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中考複習計劃

  為應戰中考,大家要準備哪些關於九年級化學的複習計劃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讓更多的學生到理想的高中繼續深造,不讓化學科拖中考的後腿,特制定如下複習計劃:

  一、現狀分析

  1、學生現狀:本學年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認真配合教師的教學,很多學生對化學學習不適應,沒有真正入門***上學期末測試每班平均28左右不及格***。在省“五嚴”要求下,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變短,再加上本屆學生基礎能力、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差異,給在備課、輔導、資料準備等方面帶來許多困難。

  2、中考走向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

  通過近幾年泰州市中考試題的分析,本教研組認為,中考試題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①堅持發展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準確把握《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0年化學中考命題說明》,重點考查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看學生能否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答一些簡單的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讓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都能獲得理想分數。

  ②命題堅持尊重學生,不與學生為敵。不是總想把學生考住,而是思考如何讓學生表現出自我——那就是:不出偏題、怪題、冷題。

  ③命題堅持實踐性原則。突出學科特點,加強對化學實驗的考查,加強對化學實驗操作的考查,把學生必做的實驗作為抽查的範疇,並且在考查化學知識試題也儘可能與實驗產生聯絡。

  ④命題堅持實用性原則。關注社會現實,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實際經驗,提煉學習素材,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使學生從中逐步認識和感受化學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讓學生對化學感興趣,感受化學就在身邊,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有用。近幾年中考中,聯絡生產、生活實際的試題比率逐年上升。

  ⑤命題加強能力測試。如何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這點體現在開放型試題和資訊給予題中,而且每年所佔比例都在10左右。

  ⑥探究性試題的比例有所增加。

  二、複習要求和措施

  1、複習要求

  ①要求掌握各章節知識要點,將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網路。

  ②要求掌握幾種重要氣體化學性質和製取,化學基本反應的四種類型,化學式的計算,常見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溶液的計算,綜合計算以及實驗題的設計。

  ③掌握化學實驗的操作,步驟現象、結論以及物質的推斷和鑑別。

  ④要求學生了解身邊的化學,聯絡生活實際感受化學就在身邊。

  2、具體措施

  以專項考點為軸心,以課時測試為切入點,避開華而不實的弊端,充分反映今年中考的幾大趨勢,專項考點設計在考查知識同時注重能力的考查,力求系統地體現中考題型功能和題型改革方向。

  三、具體實施步驟,時間安排

  ***一***夯實基礎。4月初至5月初進行第一輪複習。以章節知識體系為脈絡,系統幫助學生梳理基礎知識,不斷地對知識進行整合,突出重點,分解難點。緊密聯絡中考要求,在複習過程中,充分利用零距離作為課堂的例題,利用考綱題例來考查鞏固本章內容。

  ***二***培養能力。5月初至5月底進行第二輪複習。以專題複習,系統培養學生專項解題的能力,緊密收集資訊,從以下幾個方面確定專題內容:1、從中考熱點找專題;2、從教材的重難點找專題,從學生知識、能力的薄弱環節找專題。專題的整理分工協作,整理時注重“知識、方法、能力、視野”,切實提高學生髮散思維能力與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題的能力,加強鞏固薄弱環節。同時以考綱專題來檢查學生情況。

  ***三***全面提高應試的水平。6月初至6月中旬進行中考模擬訓練。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將靈活培養學生的中考應試能力。努力從考務技能、心理素質等方面去全面提高學生。

  四、幾個補充意見

  1、複習是一個長期系統的事情,要持之以恆,夯實每個知識能力點,抓到每個具體的學生。

  2、注重課堂效益,爭取九成以上的任務在課內完成。

  3、注重作業和試卷的批改,要有側重點的有目的的批改,完善批後工作,真正讓批改發揮作用,能夠及時發現複習中教與學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

