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創作畢業論文範文

  新時期電影創作過程中電影情緒的表達需要以色彩語言為載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微電影創作中影視美術設計的應用 》

  一、微電影中影視美術設計簡述

  影視美術設計之於微電影的創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前期分鏡構圖設計到拍攝中的服裝場景的整體美感,直至電影后期對影片的調色美化,是貫穿始終的對於色彩、線條、構圖的有機結合。微電影搭載新媒體而生的一種影視藝術形式,而網路的普及是其產生的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因此微電影中的影視美術設計還應揣摩網路使用者的審美偏好,迎合市場的同時倡導真善美的審美導向。

  二、應用範圍

  1.分鏡構圖參考

  在拍攝之初,導演往往會對一些關鍵場景預先設計好分鏡形式,但導演往往考慮到的是鏡頭的表現力以及畫面的張力,對美感往往欠缺考慮,這時就需要美術指導提供參考意見,增強畫面的美感和和諧感。

  2.角色造型

  微電影受限於播出時長,相對於傳統電影,角色的各方面資訊能夠展現的時間就相對較短,因此,需要有切合角色資訊的造型來烘托人物的性格、場景的衝突等等,同時還應注重角色造型的一些細節變化展現創作團隊的匠心。與傳統電影相同角色的造型主要是服裝設計與化妝造型兩個方面。

  ***1***服裝設計。微電影受限於資金、收益渠道、製作週期等因素,服裝設計的主要途徑是成衣搭配及改造,需要的相關人才數量較少,涉及古裝、歐美、奇幻等元素時,需要服裝設計師進行相關設計並量體制作。

  ***2***化妝造型。微電影的化妝造型流程與傳統電影流程相似,如果電影節奏緊湊、時間跨度較短,妝容設計變動就小,如果微電影時間跨度較大,但拍攝週期又相對短暫,則對化妝師的化妝造型技巧有著較大的挑戰。

  3.場景設計

  目前的場景主要分兩類,一類是現實場景,另一類是特效場景。通常時裝電影、古裝電影及一些室內電影多應用現實場景,而科幻、魔幻的電影則會考慮應用特效場景。微電影的微字取英文“Web”的諧音,並不是指所有微電影都是小成本小製作,在技術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考慮應用影視4D技術來設計微電影中的一些場景,將微電影的型別豐富化。

  4.道具設計

  精良的道具對於烘托微電影整體氛圍、增加電影的真實感和精緻度有著重要的作用。道具一般分為陳設道具和戲用道具,陳設道具顧名思義指擺放於電影場景中的道具,戲用道具則是演員隨身道具,如推著的自行車、手拿的刀劍等等。道具的設計與場景設計是一脈相融的,美術師在設計好場景後,對道具的風格、細節也會有了一定的把握。美術師根據道具的不同用途,對道具進行分類設計,一些需要製造的道具,需要美術師繪製圖紙甚至繪製精細電影原畫,同時還應對道具樣品進行稽核,以達到完美效果。

  三、影視美術設計的作用和影響

  電影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視覺傳達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美術設計的主要作用在於完善電影的視覺效果,使電影的視覺效果與劇情、音樂、表演相互輝映相互融合。美術設計之於微電影主要的作用在於場景氣氛的渲染、色調對於情感的烘托以及電影整體視覺效果的升級等等。在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美術設計對於場景氣氛的渲染作用可圈可點,例如戰鬥場面中對壘兩軍的服裝設計,金銀二色的盔甲對比明顯,展現了唐王朝的奢華也突出了主角的孤立無援,而電影灰濛濛的天空則是電腦特效做出的特殊場景,也渲染了戰爭的慘烈氣氛。

  微電影《父親的信》中,運用較多的是道具對於氣氛的渲染,獨居老父親家中成雙的生活用品、父親收藏的去世母親的睡衣、父親賺零用錢擺的小攤、捨不得買水用來灌自來水的水瓶、攢錢買下來給去世母親的生日蛋糕,道具雖然常見但擺放的位置體現出來電影美術師的功底,將父親孤獨的氣氛烘托得淋漓盡致。動畫微電影《冰雪奇緣:生日的禮物》通過用色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姐姐艾莎的著裝和佈景都是藍色,烘托愛莎的境遇以及性格,妹妹安娜的服裝和房間風格則為暖色,髮色也是紅色,展現妹妹熱情的性格並烘托生日的氣氛,在姐妹一起準備生日的時候,服裝也換成了綠色為主色調,寓意希望和生機。客觀來說,微電影有著資金和技術的不足,但為了達到視覺效果和整體的電影藝術目的,應用細緻精妙的電影美術設計技術可以提升微電影的製作精良程度,為釋出後的利潤回收做好鋪墊。

