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選考試歷史國情知識試題及答案

  歷史國情是安徽公選考試考察的公共知識內容之一,需要考生在備考階段積累歷史國情常識,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安徽公選考試歷史國情知識試題,歡迎考生練習。

  安徽公選考試歷史國情知識試題***一***

  1.近年來,我國多座城市遭到罕見暴雨襲擊。這些災害性天氣現象與“雨島效應”有關。雨島效應集中出現在汛期和暴雨之時,易形成大面積積水,甚至形成城市區域性內澇。下列關於雨島效應的成因說法錯誤的是*** ***

  A.城市熱量的超常排放使市區內的上升氣流加強,有利於雲的形成

  B.城市熱量的超常排放使市區內的上升氣流加強,有利於雲的形成

  C.城市高樓大廈林立摩擦阻礙作用使雲層移速減慢,延長下雨時間

  D.城市綠地和水體增加了空氣溼度,有利於低雲層在市區上空增多

  2.

  空氣中粒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能通過呼吸進入人體肺部,特別是小於2.5微米的細粒子還會被吸收到人體血液和淋巴液中。我國空氣質量報告中的“可吸入顆粒物”是指*** ***。

  A.粒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

  B.粒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

  C.粒徑小於5微米的顆粒物

  D.粒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

  3.

  上海市社群服務“三個中心”建設進入全面推進實施的新階段。上海市2007年6月22日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全面推進實施社群服務“三個中心”建設工作進行部署動員。加強社群“三個中心”建設,是上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具體舉措,也是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的一項民心工程。這裡的“三個中心”是指社群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和*** ***。

  A.社群衛生服務中心

  B.社群文化活動中心

  C.杜區法律援助中心

  D.社群居民服務中心

  4.

  以下不能反映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影響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的一句話是*** ***。

  A.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B.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C.早穿皮襖晚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D.要想富先修路。

  5.

  我國南北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之間由於各種原因會產生許多的差異,其中在住房的建築構造上形成了比較有趣的“南尖北平”現象,即住房屋頂的坡度由南往北逐漸減緩,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氣候炎熱,高而尖的屋頂既利於排水,又利於通風散熱;而北方降水少,建成平頂,既可以節省建築材料並保溫保暖,還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場所

  B.我國北方土壤有利於建築材料的燒製,因此磚瓦結構是民居的主要特點,而這種建築材料適合建成平頂或坡度不大的房屋;南方土壤酸性物質居多,不利於做為建築材料,故此竹木材料較盛,而竹木材料適合造成尖頂房屋

  C.北方的風沙比較大,平頂房屋可以有效減少房屋與風沙的摩擦係數,延長房屋壽命;南方則日照比較頻繁,房屋材料又多取自竹、木、草,尖頂房屋可以有效分散受熱面積,減少因光能積聚引起自燃的機率

  D.北方歷史上受北方少數民族統治的時期比較長,而北方少數民族多居住於帳篷之中,平頂房屋實際上是“穹頂氈帳”的延續;南方人則多由漢人南遷,在與當地民族融合過程中,保留了自己的坡型房屋並吸收了當地少數民族“尖頂竹樓”式的建築風格,所以房頂比較尖

  安徽公選考試歷史國情知識試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築、廣場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綠地、水體等卻相應減少。而城市綠地具有緩解“雨島效應”的能力,是改善城市“雨島效應”的有效途徑之一。

  2.答案: B

  解析:

  直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用PM10來表示;粒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用PM2.5來表示。這些細小的顆粒能夠通過呼吸進入人體的呼吸道和肺部。因此,直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通常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故選B。

  3.答案: AB

  解析:

  上海社群管理模式可以歸納為“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在街道形成“一個功能、三個中心”的格局。一個功能是指社會綜合管理功能:三個中心包括社群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社群文化活動中心。故正確答案為A、B。

  4.答案: D

  解析:

  >要致富先修路,屬於改造自然,與題目中自然環境影響人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無關。故選D。

  5.答案: A

  解析:

  南方屋頂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氣候又炎熱,高而尖的屋頂既利於排水,又利於通風散熱。北方由於降水較少,所以屋頂多建成平頂,這樣既可節省建築材料,還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場所。另外,我國南方的園林建築,輕巧纖細,玲瓏剔透,內外空間連貫,層次分明,蘇州的拙政園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園林建築則平緩嚴謹,粗壯質樸,內外空間界限分明。可見,從適應環境、居住舒適出發,南方建築注重颱風散熱,北方建築利於保溫保暖。故正確答案為A。

  安徽公選考試歷史國情知識試題***二***

  1.

