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傳統節日

  不同民族的發展歷程中,會形成不同的節日,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有哪些

  1.開齋節

  撒拉族人稱開齋節為“肉孜艾依提”,人們在伊斯蘭教歷九月份,齋戒一月後,尋看新月,見月次日即行開齋過節。節前,打掃庭院,準備吃點。節日早晨、洗禮盛裝、成年男子到墳地誦經祈禱,回來,同眾人結隊赴“卡爾”***較高的寬曠地***舉行會禮和慶祝活動。會禮前,家庭成員要拿出相當一人一天的生活費向貧困者施捨“非提爾”***開齋捐***。會禮結束後,人們互道“賽倆目”,表示節日祝賀,還要拿著油香、饊子,走親訪友,人來人往,到處呈現歡樂的節日氣氛。平時結怨的一些人,在此至貴的節日感召下,也言歸於好了。有條件的人家,還要宴請阿訇和親友,共同歡渡節日。

  2.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意為“宰牲節”或“犧牲節”,在伊斯蘭教歷十二月舉行。相比之下,撒拉族人尤其重視古爾邦節。屆時,須沐浴盛裝,舉著綠色長杆旗,在阿訇帶領下,結隊赴向“海卡爾”舉行會禮,聽阿訇講經。禮畢散場,即赴墳地誦經祈禱。回家後,各自宰牛、羊。早年,還有宰駱駝的。家境一般的,幾家人合宰一頭牛或駱駝,將肉分成三份,一份施捨,一份自食,一份饋贈親友。各家還要炸油香和饊子,要做“碗菜”,請阿訇和本村老人共餐,節期三天,熱鬧非凡。

  3.聖紀節

  聖紀節,在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是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相傳也是穆聖的逝世日。事先各教籌集錢宰牛、煮麥仁飯、炸油香;屆時,舉行會禮,由阿訇講經、贊聖,講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蹟。此外,在齋月的第十二天,婦女還要過“發圖買節”,紀念穆聖的女兒。屆時,要煮麥仁飯、炸饊子,以示紀念。

  二、撒拉族歷史

  撒拉族,有人口87697人。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及其毗鄰的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鄉,其餘分佈在青海、甘肅、新疆等州縣。此外,在青海省西寧市和其他州縣以及甘肅省夏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等地,也有零星分佈。撒拉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的烏古斯組。由於和鄰近的漢、回、藏等族交往,也吸收了不少漢語和藏語的詞彙。無文字,通漢文。

  撒拉族聚居區位於青海省東部的黃河沿岸,這裡氣候溫和,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適於小麥、青稞、蕎麥、玉米、穀子等農作物及瓜果蔬菜的生長。“循化椒”是馳名的土特產。"循椒"顆粒豐滿,顏色鮮紅,香味濃郁,是調味的佳品。"循辣"具有肉厚、油多、籽少、味香和耐貯存等特點,吃一口香辣滿嘴,令人食慾大增。 撒拉族善於從事商業、園藝、採伐、製革等。在湍急黃河激流上扳筏,尤為撒拉人的一手絕技。

  撒拉族的園藝業比較發達,戶戶擅長園藝,家家闢有果園。走進撒拉族村莊;就像走進百果園:桃、梨、杏、蘋果、櫻桃、棗子、葡萄、核桃……應有盡有。每當春風暖樹,桃花粉、梨花白、櫻花豔、杏花紅、棗花香;葡萄抽出枝枝新藤,蘋果枝頭冒出朵朵花苞;家家燕喜,處處蜂忙,身臨其間,恍加傳說中的仙境…… 到了金秋時節,站在高大茁壯、果實累累的核桃樹下,男女老少用滿山的笑聲在撲打著核桃。撒拉村莊的核桃真好!殼薄、油多、肉脆、味道香,經濟價值高,營養價值更高。更奇特的是:孟達山區撒拉村有一棵露仁核桃樹,為核桃樹中獨一尤二的珍奇品種,果實成熟時無硬殼,只穿著一層薄薄的仁衣,用指尖一點即破。

  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部撒魯爾的後裔,唐代時住在中國境內,撒拉族的先民在元代由中亞細亞的撒馬爾罕經過長途跋涉遷徙到青海省東部,定居在循化地區。在他們的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融合周圍的漢、藏、回等民族,逐漸形成了一個民族----撒拉族。本民族自稱為“撒拉爾”。漢文史籍稱他們為“撒刺兒”、“沙喇族”、“撒拉回”等,是其自稱的不同音譯。撒拉族人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兼營畜牧業和園藝業。新中國成立後的1954年成立了循化撒拉族自治縣,1980年又成立了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撒拉族人民有了當家做主的權利。他們充分發揮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努力發展生產,使經濟、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得到不斷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看過的人還:

1.導遊綜合基礎知識

2.民族團結進步年工作總結***2***

3.傳統節日知識***2***

4.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5.2016年開齋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