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城市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載體, 是現代文明的標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就近年來我市城市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有關情況,做好當前和今後幾年的城市工作,我先講幾點意見。一會兒,徐光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請大家抓好貫徹落實。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工作,始終把這一工作放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中進行謀劃和推動,初步探索形成了符合周口實際和發展階段的城鎮化思路,有力推進了全市城市發展和城鎮化程序。據測算,目前,全市經濟總量的65%左右在城鎮產出,投資的90%左右在城鎮發生,消費的81%左右在城鎮實現。可以說,城市已經成為全市集聚人口、資源、要素、產業的最大平臺,成為周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戰場。

  總結近年來全市城市工作取得的成績,可以概括為“發展定位愈加清晰,體系建設日臻完善,承載能力明顯增強,體制機制逐步健全”四句話。發展定位愈加清晰。就是說我們對城市發展方向的定位更加明確堅定。我們在不斷推進城市工作和城鎮化程序中,按照河南省發展規劃對周口的定位,認真結合本地實際,探索併科學確立了“一極兩區三中心”的城市發展定位,完成了《周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2030***》編製成果,為周口今後城市發展確定了“成長座標”,提供了科學的引領導向。體系建設日臻完善。就是說我們已經初步建設形成了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城鎮化體系。我們明確了“一中心四組團五支撐”的城市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區、縣城、重點鎮和一般鄉鎮三級城鎮體系,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紐帶,城鎮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發展活力穩步提高。20**年,全市包括中心城區在內的城鎮建成區面積達到464.8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378.7萬人,全市城鎮化率達到37.8%。承載能力明顯增強。就是說我們城鎮的產業、人口、資源等綜合承載能力有了很大增強。近些年,我們堅持把城市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改善放在城市發展的重要位置,全市城市交通、能源、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高。目前,全市城市道路總長度達到1295.3公里,供水管道長度1764.3公里,排水管道長度2103.5公里,公園綠地面積1324.4公頃;全市正式投入執行汙水處理廠16座、日處理汙水55.5萬噸,建成生活垃圾處理場9個,汙水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5%和89%。各縣、市按照組團城市、支撐城市的定位,結合自身實際,以不同的抓手推動了城區的快速發展,各縣城呈現出齊頭並進、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中心城區發展明顯加快,市文化藝術中心、市體育中心、市行政中心、周口公園、和諧公園等專案相繼建成,華耀城、碧桂園、沙潁河生態建設等初具規模,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港口物流產業集聚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中村棚戶區改造紮實推進,一座產業基礎持續壯大、公共設施不斷完善、形象面貌越來越好、生態環境更加優良的宜居宜業中等城市,正在穩步崛起。體制機制逐步健全。就是說我們推進城鎮化、加快城市發展的體制機制正在不斷完善。近年來,我們落實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切實做到“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不斷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加快推進“三個一批人”城鎮化;按照市場化運作的要求,穩步推進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採取從BT模式到現在推行的PPP模式等多種方式,化解城市建設方面的資金難題。認真落實網格化、精細化管理理念,在中心城區建立了城市管理委員會統籌下“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的城市管理機制。中心城區、各縣城以及一些重點鎮,以建立文明城、衛生城、園林城等為抓手,分別找到了提升自身城市管理質量的辦法和途徑,形成了一批切實可行的制度和機制,城市管理的水平持續提升。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市城市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為“三個亟待改變”。一是城鎮化發展水平偏低的現狀亟待改變。20**年底,全市城鎮化率為37.8%,分別低於全國18.3個百分點***全國56.1%***,全省8.8個百分點***河南省46.6%***。與黃淮四市加南陽進行比較,我們分別低於商丘***46.8%***9個百分點、低於信陽***42.7%***4.9個百分點、低於南陽***42.1%***4.3個百分點、低於駐馬店***39%***1.2個百分點。可以說,我市是全省城鎮化水平最低的城市,這個現狀亟待改變。二是中心城區支撐帶動能力較弱的現狀亟待改變。目前,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80平方公里,在全省18個省轄市中居於靠後位置,這與我們經濟總量排名全省第5位和千萬人口的大市地位極不相稱。同時,與其他省轄市,尤其是先進省轄市相比,我市中心城區的產業集聚度低、綜合經濟實力不強,棚戶區、城中村數量較多,城市功能不夠完善,公共服務水平沒有優勢,城市的吸納、集聚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不強,龍頭作用不明顯。三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不高的現狀亟待改變。當前,我們的城市規劃存在著前瞻性、科學性和執行嚴肅性不夠的問題,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規劃、交通規劃等缺乏有機銜接。規劃執行不嚴,變更規劃、違反規劃等現象時有發生。城市建設中重地上輕地下,重外延輕內涵,重開發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共服務能力欠缺。城市設計十分薄弱,建築缺乏周口本地特色,千城一面、千街一面、千樓一面,建築風格、色彩、形狀、天際線等缺乏設計管理。規劃執法不嚴,未批先建,違章建築、私搭亂建行為大量存在。城市管理相對滯後,城市管理的規範化、標準化、精細化嚴重不足,城市管理的能力與城市發展、群眾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拿出針對性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為切實做好今後一個時期的城市工作,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針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三大關鍵環節,組織有關部門在廣泛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強城市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結合《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我強調幾點意見,具體講就是要做到“五個堅持,五個著力”。

