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統計圖表題的形式與解答

  統計圖表題可以說是每年政治高考題的重點,在全國和各省市的政治試題中,都會以不同的型別在不同的年份交叉出現,且頻率極高。尤其近幾年,此類試題的比例越來越高。目前,由於此類試題沒有教材和教參等的系統闡釋,教師及學生只能以題解題,以題講題,不能系統地從一定的高度去認識和把握,因而面對此類的題目,學生和老師都覺得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詳細解析統計圖表題,讓老師和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全面系統地認識和把握這類題目,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以2014年全國15套政治試題***文綜或單科***為主,同時兼顧其他年份的高考試題,對統計圖表題進行解析。

  統計圖表題的形式與解答

  1.統計表試題

  ***1***統計表一般由表頭***總標題***、行標題、列標題和數字資料四個主要部分組成,如需對統計表做補充說明,或難點解釋,大多在表的下方用“注”或“*”的方式做出文字說明。統計表分單式統計表和複式統計表,統計專案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統計表格,叫作複式統計表,政治高考題大多以複式方式出現。

  統計表作為統計分析的重要工具,它具有緊湊、簡明、醒目和條理的特點,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資訊。通過數字間和與差的對比,能夠找到事物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從而分析出數字變化所包含的規律,便於人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統計表的試題一般考查的角度是讓考生獲取資訊,就像文學創作中的“白描”,即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回答此類的問題一般不需要拓展和深化***但有時需要點一下題,即小結***,有什麼說什麼,但必須全面。通常情況下,審讀此類試題要做到“五讀五到”,即“讀表頭、讀專案、讀年份、讀數字、讀小注”***有些統計表題沒有表頭和小注***,回答問題要“五到”。讀表頭和專案主要是看這個統計表所要表述的東西有哪些,讀年份和數字主要看在時間跨度內的變化。讀取數字一般應明確是遞增還是遞減。這樣,一一讀取,一一回答,就會獲取較為全面的資訊。比如圖示1:2013年山東40題。此題要求回答的是: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經濟資訊?***6分***。一是讀表頭,明白這個統計表說的是什麼,以便從整體上把握這個統計表;二是讀列標題,看說了哪些專案;三是讀行標題,看這些專案的時間跨度;四是看資料在時間跨度內的變化是增加還是減少;五是細讀小注所表達的內容。也就是說,回答此題,就是要回答2008年至2012年時間跨度內,三個專案***R&D經費支出、國內生產總值***GDP***、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的變化及小注所反映的問題。具體回答如下:2008—2012年***時間跨度***我國R&D經費支出***專案一***不斷增加,GDP***專案二***持續增長,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專案三***不斷上升,表明我國越來越重視科技創新***小結***,但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小注***。

  從2007年至2014年,統計表的選擇題共有14道題,材料題共有31道題。選擇題大多為單式統計表,較為簡單。

  2.圖表試題

  ***1***圖表一般常用的分為線形圖、柱狀圖、餅形圖、散點圖和邏輯圖五大類,而每一大類又可分為多個小類。其中線形圖、柱狀圖、餅形圖、散點圖同統計表之間可以相互轉換,而邏輯圖主要是描述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不能轉換成統計表。

  圖表對事實的描述具有清晰、簡潔、生動、形象的特點,它以最少的文字、最小的空間提供諸多的資訊,使人一目瞭然。它能夠使複雜和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和清晰,可以利用視覺效果突出問題的重點和難點,有利於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現各種變數之間的關係。

  ***2***由於圖表題的型別較多,且各具特點,因而,解答此類試題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①線形圖。線形圖包括折線圖、面積圖和雷達圖等。高考政治試題主要使用的是折線圖,這也是在圖表題中最為常用的一種圖。折線圖主要是對某種變化趨勢的反映。通過折線圖,可以瞭解事物隨著時間等因素而發生的變化,找出現象背後的規律,並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勢,從而對考試題目做出準確的回答。折線圖一般以座標形式描述,橫軸一般表示時間,縱軸一般表示數值的變化。讀折線圖,要做到“六讀六到”,即“讀標題、讀圖例、讀橫軸、讀縱軸、讀折線、讀小注” ***有些折線圖沒有標題和小注***,這“六讀”中的關鍵是圖例和折線,回答問題要“六到”。圖例代表的是折線圖所表示的專案,也是回答問題需要逐一說明的內容。比如圖示2:2014年四川13題,此題要求回答的是:解讀材料一的經濟資訊。***6分***具體回答如下:①2007至2013年***時間跨度***我國GDP***專案一***增速總體放緩***趨勢***,消費貢獻率***專案二***和第三產業貢獻率***專案三***總體趨於提高***趨勢***。②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在改變***消費對經濟的影響***,產業結構趨好***第三產業貢獻率不斷增加***,但不穩定***2007—2013年的三條曲線波動***。