  四、結語

  微電影作為一種集約化、快捷化的綜合藝術,需要影視美術設計對電影的拍攝和後期進行輔助和優化,影視美術設計的應用不僅需要從大局出發整體著眼美術設計的用色、道具、場景、後期,還應注重細節如特寫鏡頭會涉及到的妝容、髮型、關鍵隨身道具、細緻道具拜訪等等。優秀的微電影作品離不開優秀的影視美術設計,因此要注重影視美術設計的與電影作品的有機融合,將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完美呈現出來。

  篇二

  《 概念設計對動畫電影創作的作用 》

  對於動畫電影專案,前期創意設計的完善性對於整部電影的製作來講非常重要,它為整部影片的製作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而電影前期創意除了一些常規的製作流程外,其首當其衝的就是概念設計,它所起到的作用甚至可以影響影片的美學風格。

  一、概念設計在動畫電影創作中的應用

  概念設計最開始被應用於產品設計當中,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設計方法,既可以調高設計效率,同時還可以提供更多想法並規避一些容易忽略的錯誤。因此,在眾多的設計領域中,概念設計越來越多地顯示出了獨特的魅力,比如在遊戲設計當中,概念設計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在初期,設定好整個的遊戲框架之後,概念設計應緊隨其後,它是將整體文字視覺化的重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設計者與導演或製片人不斷就各個設計問題進行探討,概念設計者對某一概念提出各種設計方案和設計理念,包括細節、顏色、服裝等方面的設計表現,以求能夠設計出達到預期效果的表現圖。經過概念設計,才能真正進入製作。概念設計的難點是,一要繪製出現實中並不存在的東西,二要真實可信。概念設計最為重要的就是想象力,想象力來源於聯想和感覺。設計者需要根據劇本中的幾個關鍵詞、提供的一段音樂或一些提示性的圖片或色彩,創作出一系列的畫面。如果想象力不夠,畫工再好,設計作品也很難達到“真實可信”。

  二、概念設計對動畫影視創作的作用

  ***一***概念設計能夠提高電影創作的效率

  電影創作對於製作效率的要求一直很高。概念設計誕生於整個流程設計之初,在設計的最開始已經將影片的整體風格進行把握,將影片的大體美術效果展示出來,從而有指導性地為後面的各個階段做更加真實合理的設計提供模板。這樣大大提高了製作的效率。電影最後呈現的視覺效果很大一部分源於概念設計的把握。尤其是一些需要很強視覺效果的電影,比如電影《畫皮》,導演烏爾善做完劇本後,邀請日本插畫設計師天野孝喜做概念設計,烏爾善認為天野孝喜的畫風與整部影片的風格相似,符合他設想的影片風格。

  天野孝喜根據劇本繪製了100多張效果圖,將電影中的鏡頭和故事完美地呈現出來。觀眾所看到影片的效果——鏡頭的構圖、色調、內容表現,幾乎與概念設計的作品如出一轍。可以說,概念設計對於整個影片的大環境營造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以至後面的拍攝非常順利。又如徐克導演的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在拍攝過程中,徐克親自繪製了一些概念圖,包括動作設計、拍攝角度等。他在指導拍攝這些鏡頭的時候,已經對於電影視覺效果瞭然於胸,使得電影最後呈現的效果達到了他的預期效果。

  ***二***概念設計能夠提升創作的質量

  對於電影創作來說,前期的準備至關重要。在以往的創作過程中,並沒有專業的概念設計,有些鏡頭只是模糊的草圖。概念設計是一部影片在製作時必不可少的部分,導演寧願花大量時間去討論每個鏡頭的構圖、光影、位置、時間、拍攝技巧等,這樣在真正的拍攝和後期製作中就有了完備的模版,不需要再花費很多時間討論影片的效果,這樣就提高了製作效率和週期。尤其對於大投資的影視創作,概念設計尤為重要。

