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性健康教育

  為緩解孩子們“性”發育中的迷茫狀態,下面小編給你整理了關於的相關知識,一起來了解吧!

  “性健康教育”撥開迷霧

  這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黑龍江省教育廳組編。從“生命的誕生、男孩和女孩的區別、身高的困惑、月經的知識、認識性傳播疾病”等講起,全書十八課設有39個問題,涵蓋了這一階段學生們對性知識的需求。

  課本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學生們應瞭解的性知識。乳房的發育常困擾著女孩,多數女孩不知道如何保護它,而課本中針對這個問題詳細地做了介紹。多數女孩乳房是在8~12歲開始發育的,不必為時間的稍早或稍晚擔心。但如果月經初潮後乳房還沒有開始發育,就有必要到醫院進行檢查。在青春期,男孩乳房也在發育,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大大低於同期的女孩,因此,乳房發育不像女孩明顯,發育持續時間也短。“乳房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活動中女孩子要注意避免外傷、睡眠時要取仰臥位或側臥位,不要俯臥等。”

  月經到來,很多女孩子不知所措。書中告訴女生,月經的來臨是女性青春期發育的一個重要標誌,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女孩在初潮前的一年或一年半左右,身高、體重會急劇增長;大多數女孩乳房開始發育後的六個月到一年後,月經開始來潮。如果身體出現上述變化,就要做好迎接月經初潮的心理準備。很多女孩擔心,月經期間血液流失會影響健康。“其實,每次的月經量只有50~80毫升,而且人的機體有很強的代償能力,因此根本不會影響到身體健康。但如果月經量超過80毫升就不正常了,應該及時就醫。”

  這個階段有的女生會受到騷擾,那麼應該如何面對呢?書中講了對策:除了不要去學生不適宜去的場所外,如果遇到有人企圖摸你或強行吻你,應該學會躲避。遇到危機的時候,要利用自身的頭、牙齒、肩等部位,照著對方的外陰部、眼、鼻等最脆弱易受到攻擊的部位狠命攻擊,出手要快而狠,使他失去傷害你的能力。“受到這種侵害時,你的防衛是正當防衛,法律都保護你呢。”

  書中還針對“男孩應注意的事、正確交友、抵制誘惑”等進行了講解。省教育廳有關專家介紹,學生們通過這本書的學習,能夠了解科學、健康的性知識,並正確認識生長髮育過程中身體出現的各種變化,擺脫困惑,健康快樂地成長。

  “性教育”不該回避

  《》走進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課堂,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孩子在哈爾濱清濱小學上學的家長王虹說,孩子有時候問,“我如果遺精了,是不是也能做爸爸了?”面對這類問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度”的深淺不好掌握。而另一位家長說,孩子在來月經的時候,常常產生恐懼感,害怕流血多了傷害自己的生命,大人怎樣解釋都不起作用。“通過對性知識的學習,孩子們解除了困惑,心情好多了。”而不少小學高年級學生說,一旦不迴避“性教育”,也不覺得這方面的知識有多神祕,反倒能自然地接受。

  來自哈爾濱市部分醫院婦產科的調查顯示,由於對性知識缺乏瞭解,個別的孩子十三四歲就懷孕墮胎,有的女孩在月經期或者乳房發育階段不知道注意某些事項而患上婦科病或者乳房發育不良等。很多醫生說,對於“性教育”的迴避是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主因,加強對青少年“性教育”已經時不我待。

  哈爾濱市清濱小學孫校長說,對於性教育“度”的把握,應根據青少年各年齡階段的特點,由淺入深、分層次地進行,迴避的態度是不可取的。老師在課堂上通過“性健康”教育,向學生們傳授他們想知道、也聽得懂、能夠理性接受的一些觀念。保證青少年接受性知識,消除性的神祕感,不讓好奇心逾越道德的界線,確保身心的健康成長。

  目前,在一些家長頭腦中,有的還存在著錯誤的性教育觀念,認為“性不能登大雅之堂,不能交談”的迴避態度,認為和孩子談性,羞於啟齒,有失身份,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性教育”不能無師自通

  性教育專家指出,性教育是需要通過學習獲得的,無師不能自通。因此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獲得性知識的途徑非常重要。

  國家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委會專家張大生教授介紹,據有關調查及實踐顯示,青少年所掌握的性知識數量是偏少的,而僅有的這不多的性知識也是通過同學交流、朋友告訴、影視錄影、學校教育、兄姐告訴的,真正自己摸索的僅佔調查的1%%。在資訊時代,青少年封閉正確的性知識,不但不保險,反而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其他渠道接受片面的、似是而非的、黃色淫穢的“知識”。“性教育”只要適時適度,教之有方,就不會產生“誘發”的顧慮。因為性教育與性刺激存在本質區別,性教育的文字與猥褻的文字有著本質差別,猥褻的文字是訴諸情慾的誇張描寫,性教育的文字是訴諸理性的客觀科學事實。“性教育”讓兒童知道應該如何採取正確的態度和路徑。

  有的專家認為,父母的教育觀點和教育水平,會對子女的個體心理形成和發展直接產生重要影響,性教育尤其如此。它應該從孩子出生時就開始,伴隨著成長,孩子會不斷提出各種有關性的問題,父母應該成為孩子“性教育”的啟蒙老師,讓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