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會考複習整理

  知識點的整理工作是一種很重要的提升學習成績的方法,你學會了嗎?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文獻與考古中的夏文化

  文獻與考古中的夏文化

  夏王朝的基本特徵:

  1***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

  2***是“小康之世”,即“天下為家”的社會;

  3***“大人世及以為禮”的世襲制。

  國家的基本特徵:

  1***設官分職;

  2***一定數量的軍隊;

  3***設定監獄;

  4***制定刑法。

  二里頭社會的分化:二里頭遺址中的宮殿式建築表明二里頭社會的分化已經很明顯;居民的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農具有石制和骨制的鏟、鐮、斧等,飼養豬、狗、雞、羊等,已進入青銅時代,出土的青銅器和玉器大多屬於禮器和祭器與《禮記?禮運》中記載的“禮儀以為紀”相吻合。

  從傳世文獻和考古看夏朝國家、私有制和階級分化:與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師的二里頭文化遺存。

  :封邦建國與禮樂文化

  封邦建國與禮樂文化

  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牧野之戰後,建立了周朝,定都鎬,史稱“西周”。

  封邦建國體制的內容:

  1***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後裔和原殷邦方國的首領;

  2***將同姓諸侯分插到各地方國間,成為地方的政治中心。

  意義:

  1***達到“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功效;

  2***實現了對殷人的合圍控制;

  3***提高了王權的地位,周王成為“天下”的共主。

  周公的政績:

  1***輔佐武王幼子成王;

  2***平定三監之亂;

  3***征服殷商在東方的殘餘勢力,周的國土和影響也隨之向東拓展;

  4***制定禮樂制度***影響最大的***。

  禮樂文化的內容:禮起源於原始先民的習俗儀式,後逐漸演變為人們生活中必須共同遵守的規範,起到維護社會秩序的功能。周公制定禮樂制度,將禮的規範作用與推廣到宗法關係和政治等級上,以顯示貴與賤、尊與卑、長與幼、親與疏之間的身份差異及權利義務。周公又創作舞樂、史詩,以音樂激起人們的認同感,維繫社會成員的團結。禮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大一統帝國的重建

  大一統帝國的重建

  吳楚七國之亂:漢初同姓諸侯的封地很大,隨著封國實力的增強,封國與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日益明朗,最終導致了“吳楚七國之亂”。

  漢承秦制的內容:

  1***雖繼承秦朝的中央集權體制,但政令施行寬簡疏緩,與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

  2***繼承郡縣制的同時,又封同姓王為諸侯,形成郡縣與封國並行的局面。

  漢初實施黃老思想的原因:

  1***符合漢初人民厭惡戰爭、渴望社會安定的意願;

  2***與漢初統治者樸實謹厚的作風相一致。

  文景之治的內容:採取“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政策,倡導以農為本,減田租,廢苛法。這一系列輕徭薄賦、省刑約法的措施,為社會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形成了“史安其官,民樂其業”的社會景象,史稱“文景之治”。

  :漢武帝時代

  漢武帝時代

  漢武帝“有為”的主要表現:

  1***皇帝與親信近臣形成宮廷決策核心,稱為“內朝”或“中朝”,以丞相為首執掌政務的政府機關,稱為“外朝”;

  2***設刺史制度,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控;

  3***頒佈“推恩令”,大體消除了漢初郡國並行制帶來的負面影響。

  4***三次對匈奴的戰爭,大體解除了匈奴對北邊的威脅。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內容:

  1***採用董仲舒、公孫弘的建議,設五經博士,將儒學定為官學;

  2***在長安建立太學,教授五經,從中選拔官吏;

  3***郡縣的學校也配有經師授學,以培養官吏的後備人選;實質:儒表法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