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的作者是誰

  《漢書》尤以史料豐富、聞見博洽著稱,“整齊一代之書,文贍事詳,要非後世史官所能及”。可見,《漢書》在史學史上有重要的價值和地位。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東漢歷史學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堅,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卒於東漢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歲。班固自幼聰敏,“九歲能屬文,誦詩賦”,成年後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著有《白虎通德論》六卷,《漢書》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由於《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因此,當時有不少人為其編寫續篇。據《史通·正義》記載,寫過《史記》續篇的人就有劉向、劉歆、馮商、揚雄等十多人,書名仍稱《史記》。班固的父親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對這些續篇感到很不滿意,遂“採其舊事,旁貫異聞”為《史記》“作《後傳》六十五篇”。班彪死後,年僅22歲的班固,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完成這部接續鉅作。

  不料,工作開始幾年,有人上書漢明帝,告發班固“私作國史”。班固被捕入獄,書稿也被全部查抄。他的弟弟班超上書漢明帝說明班固修《漢書》的目的是頌揚漢德,讓後人瞭解歷史,從中獲取教訓,並無毀謗朝廷之意。後來無罪開釋,漢明帝更給了班家一些錢財,幫助他們寫下去。

  漢明帝頗賞識班固的才能,召為蘭臺令史,秩俸為二千石,後轉遷為郎。當時蘭臺令史傅毅是他的同事,二人皆以文聞名,班固與弟班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此即“文人相輕”的典故。班固又奉詔完成其父所著書。

  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竇憲率兵伐匈奴,班固隨其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事,大破匈奴後,勒石燕然山的銘文,即出自班固手筆。

  班固“不教學諸子,諸子多不遵法度”,洛陽令種競被班固的家奴醉罵,懷恨未忘。漢和帝永元四年竇憲失勢自殺,班固受牽連而被免官職,種競利用竇憲事敗之機,逮捕班固,日加笞辱。班固死在獄中,年六十一歲。此時所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班固著《漢書》未完成而卒,漢和帝命其妹班昭就東觀藏書閣所存資料,續寫班固遺作,然尚未完畢,班昭便卒。同郡的馬續是班昭的門生,博覽古今,漢和帝召其補成七“表”及“天文志”。

  此外,班固也是東漢時期最著名的辭賦家之一,著有《兩都賦》、《答賓戲》、《幽通賦》等。

  漢書詳細介紹

  《漢書》的語言莊嚴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詞,遣辭造句典雅遠奧,與《史記》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中國紀史的方式自《漢書》以後,歷代都仿照它的體例,纂修了紀傳體的斷代史。

  《漢書》成書於漢和帝時期,前後歷時近四十年。班固世代為望族,家多藏書,父班彪為當世儒學大家,“唯聖人之道然後盡心”,採集前史遺事,旁觀異聞,作《史記後傳》六十五篇。班固承繼父志,“亨篤志於博學,以著述為業”,撰成《漢書》。其書的八表和《天文志》,則由其妹班昭及馬續共同續成,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的女作者。

  註疏《漢書》者主要有唐朝的顏師古***注***、清朝的王先謙***補註***。

  《漢書》開創了我國斷代紀傳表志體史書,奠定了修正史的編例。史學家章學誠曾在《文史通義》中說過:“遷史不可為定法,固因遷之體,而為一成之義例,遂為後世不桃之宗焉。”歷來,“史之良,首推遷、固”,“史風漢”、史班或班馬並稱,兩書各有所長,同為中華史學名著,為治文史者必讀之史籍。

  《漢書》尤以史料豐富、聞見博洽著稱,“整齊一代之書,文贍事詳,要非後世史官所能及”。可見,《漢書》在史學史上有重要的價值和地位。

  《漢書》開創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