  從2007年至2014年,折線圖的選擇題共有14道題,材料題共有28道題。選擇題大多為單一專案,較為簡單。

  ②柱狀圖。柱狀圖包括簇形柱狀圖、百分比柱狀圖、堆積柱狀圖等。高考政治試題主要使用的是前兩種。簇形柱狀圖一般用來表達單一類別不同專案之間的對比關係,有時也可進行不同類別專案比較。它的橫座標一般為不同的專案,縱座標通常為數值或百分比。此類圖形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不同專案之間的差距和數值,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讀簇形柱狀圖要做到“五讀五到”,即“讀標題、讀圖例、讀橫軸、讀縱軸、讀柱”,這“五讀”的關鍵是讀各個柱的長短,要從長短的比較中找到專案之間的不同,回答問題要“五到”。比如圖示3:2014年重慶13題,此題要求回答的是:根據材料一,概括中俄貿易的特點。***6分***具體回答如下:與美、日、歐盟***橫座標表示的專案***相比,中俄貿易總量偏***較***小***柱的長短***,比重偏***較***低***柱的長短***;但***貿易***總量在不斷增長***2000年、2008年、2012年三個年份的變化***且增長速度較***最***快***縱座標數值對比***。

  從2007年至2014年,柱狀圖的選擇題共有6道題,材料題共有25道題。此種類型的試題以大題形式出現的居多,選擇題較少,且較為簡單。簇形柱狀圖的另一種形式是柱狀條形圖,它主要是對兩個類別的不同專案進行對比,如2014年上海政治第33題。對它的解答同簇形柱狀圖。百分比柱狀圖是柱狀圖的一種圖形,它主要用於資料的分析和比較,可以準確反映不同類別之間的對應關係。它的縱座標一般是百分比,橫座標是對不同類別的反映。如2014年高考重慶第4題。此類題目較少出現,且較為簡單。

  ③餅形圖,主要用來表達單一類別不同專案之間的頻率對比關係,可以充分反映一個整體各組成部分之間的比例關係,從而可以分析各個組成部分對事件的影響。讀餅形圖要做到“三讀三到”,即“讀標題、讀圖例、讀比例結構”,回答問題要“三到”。比如圖示4:2007年天津第39題,此題要求回答的是: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現象。***4分***具體回答如下:三大區域***標題***的第一產業***專案一***比重均低於全國水平,第三產業***專案二***比重均高於全國水平;第二產業***專案三***比重,珠三角和長三角高於全國水平、京津冀低於全國水平***比例關係***。三大區域的產業結構狀況優於全國,經濟發展程度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小結***

  從2007年至2014年,餅形圖的選擇題共有3道題,材料題共有3道題。選擇題一般為單一餅形圖,大題多為組合餅形圖。

  ④散點圖,指的是資料點在直角座標系平面上的分佈圖,它表示因變數隨自變數而變化的大致趨勢,散點圖的作用主要是用來分析橫座標變數與縱座標變數之間的相關關係。因而,讀散點圖就是要找到“點與縱橫座標變數之間的關係”。比如圖示5:2012年廣東25題、2014年廣東27題,這兩道題都是選擇題。2012年的第25題要求選出的是“以下是三種投資方式風險--收益比較示意圖,不考慮其他因素,表達合理的是******”。2014年第27題要求選出的是“假定某國的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處在圖8中的X點,如果實行擴張總需求的政策,一般來說,該點短期內可能趨向”。做這類題只要從縱橫座標綜合分析,不難做出答案。

  散點圖的另一種表示形式是氣泡圖。它主要從三個維度分析問題。政治高考試題主要使用的是散點圖。

  ⑤邏輯圖,主要用來反映事物內在的邏輯關係,它包括流程圖、環形圖、矩陣圖、樹狀圖、魚骨圖和地理圖。邏輯圖不能轉換成表格資料。在高考政治試題中主要使用的是流程圖、環形圖和樹狀圖。流程圖可以清晰地描述一個流程的各個環節之間的邏輯關係。一般來說,流程圖的左端是流程起始點,右端則為流程終點,中間的各個模組表示這個流程中所需要的各個環節***如圖示6***。環形圖可以看作是一個頭尾相接的流程圖,它經常用來表示一個連續、周而復始的過程,它表示的是一種相互的關係。樹狀圖主要是對組織結構的描述,表示的是上下關係或父子關係***如圖示7***。2014年天津第14題要求根據圖3和圖4由傳統的“送文化”一元主體線性結構到為“文化走親”多元主體網狀結構,說明“文化走親”活動對於文化建設的啟示***怎麼做***。***8分***此問題的具體回答是:要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不是上下關係***;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要創新文化交流形式***相互式***,發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從2007年至2014年,邏輯圖的選擇題共有8道題,材料題共有1道題,大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難度較小。

  在這些年的高考中,最為常見的統計圖表題是通過圖表間的相互疊加所形成的複合圖表類試題,且多為Ⅱ卷中的大題。既然是多種圖表的相互疊加,那麼解答此類的試題也就是各種圖表試題分解的相加。比如圖示8:2014年浙江第40題。這道題是統計表、折線圖、簇形柱狀圖和百分比柱狀圖的疊加,那麼解答此題一一作答即可。此題的要求是: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經濟資訊。***8分***具體回答為:浙江生產總值逐年增加,經濟發展明顯***統計表***。2009年後浙江工業廢水排放量有所下降***柱狀圖***,佔廢水排放總量的比重下降明顯***折線圖***。近三年,非工業廢水排放量增加,廢水排放總量居高不下***柱狀圖***,水環境不容樂觀,離綠色經濟還有距離***小結***。

  統計圖表題的認知與解答,是政治課教學和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系統完整地進行學習,才能從一定的高度去認識和我把它,才能構建比較明晰的知識架構,從而提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年來,在高考政治試題中頻頻出現的“商品價格與供需關係圖”屬於西方微觀經濟學的重要內容,是當今經濟學中的一種重要理論,在此不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