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不懈的名人故事

  孫紅雷堅持的請求故事:

  在東北長大的當孫紅雷還沒有成名時,他大多數時候還都只是一個跑龍套的話劇演員,不過他街舞跳的相當好。

  有一次,他得到機會出演趙寶剛導演的一場話劇。在表演時,孫紅雷因為沒有把握好情緒,說臺詞時,笑場了,這對於當時的劇情來說,是絕對不允許的。因此,趙寶剛當場拍案而起,並質問孫紅雷是什麼學校畢業的。

  “中戲畢業的。”孫紅雷小聲地說。

  “不對!”趙寶剛的意思是,中戲出來的學生是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的。

  接著,趙寶剛又問孫紅雷學什麼專業。

  “表演系的。”

  “不對!”趙寶剛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怒氣衝衝地叫來副導演,吩咐換人。孫紅雷一聽,急了,兩眼緊盯著趙寶剛說:“導演,請讓我再試一次。”

  “不行!換人!”

  此時,全場鴉雀無聲,氣氛緊張得令人窒息。在經過了幾秒鐘的沉寂後,孫紅雷再次說:“導演,請讓我再試一次。”

  “不行!換人!”趙寶剛的回答仍舊斬釘截鐵。就在這時,有一名工作人員徑直來到孫紅雷近前,盯著孫紅雷的腕部,示意他把手腕上的道具手錶摘下來。當時,用孫紅雷後來的話說,就是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不過,面對導演,面對其他演員和觀眾,孫紅雷後來既沒有摘下手錶,也沒有下場走人,而是鼓足勇氣說出了他的第三次請求:“導演,請讓我再試一次!”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這次趙寶剛導演將大手一揮:“開演!”

  孫紅雷說:“也許,趙寶剛導演等待的,就是我的第三次請求吧。”而經過這次挫折的洗禮後,孫紅雷顯得成熟了許多,就像他說的,“從那以後,我就什麼也不怕了。”

  人就貴在堅持,無論對或錯,有時即使是堅持錯的,那也是一種勇氣,何況是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呢。

  達·芬奇堅持學畫雞蛋的故事:

  達·芬奇***1452~1519***,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他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城附近的芬奇鎮,父親是當地的公證人,母親是農村婦女,但很早就死了。

  達·芬奇從小就很聰明,長得也很漂亮,非常惹人喜愛。上小學時,他各門功課的成績都很優異,算術課上他提出的一些問題,經常使老師感到棘手。課餘時間,他的愛好是繪畫。他在木板上、地面上、牆壁上居然無師自通地畫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父親見了,非常歡喜。鄰居們見他畫什麼像什麼,都親切地稱他為“小畫家”。

  芬奇的父親本來不想讓孩子學畫,希望他子承父業,當一名律師。但兒子非凡的畫藝,把固執的父親征服了。在他14歲那年,父親終於高高興興地把他送到了當時的歐洲藝術中心佛羅倫薩,拜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費羅基俄為師。

  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很嚴,他的教法也很有些特別。達·芬奇來到畫室的第一天是學畫雞蛋,第二天是學畫雞蛋,第三天仍是這樣。無休止地畫呀畫呀,枯燥乏味極了,就這樣畫了一年。芬奇畫膩了,心裡想:“這有什麼必要呢?一筆下去畫一個圈兒就行了。”費羅基俄老師彷彿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對他說:“別以為畫蛋很容易,很簡單,要是這樣想就錯了。在一千隻雞蛋當中從來沒有兩隻蛋的形狀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看它,形狀便立即不同了……所以,如果要在畫布上準確地把它表現出來,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聽了老師這番教誨,達·芬奇懂得了老師的苦心,就決心不停地練習基本功。他每天一大早就對著雞蛋畫起來,直到夜深人靜了,仍然對著雞蛋畫。經過3年的努力,達·芬奇的技藝大長,他畫的雞蛋各具形態、維妙維肖,對色彩的感覺敏銳了,線條的把握準確了,手中的畫筆也能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了。老師非常滿意。

  有一天,費羅基俄畫了一幅《基督受洗圖》,他自己很滿意,得意之餘,對達·芬奇說:“芬奇,在這幅畫上再畫兩個天使吧!”芬奇高興地答應了一聲,很快就把兩個天使畫好了,這兩個天使體態活潑自然,面部表情生動柔和。老師一看大吃一驚,相比之下,自己畫的是多麼生硬板滯呀。他在心裡承認學生超過了自己,感到既高興又慚愧,從此竟然擱筆不畫,專門從事雕刻了。

  達·芬奇結束了學徒生活,開始了獨立創作,《最後的晚餐》《蒙那麗莎》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他的繪畫成就越高,作畫越是嚴肅。據說達·芬奇在畫《最後的晚餐》時,為了把出賣耶穌的叛徒猶大畫好,曾到各種場合去潛心觀察賭徒、流氓、罪犯的各種形象和舉止。最後,他終於找到了讓猶大驚惶失措和手裡緊握錢袋的表現手段。這兩處細節描繪的巨大成功,是與少年時長達數年的刻苦畫蛋分不開的。

  李陽堅持瘋狂英語的故事:

  李陽祖籍山西,1969年出生於祖國大西北的新疆烏魯木齊。其父母六十年代大學畢業後響應黨的號召志願支援邊疆建設。李陽中學的學習狀況不很理想,1985-1986年高三期間因對學習失去信心曾幾欲退學,1986年自新疆實驗中學勉強考入蘭州大學工程力學系。大學一二年級李陽多次補考英語。

  為了徹底改變英語學習失敗的窘況,李陽開始奮起一博,他摒棄了偏重語法訓練和閱讀訓練的傳統,另闢蹊徑,從口語突破,並獨創性將考試題變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後脫口而出。經過四個月的艱苦努力,李陽在1988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一舉獲得全校第二名的優異成績。

  李陽,絕對是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榜樣。基礎差不要緊,笨鳥先飛嘛,關鍵是我們要引導學生樹立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人家可以講一口流利、純正、地道的英語,我們也一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