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扈三孃的水滸文化

  扈三娘為何是會最難以理解的人物?何出此言呢?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一丈青扈三娘在《水滸傳》中,是一個叫人難以理解,又難以琢磨的人物。每次讀《水滸傳》,讀到有關她的故事,就有很多想不通,真不知道此時此刻她是怎麼想的?既看不到她的表情,又聽不到她的心聲,既不聞她開口說話,又不知她的心理活動。是作者有意創作這麼個摸不著頭腦的人物,讓讀者自己去分析,還是作者的疏忽,不得而知。扈三孃的外貌,在水泊梁山三女將中是最漂亮的,書中寫道:“霧鬢雲環嬌女將,鳳頭鞋寶鐙斜踏,黃金堅甲襯紅紗,獅蠻帶柳腰端跨。巨斧把雄兵亂砍,玉纖手將猛將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當先出馬。”這完全是巾幗英雄的颯爽英姿。這裡不但寫了她的髮式,寫了她的披掛,寫了她的身材,寫了她的本領,更寫了她的美貌,比孫二孃、顧大嫂美上千百倍,也比之高雅無比。颯爽中露出嫵媚,披掛中顯出英姿。

  論本領,扈三娘更是猛將一員。人未出場,書中已有二處渲染她,有先聲奪人之意。這兩處都是李家莊總管、鬼臉兒杜興在介紹。一次是對楊雄,一次是對宋江,說的意思都差不多,都是提醒他們,扈三娘武藝高強,馬上功夫越發了不得。杜興的話是否確實,她一出場便見分曉了。她是在“宋公明一打祝家莊”時出場的。遇到的第一個對手,便是好色之徒矮腳虎王英。

  王英見是一員女將,長得又如此標緻,想一睹為快,解解色饞,想只用一個回合便捉將過來“享用享用”。王英也不撒泡尿自己照照,衡量自己是吃幾碗乾飯的。他錯扈三娘,他以為扈三娘跟他一樣,是個酒囊飯袋、繡花枕頭。鬥了十回合,扈三娘是精神抖擻,而王英卻“手顫腳麻,槍法便都亂了”。本打算一個回合就捉住扈三娘,沒想到自己反成了扈三孃的俘虜。活捉王英,算不得什麼,王英畢竟是個草寇,可是井木犴郝思文、天目將彭圯可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將領,一個個也都被她活捉,還有那雙槍將董平不也是被一丈青俘獲了嗎?本事的確好生了得。

  在其他方面,可以說扈三娘也過人一籌。她是扈家莊主的女兒,也屬大家閨秀,知書達理、沉穩聰穎是她作為淑女所具有的。但她又是英雄,潑辣豪爽也是她的另一面,作為英雄的這個性格,她不像孫二孃、顧大嫂一樣表現在生活中,而是表現在戰場上。你看她戰鬥中的狠勁兒,就可知一二。呼延灼是一員,而林沖鬥了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與扈三娘鬥了十回合以上也贏不了她,連呼延灼都認為她“倒忒地了得”,如不狠,哪有這等評價?

  但作為一個女豪傑,她的很多做法是令人想不通的。宋公明三打祝家莊時,因有孫立、孫新等一班人做內應,又有石秀探得盤陀路的奧祕,梁山大軍很快地攻破了祝家莊,加上宋江早有言在先:“我若打不得祝家莊,永不回梁山泊。”破祝家莊後,那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梁山這夥原本就殺人不眨眼的傢伙,大開殺戒,祝家莊老小一一被殺。

  可是扈家莊是早來投誠的,宋江已有令在先。可是李逵還是違抗將令,擅自殺了扈家一門老幼,而且是一個不留,又砍了已經是俘虜的一丈青的未婚夫祝彪。我們中國人有句俗語:“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李逵不但殺了扈三孃的父親,殺了他的未婚夫,殺了她的其他親人,這可說是不共戴天了,可是扈三娘不但不報仇,連屁都沒放一個,麻木不仁到如此程度,真莫名其妙。

  李逵奉命殺了滄州橫海郡的小衙內,朱仝與小衙內一不沾親,二不帶故,僅僅是給小衙內當了幾天男保姆,朱仝就對李逵恨之入骨,到了有你無我、有我無你勢不兩立的地步,多次以性命相拼,雖說有點過分,但不失英雄本色。扈三娘與李逵的仇恨,比朱仝與李逵的仇,那更是仇深似海,扈三娘卻毫無反感,哪有點英雄之氣呢?即使被梁山俘獲,當了俘虜,也不至於失去人格、人性啊?

