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中國艙外航天服之謎閱讀答案

  艙外航天服可以為航天員提供環境防護、適合人生存的基本條件和完成艙外維修器材等太空作業的保障。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解開中國艙外航天服之謎》閱讀材料

  神七航天員於9月27日16時30分進行首次太空行走,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與出艙航天員一起暴露於太空中。

  如果忽略暗藏在“飛天”上的種種“機關”,“飛天”很像特大碼的羽絨服。從上到下依次是頭盔、上肢、軀幹、下肢、壓力手套和靴子,背上還有一隻1.30米高的大揹包。艙外服分為6層:由特殊防靜電處理過的棉布織成的舒適層,橡膠質地的備份氣密層,複合關節結構組成的主氣密層,滌綸面料的限制層,通過熱反射來實現隔熱的隔熱層,以及最外面的外防護層。外層的防護材料可耐受正負l00攝氏度以上的溫差變化,堪稱國內最貴的服裝面料。通過調節大小,一套航天服可以用於不同身材的航天員。艙外航天服軀幹的設計既要保證一定的強度、剛度,又要儘量減輕重量,還要能承受一定程度的磨損,這對材料和工藝的要求之高,超乎想像。

  艙外航天服內有電控臺、氣液控制檯、氣液組合插座、應急供氧管、電臍帶,軀幹外殼上分佈著各種儀器。一個只有漢語辭典大小的控制檯裡,集成了20多種閥門,每個閥門又是一個更精巧的開關集合體。艙外航天服為航天員提供三方面的保障。一是輻射、真空、微流塵等環境的防護;二是生命保障,也就是要保持一個適合人生存的氣體和溫度溼度環境;三是良好的功效保障,保證航天員穿著艙外航天服能開展維修器材等太空作業。可以說,艙外航天服就是一個“穿在身上的飛船”。

  因為出艙活動主要靠手完成操作和“行走”,艙外航天服手套必須靈活,同時又要有相當的厚度以保證氣密性、隔熱性,這在材料與工藝上幾乎是矛盾的。“飛天”的手套採用國際上先進的“三維數字掃描”技術,為每個航天員量身定做的,既安全又靈活。戴上它,航天員能夠輕鬆握持直徑為25毫米的物體,拿起一個水杯不在話下。手心握物部位的密密麻麻的凸粒狀橡膠,就是為了隔熱和防滑而設計的。

  飛船發射前,艙外航天服是打包固定在軌道艙壁上的。這可不是簡單的“打包”必須使其不受上升段超重、過載的力學環境影響。“艙外服啟封”專案分為21個操作單元,其中僅僅是“解開艙外服的包裝物”就包含了12個大步驟,每個步驟又分為數十個動作。航天員需用特殊工具,才能把衣服開啟。由於體積、重量的限制,這次艙外航天服在完成出艙任務後不隨飛船返回,把價值三千萬的航天服留在軌道艙裡,日後隨軌道艙的墜落而燒燬的確可惜,但這套服裝一旦順利完成出艙保障,也就完成了最重要的使命,隨返回艙回到地面的,將是比艙外航天服本身更寶貴的技術和經驗。

  重而不笨,最高可達兩米的“飛天”是中國的第一代艙外航天服,就單個裝置而言,功能不一定強大,但在系統的整合上具有優勢。就完成目前任務的能力而言,這套服裝接近國際水平。

  《解開中國艙外航天服之謎》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艙外航天服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艙外航天服就是由頭盔、上肢、軀幹、下肢、壓力手套、靴子、揹包組成的“特大碼的羽絨服”,可以調節大小,適合不同身材的航天員。

  B.艙外航天服從內到外是舒適層、氣密層、主氣密層、限制層、隔熱層和外防護層,防護材料可以承受l00攝氏度以上的溫差。

  C.艙外航天服內分佈著多種儀器,由一個整合20多種開關的控制檯操控,可以實現飛船的多項基本功能。

  D.艙外航天服可以為航天員提供環境防護、適合人生存的基本條件和完成艙外維修器材等太空作業的保障。

  小題2:下列關於“飛天”的手套的特點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安全靈活,航天員戴著它便於完成艙外的操作和“行走”。

  B.既有氣密性又有隔熱性,這在材料與工藝上幾乎是矛盾的。

  C.採用“三維數字掃描”技術,每一個航天員都可擁有適合自己的手套。

  D.握物部位有密密麻麻的橡膠凸粒,可使航天員輕鬆握持一個水杯。

  小題3:對文章內容所作出的分析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完成出艙任務後,由於壓力、重量和工具的限制,艙外航天服被直接拋棄在外太空。

  B.“飛天”單個裝置功能不一定強大,但由於系統的整合優勢,所以具有世界領先水平。

  C.隨著經驗的積累、技術的進步,日後航天服的設計會不斷改進,也可能隨返回艙返回地面。

  D.航天服被棄雖然遺憾,但它已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使命,無需重複使用。

  《解開中國艙外航天服之謎》閱讀答案

  小題1:D

  小題2:B

  小題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