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河北省城鄉物流業包容性發展對策

  摘要:通過分析河北省城鄉物流發展現狀,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從五個方面闡述提高農村物流發展水平的措施,提出以包容性理念為主導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城鄉物流業;包容性;農村物流

  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要目標之一是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消除城鄉差別。在城鄉一體化戰略實施過程中,物流是城鄉生活品質提升和商品順暢交流的重要保障。通過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農民不再“賣菜難”、市民不再“買菜貴”。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今天,農村市場成為電商必爭的領地。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物流重視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國物流業呈快速發展趨勢。2014年前三季度物流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3.4%,物流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8.2%,是河北省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但我國物流業在實現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在結構上卻逐漸呈現出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態勢。

  一、物流業包容性發展的內涵

  2007年,亞洲開發銀行首次提出了包容性增長的概念。包容性增長是在“益貧式增長”和“分享式增長”理念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與排斥性增長理念相反,包容性增長最基本的含義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經濟增長,其中最重要的表現就是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最初的包容性增長和減輕貧困有關,更多的出現在人口問題、城市化問題和產業發展問題中,現在其概念不斷被引入到其他研究領域,如環境科學、農業生產等領域,包容性增長的涵義進一步被深化延展。

  將包容性發展的內涵引用到城鄉物流領域,是指在物流業大力發展的環境下,無論是城市物流還是農村物流以公平享受發展機會、共同參與市場、共同分享發展利益為核心,以縮小城鄉物流發展水平差距、發展農村物流提高農民收入、服務市民農產品消費為目標,優化市場競爭機制,促進農村物流業的發展,實現利益“雙贏”的目的。認真和深入研究農村物流和城鄉物流包容性發展所需要的環境,制定發展政策,共同實現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

  二、河北省物流業呈現出城鄉“二元”形態

  因為現代物流業的產生及發展是以城市為起點的,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快速發展,物流業在城市發展勢頭良好。河北省部分城市已認識到現代物流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制定了物流業的發展規劃,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石家莊的功能定位之一就是要打造現代商貿物流基地,把發展城市物流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舉措。

  在河北省城市物流加速發展的同時,農村物流發展卻相對滯後,存在較大差距,使河北省物流業發展水平呈現出城鄉不平衡的“二元”形態。農產品流通以常溫物流為主,絕大部分農產品未經任何加工,在運輸過程中技術落後導致損耗多。在農村消費品物流領域,農民需要的工業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質量及供應也存在嚴重物流瓶頸,農民購物難。

  三、河北省城鄉物流業差距的成因

  ***一***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存在。在城鄉經濟體制二元結構下,農村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差距,農村物流在農村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也很難得到發展。城市政府與農村政府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導致了基礎設施的供給偏向城市,缺乏對農村物流業的投入,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落後,城市物流與農村物流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薄弱,無論是交通配送網路還是用於農產品儲存的倉儲設施,造成了農產品的大量損失,農村物流的發展沒有最基本的基礎保障。

  ***二***農村物流資訊化程度利用低。城市物流資訊網路已逐步完善,但農村物流資訊網路利用率低。現有的農業網站資訊數量、質量和農民需求沒有實現有效的對接,如河北農業資訊網每天都更新所屬城市的市場資訊,但農民真正需要的市場資訊可能找不到,缺少動態的資料分析和預警機制。另外,物流資訊硬體設施落後,因為多數農民本身的文化水平較低,所以對於獲取網路資訊的能力就很有限,若一些資訊服務不太到位,那就更不容易獲取,資訊不能有效的到達農戶,只能靠市場的反饋資訊,就會出現滯後。同時,農產品的鮮活易腐性和農作物的季節差異性,使得完善的資訊網路和專業性的農產品資訊網站成為提高農村物流效率必不可少的前提。農村物流對資訊化的要求甚至高於城市物流,現在的農村物流資訊化程度根本無法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

