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程畢業論文

  化學工程是以多學科交叉進行的技術研究,但由於其與社會經濟生產生活各方面有著緊密的聯絡和積極的影響,因此成為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關鍵性產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化學工程專業高等分離工程課程建設

  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人才的發展,人才是國家發展的第一要素。《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我國人才的總體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培養一支規模巨集大、結構完善、佈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全面確立國家人才競爭優勢,實現加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的目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人才基礎,並且強調高技能人才要佔技能勞動者比例的28%。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佔有非常大的比重,其培養目標是為現代社會輸送高科技人才、高階管理、技術人才和研究型、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等學校在加強全日制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同時,針對在職人員開展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使培養目標呈多樣化的發展態勢,形成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提高創新型科技人才、領軍人才、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比重,加大培養各個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的力度。我國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始於1991年,主要培養物件為相關專業的在職人員,採用“進校不離崗”的方式進行學習,不影響學生平時的正常工作。在職工程碩士研究生來自於生產第一線,一般畢業3年以上,長期的工作實踐,積攢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企業對他們賦予了較高的期望值,但他們由於畢業時間較長,基礎知識的陳舊率和遺忘率較高,專業理論並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企業的發展。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快速發展決定了現代工程技術人員應該是高層次應用型和複合型人才。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為本領域所覆蓋範圍內的工業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工程設計和研究院所等有關單位培養基礎紮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且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複合型高階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對在職工程碩士進行工程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其目的就在於使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能夠勝任企業要求,促進企業發展,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所以各個高校一方面要強化他們的基礎知識、專業理論,另一方面要培養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現發現、分析、處理企業現實問題的目的。因此,對於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要根據企業實際生產需求來設定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手段、途徑,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工業生產例項進行高等分離工程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引進綠色化學和綠色分離工程的概念

  綠色化學又稱為環境無害化學,是一門從源頭上消除汙染的化學,即利用高選擇性的化學反應,提高反應原子的利用率,達到100%選擇性,實現零排放。綠色分離工程指的是分離過程綠色化,主要包括兩種途徑進行實現:第一,優化傳統分離過程,降低甚至消除分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第二,開發和使用新的技術,例如,膜分離技術。分離技術貫穿於整個化工產品生產過程,分離過程綠色化對於未來環境保護和汙染治理具有重大意義,是社會現代化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分離技術是提高產品競爭力的關鍵技術,對於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等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經濟發展在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同時,又不能威脅子孫後代的未來。根據現有發展基礎、條件,在不損害地球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開發有限的資源併產生足夠的財富,以滿足社會合理的經濟需求。綠色分離工程等新型分離技術在高等分離工程課程中的引入,必將引領學科的健康和可持續性發展。

  二、改進教學方法

  與全日制研究生不同,在職研究生來自於化工企業,一般為單位的技術骨幹或相關崗位的管理者,有些甚至已經是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和專案負責人等,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的學習目的很明確,致力於知識轉化,用專業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對於在職工程碩士來說,他們既要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更要培養自己應用知識的能力,學習的核心就是提高知識的有用性和實效性。因此,教學內容不能過於理論化,如果課程內容理論性過強,將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教學一定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例如,教師通過工程中的實際案例解釋相關的原理或者理論,側重理論與應用的結合。教師還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課程結構要緊湊,做到重點突出、難點明確、層層遞進、詳細透徹,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思考、處理問題的能力。例如,課堂上使用啟發式教學法、現場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實現對教學內容的詮釋;綜合運用多媒體、網路平臺及模擬模擬系統等多種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形象化,最終實現該課程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的根本性提高,使其達到培養專業型人才的綜合要求,建成學而有用、學而會用的核心課程。針對該課程的特點,結合高等分離工程課程教學的特性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對該課程教學進行一定的改革.