  《水滸傳》作者寫作上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即喜歡“犯”,也就是喜歡寫相同的故事,比如武松與石秀殺嫂,武松與李逵打虎,魯智深與李逵酒樓被歌女所擾,武松與魯智深打店等等,但都是具犯善避,同中求異。為什麼不寫個類似李逵與朱仝的仇恨故事,來表現扈三娘呢?更何況扈三孃的仇,比朱仝的仇更深更大,這裡我們不但對扈三娘想不通,對《水滸傳》作者更想不通。

  扈三娘被林沖抓獲後,宋江馬上把扈三娘送上梁山,交宋太公收管,幹什麼?我們開始不知道,往後讀才明瞭,原來是把扈三娘嫁給了王矮虎,這真是令人為之惋惜之事,這不是糟蹋人嗎?這王英有哪一點配得上扈三娘,要人品沒人品,要長相沒長相,要本事沒本事,可說是一無是處,宋江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出了這麼個餿主意,這跟張大戶把潘金蓮送給武大郎有什麼區別?

  再說李逵殺了人家全家,梁山已經很對不起扈三娘了,梁山上又不是未婚男人都死光了,說什麼也應該千方百計地找個好人家,好好補償補償,安慰安慰一下扈三娘。梁山之上不是有那麼多年輕人,那麼多帥哥,扈三娘嫁哪一個不行,偏偏將她嫁給王矮虎,這不是錯上加錯,有意在人家傷口上撒鹽嗎?宋江此舉也很不地道,再說宋江有什麼資格這麼做?扈太公沒了,扈三娘還有哥哥在。雖說以前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說,宋江充其量是扈三孃的拜把哥哥,這婚姻大事也輪不到他宋江做主,可他也不徵得扈三娘同意,硬是把扈三娘嫁給了王英,也太霸道了一點。雖說是梁山之主,但這梁山又不是你宋江的私有財產,這樣做,與王倫又有什麼不同?明明是錯誤的做法,梁山“眾頭領都稱讚宋公明仁德之士”,這就更可笑了。這“仁”在哪裡?這“德”又在何方?眾人還“稱讚”,這梁山英雄心目中還有沒有一個公正的道德標準?梁山之上不是提“八方共域,異姓一家”、“交情深似股肱,義氣莫同骨肉”。你說說看,這交情、骨肉情還有嗎?

  對於終身大事,可氣的是,扈三娘也就這樣任人擺佈,戰場上那股狠勁全無,在對待這不幸又不公正的婚姻上,她還真不如淫婦潘金蓮。張大戶把她送給武大郎為妻,是對她的懲罰和迫害。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潘金蓮當然不能拒絕或公開反抗。但她畢竟在反抗,在尋找自己的幸福,可惜她採取的方式錯了,又陷入歧途,最後毀掉了自己。但是她還是享受到自己尋找到的短暫的幸福。扈三娘她有嗎?扈三娘在這不幸的婚姻上,也比不得林沖的娘子張氏。張氏與林沖的幸福家庭被破壞後,林沖被充軍了,高衙內死氣白咧地糾纏著,高俅是威逼婚事,張氏只有以死殉情,以示抗爭。而作為一個英雄的扈三娘,在不幸的婚姻面前,沉默了,屈從了,真不知道她怎麼啦?!

  也許有人會說:她是作為俘虜上山的,她哪裡有發言權?也只有任人宰割了。扈三娘是作為俘虜上山的不假,但是上了山後,她已經不是俘虜了,而是梁山的一員,像其他許許多多被俘上山的朝廷命官一樣,都是梁山兄弟。退一步說,俘虜也有俘虜的人格。古文雲:士可殺,不可辱。扈三娘是個女英雄,也算得上是個“士”吧,怎可辱呢?

