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四個月寶寶咳嗽有痰怎麼辦吃什麼藥

  每個寶寶都是媽媽的口尾肉,掌中寶.可是寶寶自身抵禦內界病毒的進攻才能很差,不是咳嗽就是感冒、發熱等......寶寶畢生病,家幼特殊擔憂,巴不得替寶寶生病.下面有關於咳嗽的處理方法,求請大家試用、參考。

  如何判斷在家護理還是立即就醫?

  咳嗽本身並不是病

  它是很多病***感冒、氣管嚴、喉炎、肺炎等***的一種症狀和表現,可輕可重。

  它是人體的自我保護功能,沒有什麼害處。當氣道里面有了感染,圍繞著一些壞死的細胞,會形成很多的分泌物,就是痰。圍繞這些病灶,必須通過咳嗽來引流,來排痰。

  臨床常見的咳嗽

  一是“沒多大事”:過敏了、聞到刺激性的油煙、跑跳後氣道耐受力差了,產生的咳嗽;

  二是“疾病”:如感冒:小發燒、流鼻涕、免疫力功能良好的3—4天高峰過後轉為有痰的咳嗽。逐漸減輕的病情,這種就能自查到不是很嚴重;剛剛出現症狀時,且寶寶沒有喘息史的,無需過早去醫院。但如:“哐哐哐”小狗叫型別的,屬於喉炎了就需要就醫了。

  如何判斷該不該去醫院

  正常居家護理

  1、剛開始生病,小鼻涕、小咳嗽不要過早就醫,除了簡單的症狀,醫生也看不出來。只是簡單的上呼吸道感染,驗血也需要在出現症狀以後的至少24小時以上,血常規才能反應病情,這種症狀初期,正常居家護理即可。

  2、雖然咳嗽兩三天,但次數少,乾咳為主、沒有劇烈咳嗽和痰,沒有昏昏欲睡和其他症狀,精神好不耽誤吃和玩,以觀察為主。

  3、如果睡得也很好,晚上只是兩三聲,在家觀察即可、觀察病情以外,多喝水、保證空氣清新***不能聞油煙味、過敏孩子避免二手菸***和40—50度溫溼度。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太乾燥,口咽鼻的粘膜就乾燥脆弱,病毒和細菌就容易找上門。如果太溼潤,容易真菌感染。

  需要去醫院:

  1、注意體溫的情況,夜間咳嗽,白天不嚴重,晚上喘憋的現象,家長要特別小心,這種夜間尤其加重。以呼吸堵、困難為主的,初判斷是晚上喉炎了,轉天早上就要趕快去耳鼻喉科就診。在家裡多通風、開窗,進些冷空氣,能讓喉頭舒服些。

  2、病情有變化,咳嗽三四天病情加重要趕緊過來看。

  3、感冒燒該退了,但仍然伴隨高燒咳嗽,也要看。

  4、早期咳嗽不重,但上痰並且痰明顯有顏色了***黃、綠色***且有明顯的發燒了,這應該是下呼吸道感染了,需要去醫院題聽聽肺。

  5、雖然咳嗽不重,但嗓子吱吱的拉風箱,這種聲音一般是喘起來了,喘息性的下呼吸道感染,需要到醫院就診。這種喘的情況,不是簡單地咳嗽了,可能是氣道有痙攣,需要特殊用藥、見大夫了,不是簡單的喝水、調空氣就能解決的。

  6、不發燒、精神狀態好,咳嗽起來沒完沒了,有的認為是喝水喝的少、反覆交叉有感染,有可能氣道過敏了***咳嗽變異性哮喘、過敏性咳嗽***,這種連續三週不間斷的咳嗽也要見醫生。

  特別注意:3個月以下的孩子咳嗽,他本身氣道短、免疫功能不完善,變化就快,年齡越小症狀表現越不突出,不像大孩子咳嗽反應劇烈,他主要表現為吃奶不好、精氣神不好,所以家長不能看咳嗽程度判斷輕重,而是要看寶寶吃喝睡的情況。

  咳嗽祛痰,如何用藥才安全?***該用多少量、多長時間***

  寶寶慎用咳嗽藥

  通過詳細的講解,父母們有必要搞清咳嗽的來龍去脈,知道有些反應是機體正常反應,順其自然就好。美國兒科學會也建議咳嗽祛痰的藥慎重為主。

  1、太小孩子不建議用止痰藥,容易掩蓋病情,可能把咳嗽壓住了,但痰呼哧呼哧的冒出來,咳嗽不出來,反倒成了隱患。

  2、很多家長不適應、不接受“咳嗽不用藥”這種說法,建議不嚴重的,可以先觀察具體能咳嗽到什麼程度,咳嗽一兩天也不會變壞。

  3、因為咳嗽吐奶,影響睡覺了,為了緩解這種症狀,可以適當用藥。

  咳嗽藥分類

  一種是以感冒成分為主的感冒藥,含有止咳成分:不是特別推薦,除非症狀特別嚴重,如流眼淚、流鼻涕、抬不起頭的情況。因為這是複合製劑,含有多種成分,無法確定哪種容易致敏。其中也會含有退熱成分,與家長使用的退燒藥衝突,容易過量等。慎重為主。

  一種止咳化痰成分:息可寧、易坦靜、氨溴特羅等,這類咳嗽勤了、痰又出不來,可以用。

  一種單純化痰成分藥:沐舒坦、羧甲司坦、桃金娘油等,主要是純的、稀釋痰液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比較安全,主要用在單純的化痰作用。

  吃藥要注意什麼

  1、疾病的過程是變換的過程,咳嗽前期可以用止咳化痰成分的藥,後期咳嗽輕了、痰多了,就轉化成化痰成分的藥。

  2、任何一種藥都不建議長期用,難免會出現相關的副作用,最好5天,然後請醫生判斷是繼續吃還是換換計量。

  肺炎與咳嗽的關係,怎樣初步判斷?

