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綠色節能生態住區在中國的前景規劃

  論文關鍵詞:綠色生態住區 環保節能 住區建設 可持續發展
    論文摘要:從建築物對生態系統和人類的影響角度出發,探討了住區建設的綠色生態意識,以國外生態建築例項為理論依據,闡述了綠色生態住區的開發與建設在中國的重要性。
    1綠色生態住區的產生
    1.1綠色生態住區的概念綠色生態住區指從規劃用地、建築設計造型、運營到物業管理等方面在開發與建設中,以生態設計原則為指導,遵循“生態美學”、“以人為本”的創新意識,協調人、自然、建築和社會生態環境的審美關係,以綠色經濟為基石、綠色技術做支撐,綠色環境為標誌,從而體現住區人格化、自然化和生態化設計理念。並以“人性化”為出發點進行管理的新型住區。
    1.2住宅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人類不加節制地開發與建設,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汙染物質,全球範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等的環境汙染問題。於是我們意識到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性,繼而出現了綠色生態建築的理論體系,它是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的集中體現,也是人類居住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是在近兒年,綠色住區的研究也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研究的主題之一。
    1.3綠色生態建築在國外發展的情況。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國家和地區就開始了生態住宅的系統研究和推進。近年來更加重視,不僅加強了政策支援力度,在節約、再利用和再迴圈等方面均有新進展,尤其是歐洲生態住宅區的建設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各國都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德國多數大城市普遍有出售綠色建材的商店。奧地利維也納“波德城”:低能耗住宅區,由6層至7層的住宅樓組成。向陽面有寬大的窗戶和陽臺,背陽面只有射擊孔大小的窗戶;平面設計狹長,正面寬度較小,使樓房的外表面積和空間容積比較小;使用熱泵從住宅的廢氣中回收熱能來加熱日常生活用水,從而滿足所需熱能的大約50%,太陽能集熱器能滿足日常生活用水所需能量的另外的30%0
    2住區建築的綠色生態設計
    2.1住區建築的綠色生態設計。根據可持續發展理論與生態學原理,結合住宅建設特點,綠色生態住宅建設要綜合運用生態學原理和遵循生態平衡及可持續發展原則,綜合系統效率最優先原則,設計、組織建築內外各種物質因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築系統內有秩序地迴圈轉換,獲得一種高效低能、無廢無汙染、生態平衡的居住環境。它包括能源系統、水環境系統、氣環境系統、綠化系統等方面。
    2.2綠色生態住區所需的經濟環境。生態環境是一個巨集觀與微觀相結合的系統工程,城市規劃與建設投資對整體生態環節的創造極為重要,實施過程中的高科技含量是以營利為目的開發商無法實現的。據有關資料顯示,在“三年一中變”中,廣州市每年投人140多億,以使城市面貌發生很大的改觀,但要是藍天更多,珠江水更清,空氣變乾淨,還需要雄厚的經濟基礎支撐。再看著市場的需求反應。從廣州“恩格爾”係數42%而言,廣州人已進入小康水平,市民的購房慾望與能力正逐漸同步,而具備優良自然環境又兼現代交通大網路的廣州南部區域,極有可能成為城市未來中心居住區,實際上,目前每10個購房者中就有三個人在番禺買房,郊區化居住日勢不可擋,前不久,林樹森市長一句“5年後番禺樓市升值50%”的話無疑給這塊天生麗質的寶地又加了一把油。
    3綠色生態住區的系統特性分析與環境效益
    綠色生態住區的特性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儘可能節約資源與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體現3R原則,即再利用、再節約、再迴圈。對於環境來說,在不影響建築與小區的結構和功能的條件下,材料與能源的使用是越小越好。這需要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考慮簡化建築立面的造型;使用隔熱性強,密閉性好的材料;利用可更新的能源;迴圈利用資源;節約水資源,大力提倡對可更新新能源的使用等。第二,保護生態系統,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第三,對人的健康無害、使人感到舒適健康,主要體現在材料的選擇使用上,必須選擇綠色建材或低汙染、無毒的建材。
    根據住區環境效益表現為環境設計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及其經濟效益諸多方面的綜合效益。生態效益,綠色生態住區環境設計的生態效益可表現在綠色空間設計、水資源系統設計、能源系統設計、廢棄物處理、住區道路與居住環境設計諸多方面。即要考慮居住者使用功能和健康等因子、以及建築造型的特點,又要結合綠色生態住區環境的可行性。綠色生態住區環境設計的社會效益,顯而易見的是環境的綠化,目前,我國許多開發商,都將住宅小區開發的綠化率作為小區的重要環境指標之一,相同地段的住宅小區周邊綠化環境佳,其銷售價或租金要明顯高於周邊環境欠佳的住宅小區。綠色生態住區環境設計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體現出環境的經濟效益。 
   4現階段對城市住宅建設存在的誤區
    目前在住宅小區建設中,發展商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在小區人造景觀方面,違反生態規律,跨越了人體生理衛生健康需求的生理愉悅層次,只著重色彩鮮豔、奇異美觀心理愉J悅效果。但是,由於消費者的現代生活方式體驗還處於初級階段,未能深刻地體會人造景觀的生理愉悅和心靈愉悅的關係。普遍表現在幾個方面:廣植花草植物,廣造模紋花壇,“好看不中用”;過分迷戀熱帶海濱植物;盲目移植珍奇古怪樹種,喬灌木植物成為美化樓盤的裝飾物;植物種植位置分配不合理,很少種植吸收有毒氣體的植物;重視形態,忽略生態,把植物作為景觀擺設;刻意營造豪華水景園林,執行成本高變早溪;漠視硬質“弊端”,熱島效應明顯。作為直接影響健康的人居環境中,空氣的質量是生態健康最重要的因素,而且疫病傳播與居住環境有著密切關係,人類對建築的形式、通風、採光、空調、給水、排水、綠化與景觀等方面的健康學指標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綠色生態住區在我國尚屬於起步階段,關於其整體研究仍需深入。
    5綠色生態住區在我國的發展
    5.1提高人們對住區建設的綠色生態意識人們對舒適環境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隨著地球環境溫暖化程序的加速和全球異常氣候出現期的縮短,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反面就是付出了資源枯竭、生態破壞的高昂代價,反思此前的建築發展歷程,建築本身所需材料而言,基本的材料,如:磚、水泥、沙石等都是以犧牲環境的代價換來的。而綠色生態住區建設理念的提出,是人類自身的生存需求而採取的一種對環境壓力與經濟增長驅動力相互制衡的發展模式。因此,在住宅開發建設中推行綠色生態住區提高到與人類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的高度,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5.2相應政策支援由於綠色生態住區前提投人相對要高且回報較慢,如果沒有相關稅收、補助金或材料使用的限制,在全國大幅度地推行會有困難。雖然建設部在2001年4月推出了嚏綠色生態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指明瞭綠色生態住區開發中各個系統的指標和標準,但在建設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的頒發等一系列環節給予的支援還遠遠不夠。只有政策上給於開發者適當的優惠,才能使更多開發商投人到這一新興產業中來。
    結語
    隨著可持續發展的呼聲漸起,我國也日益重視建築行業的環境問題。許諾成為“綠色生態的北京”終於如願以償地成功的舉辦了了2008年奧運會,為兌現這一承諾,北京花1800多億改造北京的城市生態環境。的確,大至全世界或一個國家,小至城市或一片住宅,現代人對生態環境的熱切關注幾乎超出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發展階段,“可持續性發展”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總戰略,而‘性態住宅”,也就成了人們實現“綠色之夢”的最貼身的起點。綠色生態住宅家園,希望早日走進我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