  ***三***物流企業忽視農村市場的開發。城市生產和生活消費具有空間上的集中性,物流網路構建和實現規模化較為便利。由於河北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存在,每家每戶擁有土地面積較小,所以單位面積內物流需求小,地域分散性強。與城市物流相比,農產品對運輸、倉儲等物流環節均有特殊要求,農村物流的服務難度相對較大,物流市場成本高利潤低。再加上農產品收成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表現出更強的脆弱性。物流資源整合較為困難,形成了城市物流成本低和農村物流成本高的“物流二元結構”。許多物流企業試圖進行城鄉物流資源整合,卻一直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考慮到風險和利潤,現有物流企業大多選擇城市而非農村,沒有專業物流企業主體的推動,農村物流發展相對滯後。

  四、河北省城鄉物流業包容性發展對策研究

  ***一***統一河北省城鄉物流發展規劃。發揮城市物流對農村物流的輻射與帶動作用。應將農村物流視為河北省現代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納入物流業發展整體系統中,制定出統一的城鄉物流發展規劃,合理佈局全省物流系統。在此過程中,要強化政府的巨集觀規劃與組織協調功能,實現政府的有效干預。目前在國家層面,已建立了由國家發改委等多個部門組成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來綜合協調全國物流的管理體制與機制。地方也應加緊落實類似的跨部門協調製度,根據實事求是、循序漸進與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巨集觀規劃與組織協調等方面,穩步推進城鄉物流的一體化。

  ***二***培育農村物流有效經營主體。首先,改革以小農為本位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制度,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各地應大力建設家庭農場,在農村內部培育新型農村物流主體。鼓勵農村個體企業、民營企業從事物流行業,支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的批發商、農村經紀人等轉化為物流公司;扶持和改造傳統的農村流通主體,如農村的糧食系統、供銷合作社、郵政系統等成立農村物流公司,他們紮根於農村,更容易成為能夠適應當前農村物流需要的主體;其次,要在城市培育更多面向農村的物流企業。依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鼓勵現有城市商貿企業、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工業品生產經營企業,深入農村開展現代物流與配送業務。

  ***三***加大對農村物流發展的財政與金融支援力度。在財政政策上,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物流發展的財政投資力度,作為城市反哺農村的一個專項具體措施,設立農村物流發展專項基金,對農村物流的發展給予特別的支援。我們有對於城市物流專項的基金但還沒有農村物流的專項基金。對從事農村物流業務的企業,實施一定政策傾斜,改善其在市場競爭中面臨的利潤低現狀。在金融方面,要明確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對農村物流的金融支援。適度拓寬農村政策性信貸資金的運用範圍,加大對農村物流的支援力度。鼓勵商業性保險機構設立相應的險種,開展農村物流保險業務,對農村物流中的運輸、倉儲等風險進行承保,並擴大農村政策性保險的試點範圍,推行政策性保險。

  ***四***積極探索城鄉物流對接新模式。要重視城鄉物流的有機銜接,改造傳統的流通模式,創新城鄉物流模式,縮短流通環節,暢通物流通道。運用供應鏈管理思想,積極探索城鄉物流對接的“農戶+農業生產合作社+城市零售終端模式”、“城市農資生產企業+城鄉配送中心+農村零售終端模式”、“週末車載蔬菜市場”等模式。通過創新農產品和農資物流通道,密切各環節主體之間的協作,合理安排好農資用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物流,實現城鄉物流無縫連結。總之,只有實現城鄉物流包容性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五***建設物流節點和平臺。要建立農村物流節點、平臺,如田間冷庫和物流集散中心,可以依託農村小賣鋪建立相對集聚的末端遞送和收寄節點,形成農村物流節點和網路的通道,以往返運輸環境的營造,打造城鄉一體化的物流服務系統。對於農村節點和網路的鋪設,可以通過調整“新農村”建設和“萬村千鄉”政策作用方向,扶持其發展和鼓勵物流企業參與。

  參考文獻:

  [1]常豔祺.“包容性增長”理念的本質及實現路徑研究[J].學理論,2012.11.

  [2]張澤洲,羅德志.重慶市供銷合作社.關於供銷合作社參與農產品流通的幾點思考[N].中華合作時報,2013.5.7.

  [3]安玉發.發展新型產銷對接模式穩定鮮活農產品價格――“農超對接”及流通渠道多元化的思考[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