  在創意劇本和構思文字的時候,創作者已經將所要表現的世界形成在腦海當中,只是文字的編寫者並不能如實地將它們記錄下來,因此劇作家要與設計者進行溝通。在概念設計階段,設計者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表現,以求最後能夠達到劇作的要求。比如電影《指環王》系列,書中出現的視覺效果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完全存在,而如果要提升整體的影片的視覺質量,前期的概念設計必須要達到一定的高度與深度。在電影拍攝的初期,美術部門每天要給導演傑克遜過目超過100張的草圖,通過這樣漫長而細緻的推敲,才能慢慢地將原文中的魔幻世界一點點地呈現出來。

  結語

  綜上所述,在影視創作的領域裡,概念設計是一部電影的藍圖,給出了一個電影最初的整體框架,能讓人預見到影片最後所呈現的效果。概念設計需要設計人員具備較高的素質,要熟讀劇本,對於劇本中導演所構想的世界有充分的理解,能夠與導演溝通,同時對於構圖、光影、藝術表現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效果,對於一部影片的表現效果有較成熟的理解。現在,我國的影視創作越來越重視前期的投入,尤其是概念設計這一部分,概念設計已經與影視製作合二為一,融為一體。概念設計在某種層面上已經代表著一部影片是否能夠成功,影片的製作商已經離不開概念設計,而概念設計在眾多領域上也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篇三

  《 色彩感受性在電影創作中的應用 》

  聞一多先生曾在他的詩歌《色彩》中寫到:“生命是張沒價值的白紙,自從綠給了我發展,紅給了我熱情,黃教我以忠義,藍教我以高潔,粉紅賜我以希望,灰白贈我以悲哀,再完成這幀彩圖,黑還要加我以死。從此以後,我便溺愛於我的生命,因為我愛他的色彩。”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色彩給予我們各種各樣的感受,豐富了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本能上對色彩有著炙熱的情感,就像對待生命一樣。

  長久以來,我們在生活以及藝術作品的創作中盡情地使用色彩,包括電影的創作。於是,色彩被人類賦予了各種各樣的象徵意義。如紅色象徵著暴力、愛情、生命、興奮、熱烈、激情、喜慶、高貴、緊張、奮進;黃色象徵著光明、希望、愉悅、陽和、明朗、動感、歡快;綠色象徵舒適、和平、新鮮、青春、希望、安寧、溫和;藍色象徵清爽、開朗、理智、沉靜、深遠、傷感、寂靜;紫色象徵高貴、神祕、豪華、思念、悲哀、溫柔、女性。

  電影誕生之初,人們就期待黑白電影有一天能被附著上五彩斑斕的色彩。因為現實世界是五彩繽紛的,我們的生命是豐富多彩的。魯道夫•阿恩海姆在1954年曾說過“:在黑白電影的時候,我們往往難以辨別演員盤子裡的奇形怪狀的食物。”[1]人們渴望電影逼真還原現實,這一強烈的動機推動著彩色電影技術的誕生。漸漸地,色彩不僅僅只是幫助電影表現現實,它還被當作是敘事的重要手段。後來,不論是創作電影還是分析電影,都出現了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非常教條地使用色彩和剖析色彩,生搬硬套色彩的各種象徵意義。

  例如,當人們看到電影中出現綠色時,就盲目地認定創作者一定是在電影中表現一片生機盎然的場面。然而,綠色有不同的綠色,草綠色和灰綠色傳遞給人們的感受截然不同。因此,同一色彩的細膩變化所傳遞出的意義就會有天壤之別。由此看來,不論是創作者在創作電影時,還是觀眾在分析電影時,都不應該套用人們長久以來約定俗成的色彩的各種象徵意義,而更加註重色彩帶給人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各種影響。這種影響被稱作色彩的感受性。事實上,人們賦予色彩象徵意義的根據就是色彩的感受性以及色彩讓人聯想的景物或場面。

  1色彩的感受性與象徵意義之間的關係

  1.1色彩的感受性

  色彩彷彿具有一種魔力,總是以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感知和情感。不論你來自哪個民族,不論你有多理智,你都逃脫不掉色彩強大的影響力。眾所周知,有一些色彩會讓人感覺溫暖、溫馨,而有些色彩則會讓人感覺冰涼、淒冷。由此可見,色彩可以影響人們的心理溫度,我們將色彩的這一特性稱為色彩的溫度感。根據實驗觀察,人們總結出長波色光容易讓人感覺溫暖,比如紅、橙、黃,而短波色光容易讓人感覺冰涼,比如藍、靛、紫。