  這一切,扈三娘都接受了,既沒反抗,也沒反對,有什麼說的呢?我們只能說這是作者的胡亂安排,或者說扈三娘是個沒心沒肺的女人。

  扈三娘為什麼要嫁給王英:

  打下祝家莊之後,宋江干了一件很缺德的事。

  把武藝高強、花容月貌的扈三娘許配給了又矮又醜的矮腳虎。

  這純屬亂點鴛鴦譜,缺了大德。

  但這事到了施耐庵筆下,宋江卻成了重情義、講信用的好大哥。

  宋江自去請出宋太公來,引著一丈青扈三娘到筵前。宋江親自與他陪話,說道:“我這兄弟王英雖有武藝,不及賢妹,是我當初曾許下他一頭親事,一向未曾成得,今日賢妹你認義我父親了,眾頭領都是媒人,今朝是個良辰吉日,賢妹與王英結為夫婦。”一丈青見宋江義氣深重,推卻不得,兩口兒只得拜謝了。晁蓋等眾人皆喜,都稱頌宋公明真乃有德有義之士。

  你看,宋太公沒意見,晁蓋沒意見,樑上一眾好漢也都沒意見,這還罷了,連扈三娘本人好像也沒意見。

  真可謂皆大歡喜、人人稱快的一樁好姻緣。

  扈三娘真的就甘心嫁給又醜又矮的王英嗎?

  未必。

  施耐庵這“推卻不得”用得妙。這四個字基本反映了扈三娘當時的複雜心境。宋江以一個義兄的身份,自作主張地把扈三娘許配給了王英,也就是說,事先,他根本沒有徵得扈三孃的同意,也不管扈三娘願不願意,就把這婚事定下了。作為扈三娘,看到自己未來將要和這樣一個又醜又矮的男人過一生,心中的悲苦不言而喻。所謂“推卻不得”,言外之意就是扈三娘心裡本來想推卻,但面對宋江,面對當時的情勢,她又分明推卻不得。

  為什麼推卻不得?

  三點理由:一是不敢;二是不能;三是不好意思。

  先說她不敢。她所有的親人都被梁山殺了,兄長、父母,包括她的未婚夫祝彪。現在,她舉目無親,孤苦零丁一個人,身處梁山這個強盜窩,她一個十幾歲的少女,雖然武功不低,但那又怎樣?梁山一眾好漢,個個如狼似虎,比她武功高的不計其數,她如果要抗爭,要公然抗拒宋江老大的命令,等待她的是什麼?不需要用腦袋想,用指頭想一下都知道後果如何?

  二是不能,她已經認宋太公為義父,那宋江就是她的義兄。按照封建禮教的那一套綱常,女孩子的婚事自己做不得主,能做主的是她的父兄。宋江這個義兄開了口,宋太公這個義父也沒意見,宋江又一口一個賢妹的叫,扈三娘想要拒絕,也不能了。

  三,不好意思推卻。怎麼講,說到底就是江湖義氣害死人。

  扈三娘雖然是一女流,但她身上流淌著男人一樣的豪氣。既然已經和宋江成了異性兄妹,自己又在梁山入了夥,從此就算是梁山眾好漢中的一份子了,也就算是個江湖中人了。所謂江湖有江湖的規矩,既然已經是江湖中人,那江湖規矩就不能不講。前有宋老大的發話,後有梁山眾好漢一雙雙期待的眼神,扈三娘怎麼好意思推卻?

  但扈三娘心中的酸楚,又有誰知呢?一家老小,全被梁山的人殺害,自己還違心嫁給了又醜又矮又好色的樑上的猥瑣男王英。從這點上說,扈三娘是整部水滸命運最淒涼的一個女人。所以,嫁了王英之後的扈三娘,幾乎成了啞巴,一句話也不說,梁山任何活動她都不發表意見。

  她的人還在,只是一具軀殼,心,早已冰冷如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