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過年習俗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民族也就多了。各個節日也就豐富多彩,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維吾爾族過年習俗,歡迎大家閱讀。

  

  維吾爾族的春節是諾魯孜節。

  諾魯孜節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傳統節日。在新疆,維吾爾,哈薩克,克爾克孜,烏茲別克等突厥民族都慶祝這個傳統的節日。“諾魯孜”一詞來自古伊朗語,意為“春雨日”。相當於伊朗古太陽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曆3月22日。

  維吾爾族把一天的時間分為日出更、午時更、日落更、星現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諾魯孜節儀式在節日的黎明更開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著民族盛裝舉行各種節日活動。各家的家長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燒起一堆松柏樹枝,將冒煙的樹枝在每人頭上轉一圈,預祝他們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樂。然後,家長把冒煙的松枝帶到牲畜圈門口,讓畜群在煙上通過,祈求新的一年裡,牲畜膘肥體壯,迅速繁殖。

  節日當天日出更以後,維吾爾人要做“諾魯孜飯”,家家戶戶用剩餘的糧食和食物,加上多種佐料***也加野生調味佐料***煮成稠粥,稱作“克缺”或“沖剋缺”***豐盛粥***。做這種飯時,不再宰牲畜。從當天午時更起,維吾爾人成群結隊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後,每戶請客吃飯,男女老少分別跳舞和唱歌,盡興表達對新春的歡悅之情。

  “諾魯孜”節過後,在農村,緊張的春耕生產就開始了。諾魯孜節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歷史,內容與漢民族的春節相似。該節日形成初期,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突厥部落的先輩過著遊牧生活,他們在晚冬初春把晝夜時差持平之日稱之為“日生”、“年頭”,並把此日開頭的月稱之為“羊羔月”。

  此時正值冰雪消融、草木返青、大地復甦、牲畜產仔的時節,這時牧民們—面興高采烈歡度節日,一面清點安全越冬的牲畜,準備開始草原放牧。隨著以牧轉農、定居、城郭程序的發展,該節日增添了更豐富的內容。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史料上以“九回鶻”記載的西回鶻用塔吉克語稱此節為“諾魯孜節”。隨著時間的推移,該節在保留原始面貌的基礎上,增添了濃郁的“藝術節”色彩。

  維吾爾族年節家宴食品有什麼

  用大米、羊肉、葡萄乾等做成的“普羅”,用麵粉、羊肉、洋蔥等做成的“匹提爾芒達”***包子***,用帶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麵糰抻成的“蘭曼”***抻面***,以及與漢族餛飩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爾”等。此外還備有多種民族傳統糕點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圓盤饊子***、“亞依瑪扎”***花邊饊子***、“波呼薩克”***炸吉皮***、“沙木波薩”***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維吾爾族過年的風俗習慣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初雪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

  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 房屋建築:住房一般為土木結構的平房,經濟條件好的住房講究,設有廊房,並雕花紋或繪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