  另外,黑、白、灰三色都是冷色。另外,同一種色相,明度越低,越讓人感覺溫暖;明度越高,會使人感覺涼爽甚至是寒冷。所以,粉色比大紅色看上去涼爽,藏藍色比湖藍色看上去溫暖。畫面中不同的色彩看上去與觀眾的距離有遠近的差異,色彩的這一特徵被稱為色彩的距離感。實驗證明,暖色調、高飽和度以及高明度的色彩會顯得凸出來,因此被稱為前進色;相反,冷色調、低飽和度以及低明度的色彩會顯得凹進去,因此被稱為後退色。

  這就是為什麼紅色、黃色最引人注目,並常常被使用在LOGO和宣傳畫中的原因。黑色服裝深受歡迎的首要原因就是黑色顯瘦。這說明有的色彩會收縮,有的色彩會膨脹,色彩的這一特性被稱為色彩的尺度感。實驗證明,暖色調、明度高的色彩是膨脹色;冷色調、明度低的色彩是收縮色。色彩還能影響被它包裹的物體看上去的重量,也就是說有的色彩會使人感覺被它裝飾的物體重,有的色彩會使人感覺被它裝飾的物體輕。

  人們將色彩的這一特性稱為色彩的重量感。實驗表明,黑色的箱子比白色的箱子看上去要重1.8倍。色彩學家通過實驗進一步得出,明度低的色彩比明度高的色彩顯得重。法國心理學家弗艾雷曾在他的著作《論動覺》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實驗結果,即在色光照射下,人的肌肉的彈力可加大,血液的迴圈可加快,其增大的梯度是“以藍色為最小,依次按綠色、黃色、桔黃色、紅色的順序逐漸增大”。由此可見,色彩彷彿具有某種能量。

  高能量的色彩能夠引起人的擴張性反應,它們讓人熱血沸騰,腦神經極其興奮,肌肉的彈力也會增大;而低能量的色彩引起人的收縮性反應,它們會讓血液在身體裡平緩地流淌,減弱各種刺激,讓人淡定平靜,這被稱作色彩的動靜感。在後來的研究中,人們發現色彩的動靜感或者能量的高低取決於:第一,冷/暖色調、飽和度和明度。第二,色彩面積。第三,前景和後景的色彩對比。總之,飽和度高、明度高的暖色以及對比大的色彩搭配比飽和度低、明度低的冷色以及對比小的色彩搭配載有更高的能量,比較容易讓人興奮或者躁動。

  1.2色彩的感受性直接產生了色彩的象徵意義

  事實上,色彩本身並不具有意義,之所以現在色彩被賦予了象徵意義,是因為色彩的感受性。人們在看到某種色彩之後,生理和心理上層面上受到了刺激,有時候也聯想到某一特定的景物和情境,然後便產生了特定的感知與情感,於是就賦予了色彩某些象徵意義。例如,紅色,根據前面提到的實驗,人在紅色光的照射下,肌肉彈力和血液迴圈的速度都會增大,並且增大的比例最大。所以紅色的能量非常大。

  紅色又往往讓人聯想到血液,所以它常常象徵著生命、激情、尊貴,甚至是緊張、暴力。另外,紅色屬暖色調,又常常讓人聯想到火焰、太陽、紅玫瑰,因此它有時又象徵著喜慶、愛情。與此相反的藍色,不太會增大肌肉彈力和血液迴圈的速度,藍色又屬於冷色調,因此,藍色常常象徵著清爽、平靜、安寧、理性。加上藍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天空、海洋,而天空、海洋給人的印象是遼闊、深邃,遙遠,所以藍色又象徵深遠、神祕。

  明度越高的色彩,重量越輕,同時也會讓人情緒輕鬆,有活力,所以白色、粉色、湖藍色都是一些比較輕盈,又顯年輕的色彩。相反,明度越高的色彩,如黑色、暗紅色、藏藍色,重量較大,也就會讓人情緒沉重,或者顯得沉穩。同樣是紅色,明度越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粉色,越發顯得年輕有活力,所以粉色常常是年輕女性的符號。

  明度越低的紅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棗紅色、慄紅色,越發顯得沉穩和高貴。同樣,越亮的藍色,越顯得清爽;暗的藍色,越顯得壓抑、沉重。一種色彩由三種屬性共同決定,這三種屬性分別為色相、明度、飽和度。

