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盒的正確使用方法

  艾灸盒是盛放艾灸的工具,那麼新手要如何使用艾灸盒?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艾灸盒又叫溫灸盒,是艾灸的首選器具,並由於其體積小,操作簡單方便,集養生防病、治病和美容養顏於一身,一直來深受家庭養生者的青睞。溫灸盒是通過艾火的熱力滲透肌膚,可以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溼逐寒,溫經止痛,平衡陰陽,促進血液迴圈,調整臟腑功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

  那麼新手要如何正確使用艾灸盒呢?如下:

  1、開啟灸盒上面的蓋子,將一整根艾條點燃後插入灸孔,裡面的卡子可以固定艾條不鬆動,然後再把蓋子合上,上面有磁鐵可以吸附在上面的。盒蓋上圓孔內有金屬卡子***不鏽鋼彈******,可調節固定各種直徑不同的艾條,方便使用14mm-18mm不同尺寸的艾條。

  因為人們對溫度的承受度不同,要自己去調節,患處感覺稍燙時,把艾條往上拔出一點,通過調節艾條高度,來控制艾灸溫度,避免燙傷,如果溫度不夠的時候,只需要把艾條往下再插進去一點就可以了。

  2、頂蓋利用磁鐵吸緊,傾斜或倒置都不會掉下來,更加安全。

  灸器熱力均衡,不受氣候、環境的影響,可以較長時間連續地給患者以舒適溫熱的刺激,保溫效能良好,艾條在盒內能燃燒,不會中途滅掉。使用安全,艾條插入盒內,火頭空懸盒中,底端有金屬防護網遮擋,周邊有阻燃材料擋護。運用廣泛,一盒可灸治多穴。

  3、選擇使用加厚型純竹製製作的艾灸盒,比傳統的三合板溫灸盒更加堅固耐用,更加耐高溫且不易變形。

  4、將溫灸盒放置在需要治療的部位,用盒內附帶的彈性鬆緊帶固定,盒體外側有掛鉤,可以將灸盒固定在身體或四肢穴位上進行施灸,解放雙手,更加方便安全。

  5、治療完畢,開啟溫灸盒,將燃燒剩餘的艾條完全熄滅,方可離開,一定要注意防火。燃過的艾灰也同樣要處理乾淨。

  艾灸的製作方法

  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為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乾後在室內放置1年後使用,此稱為陳年熟艾。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後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晒乾後,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

  1.艾炷的製作

  適量艾絨置於平底磁碟內,用食、中、拇指捏成圓柱狀即為艾炷。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需要,艾炷可製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為大、中、小艾炷。圖146。

  2. 艾卷的製作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然後將其置於寬約5.5釐米、長約25釐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捲成圓柱形,最後用麵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製成長約20釐米,直徑約1.5釐米的艾卷。

  3.間隔物的製作

  在間隔灸時,需要選用不同的間隔物,如鮮薑片、蒜片、蒜泥、藥瓶等。在施灸前均應事先備齊。鮮姜、蒜洗淨後切成約2-3毫米厚的薄片,並在薑片、蒜片中間用毫針或細針刺成篩孔狀,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蒜泥、蔥泥、蚯蚓泥等均應將其洗淨後搗爛成泥。藥瓶則應選出相應藥物搗碎碾軋成粉末後,用黃酒、薑汁或蜂蜜等調和後塑成薄餅狀,也需在中間刺出篩孔後應用。

  艾灸的注意事項

  1、孕婦禁用;急性損傷及發炎部位禁止溫灸。

  2、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

  3、溫灸後的飲食以清淡為主,不宜食用油膩生冷食物。

  4、實施艾灸過程中,隨時注意觀察面板變化,調節溫度,以防燙傷。

  5、溫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艾灸方法簡單,易於操作,不耽誤手頭工作,適合患者在家中使用,配合醫師治療,以鞏固療效,也適合百姓居家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