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學習歷史的方法

  許多同學頭疼歷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歷史需要大量的記憶。的確如此,學好歷史的基礎就是記憶,那麼高中生可以掌握怎樣的方法學習歷史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

  首先,同學們一定要樹立自己是學習的主體的學習觀念。一其次,同學們應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預習是首要環節。預習的目的在於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瞭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習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時要認真仔細地閱讀新課內容,對照註釋或例題,參考課後練習題。預習時要讀懂詞句,聯絡有關知識,瞭解課文內容及重點難點,劃出生字新詞或概念。預習時要邊讀邊記,把疑難問題注在書上或筆記本里,為上課作好準備。課前預習中如果發現有與新知識相關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舊知識時,應先回頭來重溫舊課,並弄懂舊知識。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堅持每天預習。在預習的時候,應做到看、做、思結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預習僅當作任務完成,而要將它作為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來看待。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用筆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上課的時候,課前準備好需用的課本、筆記本、作業本、工具書及學習用具等。上課時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講解和同學發言,要積極思考,課堂上回答問題和討論問題,都要積極踴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要記課堂筆記,記學習要點,要記得正確、完整。把自己自學的心得和老師對新教材的闡述加以對照比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認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若有疑問,可以及時提出或課後探討。

  課後要進行及時的複習。複習分為三種:平時複習、階段複習和總複習。不同的複習有不同的目的與要求。

  平時複習,其目的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因此平時複習必須做到及時,整理、修改、補充課堂筆記,深化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對重要的知識,要經常複習,牢固掌握。

  階段複習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識條理化、結構化。對單元、章節知識的複習鞏固,複習時要進行知識歸類,把握重點,新舊聯絡,融會貫通,在階段複習時注意養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複習的目的是對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所學的知識全面複習鞏固,因此複習時要對照大綱教材的要求,根據複習時間制定好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查漏補缺,解決疑難,達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複習不僅僅是知識的複習,還應包括學習方法的回顧和總結。通過學習方法的不斷總結和完善,就可以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二

  伏爾泰曾經說過:“人如果沒有記憶力,就無法聯想和發明創造。”日本記憶學家高木重郎認為:“記憶力是效率的別名……是發展創造性的基礎。”記憶的東西越多,觀察就越敏捷,思維推理就越縝密,判斷就越準確,就越富有創造力。因此,發展記憶力是和發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輔相成的,是發展智力的基礎和紐帶。

  對於歷史學科的記憶來說,有以下一些具體的方法:

  ***1*** 順序記憶法:按照事件本身的發展的順序依次記憶。

  ***2*** 特徵記憶法:對於內容相似的知識,通過細緻地觀察和全面地比較後,找出所要記憶內容中特別容易記住的特徵。

  ***3*** 規律記憶法:在學習過程中,尋找具有規律性的東西加以記憶。

  ***4*** 隔年記憶法:將發生時間具有某種特定規律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記憶。

  ***5*** 重複記憶法:通過反覆閱讀來鞏固記憶。

  ***6*** 回憶記憶法:將學過的內容,經常地、及時地嘗試回憶,在回憶過程中加強記憶。

  ***7*** 諧音記憶法:將要記的東西,變成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片語、短語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於記憶。

  ***8*** 形象記憶法:對於較抽象的內容,可用圖、表等形象地描繪出來。

  ***9*** 討論記憶法: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夠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見與同學討論,在討論就比較容易記住。

  ***10***口訣記憶法:將記憶內容編寫成口訣或歌謠,是一種變枯燥為趣味的記憶方法。


高中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