  第一,堅持規劃引領,著力維護城市規劃權威性。規劃是城市建設之本,是城市建設的藍圖。多次強調,規劃科學是最大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忌諱。因此,必須更加註重規劃先行,強化規劃的佈局、調控、引領和約束作用。要高起點完善規劃體系。重點是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編制城市各層次規劃,優化城市空間佈局。依法推進《周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2030***》的評審、報批和實施;結合總體規劃修編成果,堅持“多規合一”,深化完善中心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開展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城市市政設施規劃、民生專項規劃、重點地段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力度。市、縣兩級規劃部門要積極對接,按照“一中心四組團五支撐”的發展格局,切實做好城市總體規劃的新編、修編、銜接等工作。這裡特別強調一點,各縣市區要搶抓全省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難得機遇,堅持規劃先行,積極推進縣城提質擴容發展;學習借鑑外地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經驗,規劃佈局一批周口特色小鎮。要全面推行城市設計。按照省裡要求,從今年起全省將全面推行城市設計工作,爭取三至五年實現城市設計全覆蓋。市規劃部門要結合上級精神,切實做好城市設計工作,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按照城市設計要求,全面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築方針,提高建築設計水平,塑造彰顯周口地域特色和時代風貌的建築“亮點”。要強化規劃執行的嚴肅性。嚴格執行規劃委員會制度,堅決維護規劃的法律剛性,持續加大對規劃的動態監測和跟蹤管理,堅決避免規劃決策中個人意志,杜絕隨意變更規劃。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省要在三年左右時間內對城市建成區的違法建設進行全面清理拆除。我們要抓住這一機遇,堅決做好存量“兩違”清除工作,遏制新增違法建設。這項工作任務很重,希望各縣市區,尤其是中心城區四個區要正視困難,扛牢責任,確保完成任務,共同營造城市建設發展的良好秩序。

  第二,堅持專案帶動,著力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市正處於城市發展提速和質量提升的關鍵時期,推進城市加快發展,必須堅持專案帶動戰略,加大投入力度,補齊短板,夯實基礎,通過專案建設推動城市基礎設施擴容提質。要加快專案推進力度。今年,全市確定的以“雙十五”和中心城區“四個一批”為核心的226個市級重點專案,很多都是城市基礎設施工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又對中心城區城市建設專案進行了具體明確,這些專案我不再具體講。各責任單位要想方設法加快建設進度,確保完成年度建設任務。要力爭多上專案。今年,省政府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實施“八大工程”,即:海綿城市建設、黑臭水體整治、公廁建設、供水水質提升、供暖、道路交通暢通、燃氣延伸、綜合管廊建設。國家住建部也準備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十個全國中心城市、一百個區域中心城市、一千個地區性中心城市、一萬個重點鎮***,要積極組織申報,爭取中心城區和一些縣城、重點鎮進入試點。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對接,爭取更多專案、資金、試點落戶周口。比如,海綿城市建設,目前鶴壁是全國試點城市,省政府今年將選擇部分市、縣開展省級試點工作。比如,周口中心城區水系豐富,具有建設海綿城市的良好條件,正在推進生態水系規劃建設,能夠充分用好海綿城市理念,我們要積極爭取政策、資金和專案支援。其他幾項重大工程領域,我們也要積極行動,充分抓住當前融資成本低的機遇,爭取PPP等各類專案資金,力爭到2020年完成省定目標任務。要切實提高工程建設標準和質量。這個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像我們一些城區道路,前建後壞,市民百姓對此意見很大。今後的城市建設,特別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必須高度重視建築質量,嚴格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明確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五方主體責任,全面推行工程質量承諾書和永久性標示牌制度,無論什麼時候發生質量問題,都要嚴格追究相關主體的責任。加大行政監管力度,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單位要認真落實工程質量屬地管理責任,將所有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納入統一監管,把好質量安全關,把我們的每一個專案都建成放心工程、百年工程。