  這三種屬性中的任意一個發生細微的變化,色彩就會有變化,它的感受性就會產生天壤之別,這就是為什麼同一種色彩會被賦予截然相反的兩種意義的原因。例如,紅色有時象徵著特別美好的激情、愛情,有時又象徵著讓人懼怕的暴力;藍色有時象徵著人們最渴望的平靜和安寧,有時又象徵著負面的情緒壓抑、沉重。由此可見,我們在使用色彩創作藝術作品或者分析藝術作品中的色彩時,套用既有的色彩的象徵意義是沒有意義的。與其這樣倒不如用心去感悟色彩帶給我們身心上的影響。

  2色彩在電影創作中的敘事功能

  從電影誕生之日起,很多人都在質疑電影的能力,他們認為電影的畫面是具象的,它很難像文學作品一樣去表達人們複雜多變的抽象的內心世界。這一百多年來,無數電影人在竭力尋找各種能夠將內心世界外化的元素去豐富電影語言,強化電影作品的表達能力,色彩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將結合具體的例子來闡述色彩在電影作品的創作中起到的敘事功能。

  2.1表述人、事、物的基本性質

  前文中已經反覆提及每一種色彩都有著高低不等的能量,散發著不同的氣質。因此在電影的創作中,創作者們也會選擇不同的色彩去包裝人物、空間、道具等等。觀眾通過讀取色彩傳達的資訊,便能瞭解到他們的基本性質、心理狀態。例如,英國影片《法國中尉的女人》中有三個主要的女性角色,分別是古代愛情故事中的薩拉和歐內斯蒂娜以及現代愛情故事中的安娜。三個女人的生活背景以及性格、氣質等各不相同,因此創作者給她們選取了不同色彩的服裝去包裝這三個女人。首先,薩拉服裝的色彩以黑色、米色、白色這樣的素色為主。

  這些色彩都屬冷色,穿著冷色的服裝往往給人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感覺,而這正與薩拉孤傲的性格相吻合。薩拉鄙視世俗和傳統,特立獨行,在保守的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顯得格格不入和神祕。同時,如此簡單樸素的色彩也襯托出薩拉的端莊、典雅和自然之美。而這些正是她深深吸引查爾斯的原因。

  與她形成鮮明對比的歐內斯蒂娜身上的色彩則以粉色、淺藍色、淡紫色這樣一些鮮豔、明快的色彩為主。總體上,她身上的色彩相對薩拉來說要更加豐富、豔麗,這些豔色顯得人年輕、有活力,這恰恰是歐內斯蒂娜最大的性格特徵。各種豔麗的色彩包裝在一個天真無腦的貴族小姐身上,又略顯豔俗。當查爾斯向歐內斯蒂娜提出取消婚約時,她試圖挽回,可是當她發現查爾斯去意已定時,她立刻轉身呵斥道“:我爸爸會報復你們的。”骨子裡的俗氣頓時暴露無遺。現代故事中的安娜身上的色彩則是以玫紅色、藍綠色以及紫色這樣的亮麗的色彩為主。這些色彩除了標示了安娜活潑外向的性格之外,還表現了一個生活在20世紀80年代的女性特有的奔放,這是她與薩拉與歐內斯蒂娜這兩位古代女子最大的不同。

  2.2傳達情緒、渲染氛圍

  美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曾說過“:人們在傳統上把形狀比作富有氣魄的男性,把色彩比作富有誘惑力的女性,實在是並不奇怪的。形狀和色彩的結合對於創造繪畫是必需的,正如男人和女人的結合對於繁殖人類是必需的一樣。”[3]色彩之所以被比喻成一位“富有誘惑力的女性”,不僅僅在於它誘人的外表,更在於它那震撼人心的氣質。色彩能夠傳達情感,這是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在上文中我們也反覆提及。因此,在電影創作中,它順理成章地成為傳達人物情感、心理狀態以及渲染氛圍的有力手段。英國影片《跳出我天地》的創作者對暖黃色和深藍色情有獨鍾。片中主人公比利家中的牆面和裝飾都以黃、藍兩色為主,舞蹈教室的牆面也被刷成了藍色,甚至舞蹈老師威爾金森夫人也總是身穿一身藍色。

