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我長大了作文

  那一刻,我長大了。我彷彿聽見生命拔節的聲音,那聲音告訴我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那聲音帶我離開這個物質世界,遠離喧囂,遠離卑微、庸常的現實,用最澄澈的眼睛,最透明的心靈去尋找、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歡迎參閱。

 

  1

  初園裡的法國梧桐樹,已經在我的求學生涯中抽了一次芽,落了兩次葉。這兩年我仍然是一個寡言少語的學生,很多同學都願意和我同桌,現在的同桌是一個巨能說的人,下課鈴一響,一群女生就像蜜蜂追逐鮮花般圍攏過來,開始嘰嘰喳喳個不停,我去廁所回來後,她們談性正濃,只見同桌手舞足蹈,面部通紅的說著什麼,聲音尖利,我默默坐下,心想這些人為什麼這麼愛聽她講話。也許這就是她的優點。

  我們的語文老師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每位學生都要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輪流演講,這對我來說是極大地挑戰,時間不緊不慢的走著,後天就是我演講的日子了。

我從眾多文章中,選取了一篇內容新穎、語言優美的文章。然後開始練習,自己反覆讀了好多遍,幾乎背誦下來,感覺自己滿意了,跑到媽媽房間裡說:“我要演講了,注意聽。”媽媽一臉驚訝的說:“好呀,孩子長大了。”於是我慷慨激昂的大聲讀了一遍,一旁的爸爸又給了一點關於表情的建議。我回到我對著鏡子練表情和內容的配合。

  來到學校,我的同桌居然在課間空沒有和她的啦友閒扯,一本正經的說:“讀一遍,我聽聽。”當我聲情並茂的朗誦後,她一臉驚訝的說:“呵呵,你演講還有這麼好。”她又在平翹舌上指點了我一二。

  鈴聲按時響起,我從座位上緩緩起身,拿起稿子,慢慢走向講臺,站定後,抬起頭看到是一雙雙期待的眼神,同學、老師、還有聽課的家長,我開始時內心緊張說:“山中訪友……”。我極力平定內心,很流暢的朗誦完後,隨之而來的是學生、老師和家長的熱烈掌聲,老師還表揚說:“你進步真大,好好努力”。我知道我突破了自己。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人長大其實只在一瞬間。長大的感覺真幸福。

  2

  阿婆去世的那天,正逢清明節。

  那天的天空,在我記憶中是灰濛濛的,還下著朦朦朧朧的細雨。當我匆匆地跳上爸爸的車趕回瑞安,見到的卻是阿婆冰冷的遺體。大人們說阿婆直到去世前前幾分鐘還在喊著我的名字……

  我凝視著躺在透明棺材裡的阿婆,全身的血液只感到冰冷,冰冷得讓我的牙齒顫抖。阿婆真的死了。微微有些浮腫的臉,面色卻依舊那麼慈祥,眼角因為常笑而盪漾出的魚尾紋,依然讓人覺得和藹可親。

  下葬的那天,尾隨著長長的隊伍到了山下,我手提著花籃舉著傘,聽著悲慼的鑼鼓聲,眼淚就止不住地向下流。黑色的棺木被抬開,大人們叫小孩子都轉過身去,我卻悄悄地別過了頭,一個雪白的瓷瓶被放入其中……就這樣永遠說再見了嗎?

  黑白照片上仍是阿婆慈祥的臉,只是顏色為什麼是黑白相間?淚光中,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訴自己:阿婆走了,永遠地離開我了。

  猶記得那些模糊卻一直固執地在我心靈常駐的片段:夏夜裡,阿婆將小小的我抱在懷裡,唱著童謠。藤椅搖啊搖,搖出一份溫暖,搖出一份安適。猶記得阿婆給我燉雞蛋吃的時候,小小的我很不喜歡吃蛋黃,阿婆就用竹筷挑出蛋黃,笑眯眯地看著我吃。猶記得,夜晚睡覺的時候,阿婆一直為我扇著大蒲扇趕跑蚊子。猶記得,每次我摔倒受傷,總有阿婆給我安慰,為我包紮……

  小時候,不明白長大是什麼,小時候,只會無拘無束地跳啊跳的,從來都有阿婆陪伴在身邊。阿婆去世那一年,我十三歲,就在前年,一直依賴的人再也回不來了,我似乎就在那麼一瞬間長大了。現在,我懂事了,才明白長大是什麼,才明白原來長大是註定要失去什麼來作為代價換取的,才明白原來長大是那麼的刻骨銘心。