  第三,堅持完善功能,著力增強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公共服務關係民生福祉,要真正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願景,就必須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不斷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能力。要健全公共服務設施。加快醫療設施建設,中心城區重點抓好市中心醫院東區分院和市中醫院東區分院建設,各縣市區都要結合各自實際,強化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建立功能完善的醫療服務網路。加快教育設施建設,以構建周口“大教育”為抓手,科學修訂城市中小學佈局專項規劃,持之以恆推進城區資源合理配置,完善社群幼兒園、小學、中學等教育設施,逐步緩解“大班額”“入學難”問題。加快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完善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和科技科普服務基礎設施,推動既有社群和新建居住區按標準建設體育場地和設施,力爭到2020年,各縣市區體育場所和設施實現標準化配置,社群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加強城市停車場建設,合理佈局超市、菜市場、便利店等商業網點,方便居民生活,讓我們的市民群眾在城市裡生活得更舒適一些,幸福指數更高一些。同時,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要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堅持以政府為主保障困難群體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場為主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大力推進城鎮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努力改善城鎮居民居住條件。中心城區重點加快西城棚戶區改造、東成棚戶區改造、迎賓館後三連坑周邊棚戶區改造、軍分割槽報社周邊棚戶區改造、關帝廟周邊棚戶區改造、火車站東邊棚戶區改造、高鐵站控制性片區改造、新區中軸線片區村莊搬遷安置、開發區周邊片區改造、港區城鄉一體化片區改造等“十大片區”的升級改造,提高城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完善功能,美化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現代化程度。各縣市要結合本地實際,加大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力度,力爭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的改造任務。加快建立購租並舉住房制度,提高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率,促進房地產去庫存,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要推進城市綠色發展。大力實施藍天工程,強化工業大氣汙染防治,實施更加嚴格的施工揚塵汙染防治措施,加強機動車汙染控制,推進清潔能源利用,盡最大努力減少重汙染空氣對群眾的影響。加強水生態保護,以中心城區沙潁河綜合治理為重點,打造濱水生態工程;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中心城區重點實施窪沖溝、流沙河、幸福河、賈東干渠、運糧河、交通乾渠、楊腦幹渠七條水系生態建設;加快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與改造,提高城市汙水收集處理能力,力爭到2020年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市縣城區全部實現雨汙分流和汙水全收集全處理。加大垃圾無害化綜合處理力度,著力解決垃圾圍城問題。強力推動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

  第四,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強調,城市的核心是人,關鍵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12個字,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城市管理和服務狀況是重要的評判標準。因此,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城市發展理念,全面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要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快數字城管、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務現代化水平。中心城區要堅持按照“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的體制框架,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爭取在城市管理方面走在全市前列,為各縣市立標杆、樹榜樣。各縣市要深入實施縣級城市管理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下大力氣治理群眾反映強烈的“髒、亂、差”等城市頑疾。要以建立省級文明城市為契機,認真總結經驗,鞏固建立成果,以長效的領導機制作保障,以長效的測評機制強動力,以長效的共建機制聚合力,以長效的管理機制打基礎,讓我們的城市管理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讓我們的管理效果經得起上級的嚴格檢查,經得起歷史的長久檢驗,經得起人民的全面檢閱。要加快推進城鎮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落實以居住證制度為核心的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突出以產業為基、就業為本,強化住房、學校牽動,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社會保障、農民權益保障,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確保新進城落戶的農村轉移人口在就業、社會保障、子女就學等方面享受與原城鎮居民同等待遇。要強化城市安全管理。城市安全無小事。各縣市區和各有關部門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積極主動排查整治本地、本行業存在的各類安全隱患,提高城市綜合防災和安全設施建設標準,加強城市應急避難場所和設施管理,全面提升抵禦自然災害、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要大力傳承培育城市文化。以文化引領城市規劃建設,發揮文化大市資源優勢,充分挖掘周口豐富的易經文化、根祖文化、道家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等傳統文化資源,在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市政設施、公園綠地、道路交通等城市發展構架中,突出文化內涵,注重文化融入,彰顯地域特色,提升城市品質。加大周口“開放、文明、創新、崛起”城市精神和市花、市樹、市標、市歌的宣傳力度,引導和促進周口市民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和社會風尚。

  第五,堅持改革創新,著力完善城市工作體制機制。做好城市工作,體制機制是保障。因此,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完善城市工作體制機制,為周口城市發展和推進新型城鎮化提供強大動力。要完善城市依法依規治理機制。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權,加強調查研究,健全完善一批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方面切實管用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確保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嚴格執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行政決策法定程式,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納入重大決策程式,堅決打擊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完善城市管理體制。加快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確保今年市、縣兩級城市管理部門基本完成全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定公佈工作,力爭到2020年,全市城市管理執法體制基本理順,機構和隊伍建設明顯加強。全面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市政公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城市管理執法等城市管理相關職能整合,推進執法重心下移和執法事項屬地化管理,實現管理執法機構綜合設定。探索城市社會化管理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城市管理和運營。要完善投融資機制。全面放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大力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根據經營性、準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專案不同特點,靈活選擇合作模式,完善價格調整機制和政府補貼、監管機制,爭取更多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專案落地實施。用好新型城鎮化發展基金,抓住機遇,千方百計爭取更多基金支援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援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要完善人才保障機制。我們是農業地區,城市意識、城市文化涵養不夠,真懂城市的人不多,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經營方面的人才短缺,要特別注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人才的引進和使用。積極把城市工作納入幹部培訓規劃,重點加強對地方黨政負責人進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知識培訓,培養一批真正懂城市、會管理的幹部,提高領導城市工作的能力。大力開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人員業務素質、文明執法培訓,全面提高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為做好城市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同志們,做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任務艱鉅,使命光榮。我們要以中央、省委城市工作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以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城市發展目標,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努力開創全市城市工作新局面,為加快實現周口崛起、富民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