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目錄

  語文教材在七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那麼目錄內容是什麼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七年級語文下人教版目錄

  第一單元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 爸爸的花兒落了

  3 醜小鴨

  4 詩兩首

  5 傷仲永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

  第二單元

  6 黃河頌

  7 最後一課

  8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19 土地的誓言

  10 木蘭詩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黃河,母親河

  第三單元

  11 鄧稼先

  12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13 音樂巨人貝多芬

  14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15 孫權勸學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我也追“星”

  第四單元

  16 社戲

  17 安塞腰鼓

  18 竹影

  19 觀舞記──獻給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

  20 口技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戲曲大舞臺

  第五單元

  21 偉大的悲劇

  22 荒島餘生

  23 登上地球之巔

  24 真正的英雄

  25 短文兩篇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漫話探險

  第六單元

  26 珍珠鳥

  27 斑羚飛渡

  28 華南虎

  29 馬

  30 狼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馬的世界

  課外古詩詞背誦

  名著導讀 《童年》在苦難中長大

  《魯濱孫漂流記》:孤獨而頑強的冒險者

  《《昆蟲記》:譜寫昆蟲生命的詩篇

  附錄 臨摹、欣賞:顏體書法

  漢語詞類表***實詞***

  七年級語文木蘭詩複習提綱

  詩歌對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還鄉、家人團聚的內容寫得詳細。對出征前的準備及十年的征戰內容則寫得簡略。這樣處理詳略,不只為了求得行文的變化,使結構疏密有致,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刻畫人物。

  以細膩的心理刻畫來塑造人物形象。第二段中對木蘭心理刻畫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段描寫展示了木蘭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表現木蘭那少年纏綿的情懷。思念之情與愛國之情交織在一起,刻畫出木蘭毅然離家保國,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剛強的性格。

  用詞精當。如木蘭辭官還鄉,同親人閤家歡聚一節,文中用一系列動詞:“開”、“坐”、“脫”、“著”、“理”、“鐵”,含蓄地展示了木蘭此時的心理——急於恢復女兒裝,表現了木蘭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歸來後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畫出了木蘭天真活潑、淳樸可愛的性格。

  重點難點句子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這一句寫木蘭停機嘆息,設定了懸念,使讀者產生疑問,自然引出下文。“不聞”“惟聞”兩句對偶。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反覆寫“無所思”、“無所憶”,反映了木蘭從軍前複雜的心理活動及嚴肅認真的態度。“女亦”兩句是復沓句。復沓與疊句的區別是,復沓可以更換少數詞語,而疊句的詞語完全相同。“女亦”兩句,以及“旦辭爺孃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節八句,也是復沓。

  3.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一方面寫征途的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大刀闊斧地表現出出征健兒的豪邁氣概;一方面以宿營地的空寂荒涼的夜景烘托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細針密線地刻畫年輕女子的細膩情懷,從而揭示出生活的驟然變化在木蘭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這兩句寫出了兒女情深和英雄氣概。

  4.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這句話緊承第三自然段,是對上段描寫的賓士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

  馳抵戰場。也把行文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鬥上來,在詩篇前後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5.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

  豬羊。

  此六句寫了家人的不同舉動,符合每個人的身份、性格、年齡特點,描寫出家中的歡樂氣氛,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

  重點段落

  對最後一自然段的理解

  最後一自然段是個生動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現木蘭的機智聰慧,和夥伴們的驚訝;也是吟唱者對木蘭的讚頌之詞。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

  疑難解惑

  1.如何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

  木蘭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是一個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以後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理責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

  2.作者為什麼對《木蘭詩》進行這樣的繁簡處理?

  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木蘭孝敬父母、勇於擔當重任的性格,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