  4、注重學科的內分工,複習工作複雜,科內同志群策群力,通力協作。

  篇二

  一、複習規劃

  複習規劃一般是三段式複習法。

  第一階段是章節複習。按照教材編寫的章節順序,根據各章節內容劃分不同的小單元進行復習。這一階段約為4月1日~5月1日,時間約4周。

  第二階段是專題複習。按照教材編寫的知識體系,設計不同的知識專題,根據不同的知識專題進行復習。這一階段要於5月25日左右結束,時間約3個周。

  第三階段是模擬測試。按照中考試題格式及標準,設計中考模擬試題,進行中考模擬訓練。這一分階段要於6月20日前結束,時間約4周。

  二、複習策略

  ⑴章節複習——依據教材進行縱向複習。

  這是基礎複習階段,是中考複習的基礎環節,決定著能否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章節複習要按照有利於基礎知識的理解,有利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原則,降低教學重心,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複習基礎知識,通過章節複習要達到記憶準確、理解透徹、應用靈活的作用。其指導思想是:基礎、全面、系統、紮實。

  ①基礎。即立足基礎。一是立足教材,要依據教材章節從前到後的順序進行復習,展現知識由易到難的遞進過程,讓學生在重溫知識的認知歷程中,進一步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進一步理解知識的內涵及外延,使學生的認識在新的迴圈中進一步提高辯析和應用能力。二是立足大綱,要依據大綱的基本要求,以80%以上學生能夠掌握為標準,針對各知識點設計對應的複習或訓練內容,不要盲目撥高或設計較難的試題,以免影響學生複習積極性。

  ②全面。即全面覆蓋。一是廣度上,不僅要把教材中每個知識點找準找全,不遺漏任何知識點,而且還要關注知識點的前後的聯絡,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呈現方式和考查角度,進行全面細緻的變式訓練;二是深度上,要認真分析大綱和考試說明,明確各知識點考查的基本要求,另外,還要對照中考試題,分析各知識點的實際考查水平,適應挖掘或拓展知識內涵,依據基本要求和中考實際設計相應的複習深度。

  ③系統。即建立體系。一是要建立知識體系,對單元知識點要進行歸納、梳理,找清相互之間的聯絡,與本單元相關的知識點,可以打破教材章節,不斷融合、對比,使學生形成較好完善的知識體系;二是要形成方法體系,知識點的考查是通過習題呈現的,在知識梳理或習題訓練中,要不斷抽取知識規律及解題方法,讓學生掌握建構知識的方法,掌握知識存在的規律,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或方法,形成較為完整知識及方法體系。

  ④紮實。即抓好落實。一是抓知識落實,對基礎知識不僅要記憶準確,理解透徹,準確把握內涵和外延,而且還要能熟練地進行辯析或應用;二是抓訓練落實,要加強知識的對應性或變式性訓練,通過訓練使學生多角度理解知識,多角度掌握考查方式,熟練掌握解題思路或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⑵專題複習——依據知識點進行橫向複習

  這是綜合複習階段,是中考複習的關鍵環節,決定著能否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專題複習要按照有利於鞏固基礎,有利於提高綜合能力的原則,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絡與對比,加強知識的融合與應用,提高學生綜合辯析和實際應用的能力。其指導思想是:鞏固、完善、綜合、提高。

  ①鞏固。即鞏固基礎。專題是對教材知識進行橫向歸類形成的,在知識歸類的過程中,仍要涉及到各個知識點,對各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必然會影響知識關係的認識,影響專題複習的效果,因此,要通過設計知識點的辯析與對比性,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基礎知識。

  ②完善。即完善體系。一是梳理關係,專題即一類知識,是從教材整體的角度把關聯知識進行彙總,前搭後聯形成的某一知識體系,知識分佈較廣,關係不明確,其歸類過程也不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是知識的重新組合,不僅有明確的歸類標準或歸類依據,而且還有明確組合關係,因此,要通過知識的組合,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知識的組織標準和組織關係,使之形成即有具體內容,又有組合關係的專題網路。另外,各個專題不是獨立的,各專題之間也存在一定融合,在梳理專題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專題內知識的完善,而且還要加強專題之間知識的聯絡,使整個教材知識能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網路。二是完善理解,在第一輪複習中,知識點聯絡面較小,知識內涵挖掘不充分,知識理解還停留在表面上,因此,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延伸知識內涵,將知識點融入專題知識的大背景中,讓學生在新的角度或高度上,進一步感悟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提高對知識的把握程度。