  下列四個節日中,杭州市白晝最長的是*** ***。

  A.元旦

  B.勞動節

  C.兒童節

  D.國慶節

  2.

  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主要通過*** ***。

  A.對人的心理素質的影響才能實現

  B.對人的生理結構的影響才能實現

  C.對生產過程的影響才能實現

  D.對民族氣質的影響才能實現

  3.

  下列關於河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尼羅河是幹流流經國家數量最多的河流

  B.伏爾加河是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

  C.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水量最豐沛的河流

  D.湄公河的上游則中國境內被稱為瀾滄江

  4.

  2000年至2006年,國家累計投入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資金1300億元。國家投入鉅額資金實施退耕還林工程,說明*** ***。

  A.財政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B.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

  C.農業的發展主要靠國家財政支援

  D.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5.

  我國南北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之間由於各種原因會產生許多的差異,其中在住房的建築構造上形成了比較有趣的“南尖北平”現象,即住房屋頂的坡度由南往北逐漸減緩,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氣候炎熱,高而尖的屋頂既利於排水,又利於通風散熱;而北方降水少,建成平頂,既可以節省建築材料並保溫保暖,還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場所

  B.我國北方土壤有利於建築材料的燒製,因此磚瓦結構是民居的主要特點,而這種建築材料適合建成平頂或坡度不大的房屋;南方土壤酸性物質居多,不利於做為建築材料,故此竹木材料較盛,而竹木材料適合造成尖頂房屋

  C.北方的風沙比較大,平頂房屋可以有效減少房屋與風沙的摩擦係數,延長房屋壽命;南方則日照比較頻繁,房屋材料又多取自竹、木、草,尖頂房屋可以有效分散受熱面積,減少因光能積聚引起自燃的機率

  D.北方歷史上受北方少數民族統治的時期比較長,而北方少數民族多居住於帳篷之中,平頂房屋實際上是“穹頂氈帳”的延續;南方人則多由漢人南遷,在與當地民族融合過程中,保留了自己的坡型房屋並吸收了當地少數民族“尖頂竹樓”式的建築風格,所以房頂比較尖

  安徽公選考試歷史國情知識試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 6 月 21 日或 22 日。夏到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元旦是 1月 1 日,勞動節是 5 月 1 日,兒童節是 6 月 1 日,國慶節是 10 月 1 日,因此,兒童節時間離夏至最近,夏至是白天最長的一天,選 C。

  2.答案: C

  解析:

  地理環境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影響,一是通過影響生產的發展,直接間接地對社會發展產生影響;二是通過對軍事、政治的影響,制約不同國家的社會發展。故正確答案為C項。

  3.答案: A

  解析:

  多瑙河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河流。它發源於德國西南部黑林山東麓海拔679米的地方,自西向東流經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等9個國家後,流入黑海。多瑙河全長2860公里,是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像一條藍色的飄帶蜿蜒在歐洲的大地上。故正確答案為A。

  本題相關知識點:尼羅河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區的尼日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羅河長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

  4.答案: B

  解析:

  國家通過財政投入,不惜巨資實施退耕還林工程,說明國家通過財政槓桿將部分資源配置轉移到環境保護上來,以實現政府的巨集觀調控目標。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A

  解析:

  南方屋頂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氣候又炎熱,高而尖的屋頂既利於排水,又利於通風散熱。北方由於降水較少,所以屋頂多建成平頂,這樣既可節省建築材料,還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場所。另外,我國南方的園林建築,輕巧纖細,玲瓏剔透,內外空間連貫,層次分明,蘇州的拙政園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園林建築則平緩嚴謹,粗壯質樸,內外空間界限分明。可見,從適應環境、居住舒適出發,南方建築注重颱風散熱,北方建築利於保溫保暖。故正確答案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