  醫生也很難判斷,所以不存在家長耽誤孩子的說法。醫生聽診的過程中沒聽出來,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重視,都會導致就診時間長、就診時間早。剛病幾天,肺裡的囉音沒表現出來,完全取決於孩子的免疫功能,當時是很難判斷的。

  孩子得了肺炎怎麼辦?必須用抗生素嗎?

  1、肺炎是感染性的疾病,不算傳染病。是孩子與生病的孩子有了接觸,抵抗力差,疾病往下走,就到了肺裡,同時對其他孩子的也會形成一定的傳染性,有很多原因引起的:病毒、細菌、感染時間長了還會有雙重、多重的、交叉的情況。

  2、急性期肺炎以感染為主要原因,考慮用抗病毒、抗病菌治療,醫生會根據症狀、體徵、片子、化驗檢查來決定用藥。

  3、急性期感染控制過後,就是呼吸道粘膜的改變,這個是抗生素無法改變的,需要機體的自我康復時間,需要分泌物排出的促進,以及家長更為重要的保護作用。修復過程中防止第二次感染,這樣一輪接一輪,就會導致持續的咳嗽。

  4、氣道粘膜的功能的恢復,不是輸液就能解決的問題。早期的肺炎需要輸液一般在7天左右,之後醫生會建議口服一段抗生素。但是急性的感染控制住了以後,更多的需要我們用輔助用藥、霧化、自我修復等方法。

  特別注意:有的孩子就因為“一口痰”,咳嗽早就見好了,但家長在輸了十多天液後還要堅持繼續輸,想要治徹底,這種想法和做法也是不對的。抗生素的使用要有限度,不是把這口痰都輸沒了,才算完全治癒。一般情況下3—5天,其實,一旦聽診這個孩子的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很快就會改口服抗生素繼續鞏固2——3天,有的甚至只是輔助用藥恢復功能就好,大大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次數。

  怎樣有效預防肺炎?

  1、要對肺炎有正確認識,停液後有痰還需10—15天的徹底消失,後期護理非常重要,需要多喝水。

  2、病因很多:細菌、病毒、支原體和其他微生物。不能用一種有效的方法預防肺炎。

  3、接種疫苗也可以有效預防相應的肺炎和相應的的感染。

  A、有的家長有誤區:“打過肺炎疫苗,為什麼還得肺炎?”

  疫苗接種裡,有肺炎球菌疫苗。致病菌很多,接種的只是肺炎球菌疫苗,其他的沒接種,所以也會得。

  B、“那這麼多感染,打這個疫苗預防不了別的感染,豈不是白打了嗎?”

  肺炎球菌疫苗在國外屬於計劃免疫一類,國內因為國情,就本著自願自費的原則。“但為什麼這麼多隻研究出這一種呢?”肺炎球菌這是小寶寶“社群獲得性肺炎”中第一支病菌***家庭生活過程中生病了,醫院以外獲得肺炎***,是小寶寶這個年齡段最最常見的肺炎致病菌,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病菌,所以國內外非常重視。

  C、我國目前能用的肺炎疫苗兩種:7價肺炎疫苗和23價肺炎疫苗。

  前者全程接種四針,每針700——800元。後者只需一針,200元左右。

  兩者工藝也不一樣。23價肺炎疫苗屬於多糖疫苗,對於2歲以下沒有用。但醫生建議:“早接種早預防”,不想得這種肺炎就選7價肺炎疫苗***但是現在這種疫苗退市很難打到了,等待13價疫苗審批中***。23價建議2歲以上孩子使用,以前免疫力低、又得過肺炎,可以考慮接種。

  D、HIB疫苗:中文名叫“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不是季節性接種的、針對病毒的流感疫苗。建議有條件的父母也可以給孩子接種此類疫苗。因為它也是小孩子社群獲得性肺炎四大致病菌之一,也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中耳炎、鼻竇炎等感染的致

  咳嗽、有痰、鼻塞在家護理的技巧和方法?

  不嚴重的情況下,儘可以觀察,而不用藥。

  1、比如鼻子堵:不影響吃喝、不影響睡覺,不用管。讓鼻粘膜保持溼潤,外用的噴些藥、噴海鹽水、抹些橄欖油即可。有一定時間段,自然會緩解。

  2、咳嗽:感冒的正常過程,感冒沒有特效藥,加強護理,屋裡空氣清新,不要形成二次感染。

  3、出現疾病時,不要強迫孩子吃飯、不要大魚大肉,真正做到少、低蛋白、多喝水。孩子病程的長短,取決於對感染的控制,還有就是家長護理。臨床觀察,家長強迫為孩子吃好多營養東西,孩子病程就會長,“魚生痰、肉生火”是很有道理的。家長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能看到的是疾病表現在肺上、呼吸道上也表現在胃腸道上,所以食慾很差。

  4、不要孩子好點了,又出去玩,免疫力低尚未恢復,又會造成二次交叉感染。

  5、減少活動、保證睡眠、休息、適宜溫溼度、不要衝著風、建議生病期間也儘量不要折騰孩子洗澡,洗涼了、激著了也容易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