  現在,細細想來,原來從那一刻起,我便長大了。

  3

  星期日的下午,我百無聊賴,便跑下樓在小區裡轉悠,在花圃中間的小道上,我被遠處幾抹鮮豔明麗的綠色吸引住了,跑近一看,原來是樹葉,那是我從未仔細觀察過的樹。

  那是一種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的樹,它們站立在馬路的兩旁,像守衛這片土地的哨兵。有些樹挺拔健壯,枝繁葉茂,身子勻稱;有些樹枝葉橫向平伸,像雜技演員全身上下夾無數翠盤,一盤一盤皆通體透綠與地面平行;有些樹枝幹虯曲嶙峋,表面呈漆黑粗糙狀,卻有歷經滄桑威武不屈之美。樹們無不呈現出向上的張力,豁達的氣勢。一陣風吹來,綠葉像波浪般搖曳起伏閃爍生光。隨著光與影的移動,綠的濃淡瞬息萬變,彷彿大自然奏起了綠的交響曲。我繼續向前走,時時會有色彩豔麗的花兒呈現眼前,或紅或黃,或大或小,或花團錦簇,它們和小草共同編織樹的繡花鞋。

  我站在原地,陶醉在這生命盛放時美麗的景色裡,希望時光就靜止在這一刻,讓這生命永不衰竭。然而我猛地想起,當秋天到來,綠色慢慢凋敝時,它們依舊美麗。在金黃色的餘暉裡,樹林裡渲染出一派悲壯的氣氛,起初墜落的只是那麼一片兩片,像一隻只金黃色的蝴蝶,飄然而下,落地無聲,隨風而來,又隨風而去。緊接著,便是“沙沙沙”金黃色的陣雨了。林中空地上,鋪起了一層金黃色的地氈。原來,不管春天還是秋天,原來樹葉都可以那麼美麗!

  我忽然感覺有什麼東西湧動著,緩緩流進我的心靈,源源不斷地滲入我的肌膚與內臟,在我的血管裡流淌,它洗去我肺腑的渾濁,還我以潔淨;它撲滅我脾臟內的燥火,還我以平和。它讓我更和諧靈敏地感應大地與天宇間的美麗。

  那一刻,我長大了。我彷彿聽見生命拔節的聲音,那聲音告訴我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那聲音帶我離開這個物質世界,遠離喧囂,遠離卑微、庸常的現實,用最澄澈的眼睛,最透明的心靈去尋找、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4

  人生總有許多分分離離,就如小學與同學們相處6年後的分離、與初中同學相處3年後的分離、與高中同學相處3年後的分離,與大學同學相處4年後的分離,然後各自為自己的生活而奔走。可你們有沒有發現?每一次的分離,就像每一次的考驗,令我們刻骨銘心,難以忘記,但這不正是一次次我們成長的證明嗎?現在,我們面臨著重壓的中考和壓抑的畢業分離,這是我們目前所面對的最重要環節,但也足夠證明,我們從這一刻開始,我們從上初三的這一刻起,我們長大了。

  剛上初三的時候,我也沒多想什麼,只知道中考來臨了,要努力為自己的學業而加油。那一天,我因為起床晚了,吃早餐用了些時間,回來課室的時候沒有及時帶讀,又因為之前和朋友吵了一下嘴,鬧得心情不太好。當時,我到了教室,英語老師剛剛到,開啟教師門,說:“怎麼現在還沒開始帶讀,看看隔壁一班都已經開始帶讀了。”我沒說什麼,我感到鼻子很酸,那時喉嚨也痛,無法發出聲音。接著,滾燙的液體順著臉頰開始流下,是鹹的。我開始用帶著一點哭腔和沙啞的聲音說出翻開書本多少頁,然後走到最後面,低著頭,不讓同學看到。

  物理課上,我一邊聽課一邊回想著從剛上初三到現在發生的事情,突然問起我前面的那個同學:“肥深,如果你學業不太出眾,友情也不太順利,你會怎麼樣?”他說:“順其自然吧。”真的可以這麼順氣自然嗎,這樣似乎會和被動,我們不是應該努力一點,主動一點為自己嗎?是的,上了初三,我想了很多,總覺得想得到一些東西,就會又失去一些東西,所以我要主動一點,為了自己學業而去更勤奮一點。終於,和同學聊去這事,又感覺到一陣暖暖的液體流了下來。也許,這是好事,我從這一刻起,我知道自己長大了,發洩一下,是好的。我長大了,我長大了,煩惱多了,是不是成長的證據呢?——是的。

  眼淚劃過的那一刻起,我知道,我長大了。眼淚意味著成長,分離意味著考驗,而那一刻起,則意味著我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