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後排病反應與副作用反應的辨別

  艾灸後的排病反應與副作用反應很相似,那麼,我們該如何辨別艾灸後排病反應與副作用反應。今天小編整理了艾灸後身體反應有,一起了解吧。

  

  有一些人認為做艾灸後一定要有排病反應,否則就沒有效果,其實這不是絕對的。

  首先艾灸後的排病反應主要表現為病邪排出的一系列表現比如出汗、出疹、水泡、腹瀉、尿多、月經、白帶、痰飲、鼻涕、眼淚等等。但是這些往往出現在病程比較長,症狀比較重,尤其是體內溼氣水汽盛的情況。

  其實,病邪以什麼樣的方式排出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可以是顯而易見的,也可能消失於無形之中,這些是和被施灸者的疾病和自身體質狀況密切相關的。——因此不能以是否出現艾灸的排病反應作為判斷艾灸效果的一個標準。

  判斷艾灸效果的標準還是要以主症是否改善,飲食睡眠二便精力體力等整體狀況還有抵抗力免疫力是否逐漸提升來評價。

  做過艾灸的人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就是艾灸後身體出現一系列變化後,不知道到底是副反應還是排病反應?因此不知道自己到底還要不要,能不能繼續做艾灸

  確實從臨床表現上來講艾灸後的副反應和艾灸後的排病反應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比如出汗,出疹,面板瘙癢,鼻涕眼淚眼屎增多,小便頻或腹瀉,月經提前量多,白帶增多都是艾灸副反應和排病反應共有的臨床表,那麼應該如何鑑別呢?

  如果是艾灸後正氣祛邪的的排病反應,在出現排病反應的同時,體力精力睡眠飲食都正常,沒有其他異常不適,比如有的人艾灸後大出汗,或拉肚子反而覺得更舒服,更輕鬆,這就是排病反應,而如果覺得沒力氣,甚至有虛脫的感覺這就是副反應了。另外還有一艾灸後的反應比如艾灸後起水泡,排除燙傷的因素外,是體內水汽溼氣外排的表現,不屬於副反應;另一些反應比如小便短刺,口乾舌燥,咽痛牙痛等則是艾灸後的上火的反應不屬於排病反應。

  艾灸後出現的一系列反應,我們要正確區分,如果是排病反應不用擔心,如果是副作用反應就要告訴醫師,及時調整治療。

  艾灸的作用

  艾灸廣泛的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疏通經絡、治療疾病,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保健方法,常用艾灸可以令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

  1、溫經散寒

  按照中醫的說法,人體的執行主要是氣血在經絡中運動。如果氣血出現了虧損,那麼身體就會出現毛病。艾灸就是給我們的經絡穴位進行溫熱性刺激,最終達到溫經散寒,令我們的身體氣血執行迴歸正常。所以,在平時,艾灸對於治療氣血執行不順暢引起的腹痛等等疾病有著很好的療效。

  2、扶陽固脫

  中醫上認為,除了正氣之外陽氣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之一,甚至決定了我們的壽命長短。如果體內陰盛陽衰,那麼體內就屬於陰寒,導致身體出現元氣虧損、身體虛弱的現象,例如手腳冰冷等等。想要治療這種現象,扶陽固脫是非常有必要的,艾灸就可以擔任這樣重要的角色,只要用大艾柱重灸關元、神闕等穴,就可以很好的治療。

  4、昇陽舉陷

  所謂的昇陽舉陷指的就是陽氣缺少導致身體出現上虛下實,氣虛下陷的現象,常見的表現為脫肛、腹瀉、滑胎等等。艾灸的作用不僅僅是昇陽舉陷,同時對於腠理疏鬆者也是有著很好的作用,這也是艾灸的獨特作用之一。

  4、行氣通絡

  經絡連線著我們體內的五臟六腑、肌肉和面板等等,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經絡是人體內至關重要的“公路”。如果人體經絡阻塞,那麼就會出現氣血不調,出現疼痛、腫脹等現象。艾灸的作用就可以疏通經絡、調節陰陽。

  5、拔毒洩熱

  艾灸的作用並不僅僅只有我們上文提到的那些,同時還有以熱引熱、清熱解毒的功效。艾灸不僅具有清熱的功能,同時也有散寒的效果,對於很多疾病都有著很好的療效。

  6、防病保健

  想要令我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並且能夠長命百歲,那麼防患於未然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不能夠等到身體出現疾病了才進行治療,而是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保健工作。如今,艾灸已經成為了日常保健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僅可以令我們的精氣神更好,同時也可以增強我們的身體抵抗力。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只有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那麼才能夠擁有成功的事業、幸福的家庭。日常生活中我們用艾灸,不僅要了解艾灸的作用,同時還要清楚使用艾灸方法,這樣才能夠在出現疾病的時候活學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