  最為用心的是,創作者將片中的一座跨河大橋刷成了黃色和藍色。黃色屬暖色,它能給人溫暖和力量。比利是一個為舞蹈而生的人,這個原本並不自信、沉默寡言的小男孩只有在翩翩起舞的時候才活力四射,也正是他蒼勁有力的舞姿震撼了他那已經對生活失去信心的父親和哥哥,讓他的家庭重新找回了往日的溫馨。所以比利身處的環境總是有暖暖的黃色,比利就像是黃色一樣能量無限、光芒萬丈,並且如陽光般照亮了周圍的世界、給予了家人無限溫暖。藍色屬冷色,無比純淨,它能讓人獲得安寧和平靜。比利和威爾金森夫人對舞蹈有著最純粹的情感,舞蹈是他們的夢想,舞蹈可以讓他們遠離塵世的喧囂,同時舞蹈更是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眾所周知,一部影視作品的情緒和氛圍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產生變化,與之相呼應的色彩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

  於是色彩同影片中戲劇結構的起承轉合、情節發展的跌宕起伏、人物情緒的高亢與壓抑產生密切關聯,從而形成一種色彩的結構和節奏。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中的薩拉身穿的服裝的色彩和她所處的環境隨著她的心境和處境的變化而變化。

  前半段,薩拉剛剛被法國中尉拋棄,在萊姆鎮聲名狼藉,精神壓抑,甚至得了抑鬱症。她常常身穿厚重的黑色和墨綠色的長裙,所處的環境也是灰濛濛的海邊和森林。當查爾斯向薩拉表明了愛意之後,在艾克希特的旅館裡,薩拉身穿著一件米色的睡袍。不過此時,薩拉住的旅館房間裡光線昏黃暗淡,並且一眼望去整座艾克希特小城呈現出黑壓壓的一片,房子、地面都是灰黑色,導演又都選擇了晚上拍攝所有在艾克希特的戲,所以夜色下的艾克希特越發顯得沉重壓抑,給人一種不祥的預感。

  果然,在查爾斯去萊姆鎮和未婚妻歐內斯蒂娜解除婚約之後,重回艾克希特准備和薩拉團聚時,薩拉已經悄然離開了。此後的三年裡,查爾斯一直苦苦尋找薩拉。影片最後,當查爾斯找到薩拉時,薩拉把他帶到在一間灑滿陽光的畫室裡,身穿一件白色襯衫,米色長裙,還佩戴了一條粉色的領帶。因為此時薩拉已經走出了過去的陰影,在這間湖邊別墅裡過著屬於自己的平靜安寧的生活,所以她的心情變得豁然開朗了起來,她身上的、周圍環境裡的明亮的色彩便將她此時的心情恰當地傳達給了觀眾。另外,這也預示著他們最終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義大利電影《末代皇帝》《美麗人生》以及美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在色調上的轉換也都是和情節的起伏以及其引起的氛圍和人物的命運、情緒的變化相吻合的。

  2.3表達主題

  色彩作為視覺語言的重要元素,在影視作品創作中的功能已經不僅僅只是表述基本資訊、傳達情緒和氛圍,它本身包含的深層含義還能夠表達創作者的主觀意念和作品的主題。昆汀•塔倫蒂諾用透著血腥味的血淋淋的鮮紅色在電影《低俗小說》中表達了迴圈往復的暴力這一主題;基耶斯洛夫斯基在電影《紅》裡用紅色表達博愛對心靈拯救的主題,在《藍》中用幽暗的藍色營造壓抑、沉悶的氛圍,通過自由的反題——囚禁來表達自由主題;薩姆•門德斯在電影《美國美人》藉助鮮紅色的玫瑰花來表達現代美國社會人們對美以及激情的強烈渴望。

  電影語言發展到現在,色彩在電影作品的創作中早就不只是還原現實世界的元素,它更是承擔著表達主題、塑造人物、營造氛圍等等的敘事功能。能夠支撐色彩完成這一重任的原因就是它強大的感受性。如果我們對色彩保有最真誠的情感,就應該用心去感悟不同的色彩帶給人們最細微的影響,而不是去生搬硬套大家賦予色彩的各種象徵意義。另外,在任何藝術作品中,抽象的色彩都不單獨承擔表述的功能,它總是和其他元素一起起作用。雖然有很多前衛的藝術家試圖僅僅用色彩去表述,但幾乎都以失敗告終。因此,我們不論在創作作品還是分析作品時,都不可能單一地使用色彩,也不能把色彩從其他視聽元素種抽離出來。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