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歷史會考複習計劃

  每年都有中高考,每年中考的題都不一樣,但學習方法都是差不多的,只要根據自身進行一些修改,就會變成適合自己的方法。下面由小編給你帶來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分析中考試題,做到有針對性。

  我們每年的複習都是從分析中考試題開始的,不僅侷限於煙臺的,而且還參考全國各地的試題,拓寬思路。

  通過分析會發現最新命題原則的變化: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重視情感教育,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考查。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全面考查學生多種學習能力,除了最基本的識記能力、理解能力以外,還包括比較能力、實踐能力、論從史出能力,獲取、概括、整合資訊的能力,敘述與表達歷史的能力、質疑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比如現在選擇題幾乎全部是情境化、專題化,幾乎很少再使用簡單直白的表述,這種變化讓學生新奇,也降低了解題的難度。綜合能力題越來越傾向於設問開放、答案開放、標準開放的題型,最能體現學生思考的深度及日常知識的積累。我們在平時也注意蒐集積累問題情境,運用到課堂上。

  二

  複習做到有計劃性,分階段複習。

  我們每年都會討論制定一個周密的複習計劃,明確每一個階段的具體目標和措施。做到心中有計劃,手下有行動,備課組步調一致。

  我們的複習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梳理教材,抓基礎。時間大約在3月11-5月21日左右,這個階段我們使用三份資料,《課標》、《教材》、複習提綱,《課標》是為了備課整體把握複習重點;《教材》和複習提綱是學生複習的最重要的依據,複習提綱按照教材的編寫體系,分章節制定,此階段目的有兩個,一是依據教材構建知識網路,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識,二是把握歷史的時序性,明確歷史的整體線索。這一階段的練習以選擇題為主。

  ***《世界歷史》下冊——中國古代史——《世界歷史》上下冊——期中考試——中國近現代史***

  第二階段:專題複習,抓綜合。時間是在5月24日-6月11日,這個階段我們使用的資料有《教材》、《考試指導》、全國各地近幾年中考試題選***網路***。

  我們根據每階段歷史發展特點再整理出若干專題,如中國近代屈辱史、抗爭史、科技革命專題等;根據時政熱點,整理出一些新的專題,比如三農專題、改革史專題、思想解放專題等。目的是將歷史知識進綜合、突出要點,把書由“厚”變“薄”。練習配以從各地中考中精選的綜合能力題為主。

  第三階段:迴歸課本+模擬測試,時間大約在6月14日——中考,經過前兩輪的複習,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已非常熟悉,這一階段的目的是重點梳理,查漏補缺,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將六本書跑馬觀花,快速瀏覽閱讀,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查缺補漏,以記憶與回憶為主。在本階段,要做幾套較為簡單的歷史綜合性模擬題,給學生以信心,同時讓學生適應一下考場的感覺,以便能夠從容地應對會考。

  三

  注重複習方法靈活多樣

  我們總結的經驗是:

  一、整體複習要多輪反覆。

  第一輪:複習進度要慢、穩、細。在複習過程中,穿插一些練習,以達到單元、課過關的目的。在複習方法上,閱讀教材+背誦重點+默寫落實,要求學生看書要看目錄、看標題、看正文、看圖表、看材料,紮紮實實打好基礎。這是大面積提高複習質量的重要階段。

  課堂上運用多種方法:***1***限時記憶法。限時背誦指定的內容,然後檢查。***2***競賽記憶法。選擇重點,不能貪多,讓全班學生進行比賽,邊記邊默寫,按完成時間先後逐個收“卷”,以激勵學生。***3***模擬測試法。平時題量不宜過大,也不能太難,要少而精。***4***補考激勵法。成績較差的同學,可給一段時間把剛考過的測試卷再做再記,一週後,用原試卷去測,多數學生得滿分。學生的積極性也高了,一次模擬測試後記會一套試卷,三次就是三套試卷。這種辦法主要針對一些學困生,通過反覆練習,促使其鞏固基礎,提高能力。

  第二輪:專題複習有跨度,有比較,有重點,既抓縱向線索,又抓橫向聯絡。在評價人物、綜述事件、觀點運用、材料分析等方面都加強指導,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從中獲取規律性的認識。

  具體方法是:每個專題要給學生串講一遍,然後配以綜合能力題練習,以題促學,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輪:查漏補缺,以學生自學為主,我們要求學生從教材目錄著手,邊回憶邊記憶,繼續鞏固。

  二、課堂複習要分段進行,講練結合。

  不要“一講到底”,也不能“一做到底”,要分段穿插進行,充分利用班班通,例如課堂上可用圖片將複習的主題串聯,以提高複習的興趣和效率。

  三、練習與講評結合

  “練”是鞏固,也是應用,“評”是提高。每次練習、測試之後,都應重視講評,質量是靠練和評得出來的。在評的過程中,主要是評出學習方法,評出學習信心,教會學生如何審題和解題技巧,不斷自我完善。我們採用互動評講的方法,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多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解題思路,同時提醒其他學生對比自己的分析思路,然後總結概括出共性的東西。在講評時,一定在讓學生知道“哪個是對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什麼是不對的”,“為什麼不對”的思維訓練,幫助學生明晰知識概念,增強學生答題的應變性和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