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如何適應初中數學學習

  初入初中,數學學習是一個大跨越。要求同學們具備數學思維與數學運算能力! 反正都是要學,為何不一次就學習到位?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初一不給力,初三累斷腸!這是中學的起點,這也是人生第一大重要之事的起點!經驗證明,重視初一的學生,中考的成績絕對差不了!

  

  在小學階段學習科目少、知識內容淺,並多以教師教為主,學生所需要的學習方法簡單,但進入中學後,科目增加、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尤其是數學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學生認知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加之一部分學生還未脫離教師的“哺乳”時期,沒有自覺攝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學生因不會學習或學不得法而成績逐漸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學習信心和興趣,開始陷入厭學的困境。這也往往是八年級階段學生明顯出現“兩極分化”的原因。

  因此七年級學生如何更快掌握初中數學學習方法的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八年級的難點最多,九年級的考點最多。相對而言,七年級數學知識點雖然很多,但都比較簡單。很多同學在學習中感受不到壓力,慢慢積累了很多小問題,這些問題在進入八年級,遇到困難***如學科的增加、難度的加深***後,就凸現出來。

  現在八年級學生中,有一部分同學就是對七年級數學不夠重視,在進入八年級後,發現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覺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這個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七年級數學的基礎性,重視不夠。會經常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的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的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有句話“初一不相上下,初二有上有下,初三天上地下”,反映如果在七年級階段不能很好的解決,在八年級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七年級數學基礎,八年級的學習只會是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是很容易適應的。

  那怎樣才能打好七年級的數學基礎呢?

  一、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主動接觸數學,摸索數學,與數學交朋友,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轉變。

  二、細心地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

  ***1***、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

  ***2***、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絡。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絡起來。

  ***3***、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

  爛熟於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瞭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麼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三、總結相似的型別題目

  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型別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八年級、九年級以後,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複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覆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數學題很多“換湯不換藥”,“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四、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如果一個人同樣錯誤只會犯一次,那麼這個人不僅是人才,更是天才。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覆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五、學會交流,積極提問、討論

  自己的結論是否正確。自己的方法是否最佳。與同學們交流。與同學們合作,在合作中你會增長知識,在交流中你會學會學習。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

  ***1***、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

  ***2***、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

  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後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裡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物件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於大家相互學習。

  “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