並認為是商品價值的重要源泉,從而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人類獲取物質財富和物質滿足的慾望,使人類社會商品種類和數量都出現了狂飆式增長,並基本擺脫了道德精神力量對慾望無限膨脹的束縛。

  四、現代經濟學階段

  現代經濟學產生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力空前提升。凝結在商品上的知識、科技含量不斷增加。西方經濟學中的價值判斷逐漸從商品本身的價值轉移到商品增值的源動力上面。現代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促使商品價值增長的根本動力已經從勞動、資本、土地等基本要素轉移到知識及科技進步上。勞動力受教育水平和知識獲取能力的提升成為價值增加的源泉,不僅如此,知識傳播途徑的更新與發展也成為社會財富增加的巨大動力。網際網路經濟條件下,知識傳播速度已出現了幾何級數的增長,人類社會逐步過渡到知識經濟時代,對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這導致社會財富在急劇增加的基礎上,人類享有的可自由支配時間變得越來越少,而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則投入到對自身技能和知識水平的更新上。

  通過梳理西方經濟學發展史上價值理論的發展脈絡,資本主義的發展可以總結出很強的功利主義、物質至上主義色彩。因此,筆者認為現階段,我國經濟學界應深刻分析西方經濟學中資本主義發展的源動力,充分挖掘我國經濟發展的精神價值、人文追求,避免我國經濟學界出現過度功利化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