  知識點的聯絡已有涉及,但涉及面較小,深度不夠,因此,要在原有基礎上,適當掌握知識點之間區別與聯絡,提高學生綜合辯析的能力。專題複習尤其注重知識的橫向聯絡,

  ③綜合。即綜合應用。一是知識綜合,章節複習完成了知識點的理解,但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絡不足,知識綜合程度不夠,知識辯析能力相對薄弱,因此,要在加強相近知識的辯析的基礎上,加強知識間的聯絡與對比,提高知識的跨度和綜合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辯析能力。二是訓練綜合,專題訓練中,要適當減少知識點的對應訓練,逐步加強知識間的融合,或專題內的綜合,或專題間的綜合,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

  ④提高。即提高能力。專題複習的關鍵是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知識理解僅僅是停留在認識上,只有通過具體實踐才能轉化為能力。因此,一是必須加強應用性的訓練,通過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二是加強解題方法或規律的指導,使學生掌握一類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形成解決一類問題的思維模式,進而提高學生類比、遷移的能力。

  ⑶模擬測試——依據考題進行綜合複習

  模擬即進行定時、定量、規範的模擬訓練,通過模擬測試有利於學生規範考試習慣,掌握正確的答題程式,有利於促進學生查缺補漏,反思基礎知識,有利於強化解題規律或技巧,提高綜合應用能力,有利於調節情緒,提高應考心理。其的指導思想是:指導、回扣、強化、調節。指導,即指導學生糾正不良的答題習慣,掌握正確的答題程式和答題技巧等;回扣,即反思知識,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回顧教材,回顧知識點、回顧解題方法等;強化,即通過訓練強化重點,對重點題型分析歸類,強化解題規律,便於考試中迅速提取;調節,即調節學生的迎考心理情緒,提高信心和鬥志,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身體狀況都處於最佳狀態。

  篇三

  一、指導思想

  以《化學課程標準》為綱領,以教材為載體,以《中考說明》為模式,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作為我們複習的指導思想。重視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的培養。確定基本知識點,對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作專題講授,反覆運用,以加深理解。

  二、具體措施:

  1、循序漸進:化學知識點多,分散,不好記,複習時需要把知識集中起來,從中找出有規律性的東西,按照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由低到高,由淺到深,進行全面系統地複習。

  2、講練結合,專題講解,加強訓練。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上抓住重要內容進行專題強化訓練,有一定代表性的內容更需要加強。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嚴謹性。

  3、採取靈活多樣的複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4、進行題型分析,掌握解題規律。

  5、通過形成性測驗,檢查複習效果。

  6、注重對學困生的學習指導,同時要設計作業,以適應不同學生的要求。採取多鼓勵、少批評;多督促、少佈置;多輔導、少輕視的情感教育,以便在提高全體學生的成績上體現出它們的價值。

  7、重視過關檢測,及時掌握學生複習情況。

  三、複習內容和課時安排:

  複習內容

  複習要求

  所用課時

  序言、第一、二單元

  1、瞭解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實驗探究的過程、實驗基本操作

  2、瞭解空氣的成分、用途、汙染與保護

  3、理解氧氣的性質與製取

  4、會判斷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氧化反應

  1課時

  第三單元

  1、瞭解水的組成與作用、水的淨化與水資源的保護

  2、會對物質進行分類

  3、知道物質的構成及分子性質的運用

  1課時

  第四單元

  1、知道原子的構成,離子的形成

  2、知道元素符號和化學式的作用,含義、書寫規則、讀法

  3、理解元素的概念和化合價的運用

  4、會利用化合價寫化學式、及根據化學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1課時

  第五單元

  1、知道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與解釋,會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推斷

  2、會書寫正確的化學方程式

  3、會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1課時

  第六單元

  1、瞭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質、結構與用途

  2、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係

  3、理解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1課時

  第七單元

  1、理解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知道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