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兵馬俑的導遊詞範文

  四年級上冊兵馬俑的導遊詞一: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秦導。非常高興,由我來為大家服務。我們今天要去遊覽的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位於我國西安的臨潼。兵馬俑規模巨集大,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兩萬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的兵俑將近八千個。請大家隨我走進大廳,讓我們站在高處鳥瞰。你們看,坑裡的兵馬俑一排一排,一列一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長方形軍陣。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鶡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武士俑平均身高均1。8米,體格健壯,體態勻稱。它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騎士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象隨時準備上馬衝殺。那些陶馬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看它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象一聲令下,就會散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下面請大家一邊遊覽,一邊再聽我說說相關的歷史:公元前221年前,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刻。這一年,秦國吞併了其他六個諸侯國,第一次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在統一中國後,秦始皇統一了貨幣、文字、法律、度量衡,對中國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秦始皇13歲登上皇位後就開始為自己修築陵墓。據《史記》記載,當時從全國各地來的藝術家和數以千計的工匠、軍官,大約有70萬人,為秦始皇修阿房宮和陵墓,總共修了37年。曾經主宰一切的秦始皇,也同樣歸於黃土。他生前喜好巡遊,在統一中國後的十年裡,五次遠途出巡,大部分時間都在車軲轆上度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路上,只有49歲。入土時為防止洩密,數千名參與建陵的能工巧匠被活活坑殺在墓中。1974年春天,陝西臨潼縣農民在打井時,偶然發現了兵馬俑的祕密。於是,2200多年以後,秦代藝術家們的傑作終於重見天日了。

  在我的講解中,想必大家已游完了1號坑,還有2號坑就請你們自由參觀了。遊覽時大家要注意以下事項:1、請保管好你的貴重物品。2、請不要隨地亂扔垃圾,有垃圾要丟在垃圾桶。3、在11點的時候到拱形大廳門口集合。祝大家玩得開心!謝謝。

  四年級上冊兵馬俑的導遊詞二: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樑。今天由我負責向大家介紹我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約5000米處的秦兵馬俑。它南依驪山,北依渭水,地勢險峻,環境優美,是秦始皇的陪葬坑。陪葬品眾多,是一座豐富的地下文物寶庫。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館內參觀。

  歡迎大家來到秦兵馬俑館內參觀。兵馬俑三個俑坑,最大的是一號坑。三個俑坑面積有20000平方米多,相當於50個籃球場。坑內兵馬俑近8000多個,一行行,一列列,排成一個整齊的長方形軍陣,真像秦始皇當年統帥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大家猜這位頭戴著鶡冠,身披鎧甲,手持寶劍,挺著胸,威風凜凜的俑是誰?A武士俑B騎兵俑C將軍俑。你們猜出來了嗎?什麼,猜不出來!我告訴答案吧,是C將軍俑。

  哈哈,接下來,我說一下騎兵俑。他的頭戴圓形小帽,身著緊袖,下穿緊口被足蹬、長筒馬靴,披掛短小的鎧甲,顯得簡單而靈活。

  武士俑平均身高1米8左右,一個個體格健壯,體型勻稱。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好了,今天的遊覽接近尾聲了,願你們這次參觀秦兵馬俑的經歷成為生活中一段美好的記憶。我是導遊樑思爽,謝謝!

  四年級上冊兵馬俑的導遊詞三:

  大家好!我是xxx的導遊。我叫xx,大家可以叫我徐導。

  現在我們來到了西安臨潼,大家一定都知道了,今天我介紹的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兵馬俑。

  陵墓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現在墓封土高43米,底部周長1700餘米,築有內外兩重量土城恆,周長3890米。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坑,呈長方形,東長23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佈置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部空檔的過洞中。出土文物達萬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好了,大家往這邊看看,你們知道這個身體魁梧,頭戴竭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的兵馬俑是什麼俑嗎?

  對了,它就是將軍俑。

  我再介紹介紹其他型別兵馬俑吧!

  武士俑平均身高1.8米,體格健壯,體形勻稱。它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在手執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著上馬衝殺。

  怎麼樣?很雄偉吧!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多多參觀哦!再見!

  四年級上冊兵馬俑的導遊詞四:

  大家好,今天很榮幸帶大家遊覽西安的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原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以前都是用活人陪葬。後來有一位大臣上書秦始皇說:“用活人陪葬太殘酷了,可以用陶捏成士兵的樣子,陛下死了以後也可以在地下統率千軍萬馬。”秦始皇聽了,也動了心。於是兵馬俑就這樣來了。

  秦兵馬俑於1974年在我國西安的臨潼出土,震驚了全國。後來,法國總統希拉剋在觀看了兵馬俑之後,說:“世界上有七大奇蹟,兵馬俑可以算上是第八大奇蹟。如果到了埃及,沒看金字塔就算沒到埃及。如果到了中國,沒看兵馬俑,就算沒到中國。”可見秦兵馬俑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大家看,前面就是一號坑。一號坑在已經發掘的三個俑坑中是最大的,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的兵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個。大家從一號坑上面的拱形大廳向下看,隊伍十分整齊,一行行,一列列作文人網你也可以投稿,真像是秦始皇統率的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

  兵馬俑種類很多,大致分為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和陶馬俑幾種。大家猜猜,這頭戴歇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的是什麼俑?是將軍俑,一看就知道,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下面這種俑是武士俑,體格健壯。身穿戰袍,披掛鎧甲,手持兵器,好像馬上就衝上去殺敵一樣。

  接著是騎兵俑,它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蹬大靴。好像隨時準備上馬衝殺。

  接下來不用我說了,是陶馬。它們與真馬一般大小,肌肉豐滿,躍躍欲試。

  大家不知注意到了沒有?每種俑的表情都不一樣。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剩下的則由大家自己去品味。

  愉快的西安之旅結束了,請大家回賓館休息,謝謝!

  四年級上冊兵馬俑的導遊詞五:

  去年暑假,我來到了西安。一下火車,我就覺得那是一個古老的城市,蔭蔭的綠樹,豔麗的花兒,古老的城牆,飄揚的旗幟,這一切都呈現出西安之美。清澈透明的,是華清池的水;高聳入雲的,是西安的驪山;而雄偉壯觀的,是西安最有名的兵馬俑。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兵馬俑,它位居西安西北部的臨潼鎮,秦始皇陵的東北部,那是一個大型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分為四個廳,第一廳展覽了西安的歷史,一幅幅畫面,一篇篇文字,一件件精雕細刻的工藝品,樣樣展現了西安的古老文化和獨特的魅力。

  第二、三、四廳是一個個俑坑。坑裡的兵馬俑好象在前線與敵人作戰。頭上有扎纂的、有戴方巾的、有戴帽子的、有戴頭盔的。身上,有身披戰袍的,也有身穿凱甲的。臉上,有微笑的、也有嚴肅的,有眺望的,也有吶喊的,有怒目圓睜的,也有若有所思的,動作更是千姿百態,光站姿就有許多種,有手抱前胸的,有雙手背後的,有雙手垂直的,還有側身的、抬頭的,還有跪著的、騎戰馬的、坐戰車的……,真是神采奕奕、栩栩如生。

  看了這些兵馬俑,我想到了許多許多,是誰用泥土塑造了一支龐大而威武的軍隊?是誰用泥土塑造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軍官、士兵——那是勞動人民啊!這證明了我們祖先的智慧與才幹!

  後來,我又遊覽了舉世文明的大雁塔、小雁塔、碑林和華清池。西安給我留下了古老、美麗、文明的美好印象,是當之無愧的文化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