  1.優化教學方案、完善多媒體課件。教師要根據目前國內外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置的發展,在現有課程體系基礎上,適當加入新的教學內容,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多媒體課件是目前高校授課的必備工具,目前該課程主要採用理論教學方法,沒有系統的模擬模擬系統和實踐設施,因此為提高授課效果,應對該多媒體課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加入基本原理的動畫和實際生產的視訊,以保證該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2.採用研討式的教學方式。由學生提出本單位現場分離裝置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各自的實際生產過程中進行驗證。

  3.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理解和掌握課程的理論技術和方法,採用AspenPlus、Pro/II等化工流程模擬軟體,對化工分離過程進行設計和模擬,建立典型案例庫,模擬化工分離的過程、分離過程中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分離工藝中相關裝置的直觀演示,開發相關的計算軟體以解決分離工程中大量計算的問題。

  4.讓學生提出工廠實際中分離裝置存在的問題,並收集現場資料,進而設計程式,得出計算結果,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質。

  5.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資源。二十一世紀是資訊時代,技術人員需要廣泛瞭解科技發展動態,瞭解學科的前沿性技術並掌握其發展趨勢。在職研究生平時在單位工作,只有節假日才能到學校上課,因此建立師生互助平臺和網路資訊庫勢在必行,不僅能加強學生與教師的溝通,還能加強學生與學生的聯絡。教師在學校將專業的最新資訊錄入資訊庫內,為研究生開闢獲取資訊的渠道,學生將遇到的技術困難提交到平臺,教師與同學一起通過討論和研究,提出解決方案,再用於實際生產進行驗證。

  三、注重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是影響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關鍵,同時也是保證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高雙林等對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可控因素進行了系統分析,主要包括學科建設、教學環節和管理體系三大部分,其權重係數分別為0.33、0.53、0.14,說明教學環節是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在職研究生雖然參加工作一段時間,社會經驗和工程經驗比較豐富,但是回到學校後,往往會存在些許的陌生和拘謹,尤其是在教室內安靜的聽老師講課,往往很難。因此,對於這些學生的授課方式,要以互動交流為主,鼓勵學生提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例如石油化工過程中針對硫含量過高的問題,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工作去查閱文獻,以化學法和物理吸附法為基礎,設計出脫硫的方案,大家以基本理論為依據進行討論,提出解決方案,併到相關的企業進行驗證。

  四、優化教師隊伍

  學科建設是研究生培養的基礎,而其核心內容是教師隊伍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保證學生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關鍵。在職碩士的授課教師應具有一定的工程應用和工程實踐能力,因此,建立一支知識結構完整,年齡結構合理並且具有高水平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培養單位進行學科建設的保證。年輕教師雖然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較高的學歷層次、較強的獲取資訊能力,但工程實踐經驗較少。因此,年輕教師的培養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在加強年輕教師的培養上,首先,需要進行師德教育,強調教師的責任心,以育人為本;其次,加強學習,掌握本學科目前國內外的進展,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再次,加強業務研究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和試講,以保證教學質量;最後,加強教師與企業的聯絡,加深同企業的合作,定期到企業的生產第一線,掌握第一手材料,結合理論知識為企業解決生產中的問題,使教師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同時也為授課積累例項。開設專業研究生學位是為了培養特定職業領域的高層次技術人才以及管理人才,高等分離工程是貫穿化學工程碩士研究生學習和工作實踐的重要一環,健全的師資力量,實踐——理論——再實踐的教學模式,前沿性的分離技術與裝置,以綠色分離工程為主線,是本課程保證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水平、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保障。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新技術、新方法的出現,一定會提出新的思維和新的要求,高等分離工程也應與時俱進,高校教師任重而道遠。

  範文二:化學工程技術問題探究

  1化學工程技術的技術理念與核心優勢分析

  化學工程技術簡稱化工技術,在化學生產領域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化學反應理論技術基礎,進行大規模的化學工程生產,從而生產滿足化學領域需求的產品。在農業方面,化學工程技術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農作物的農藥,化肥等都是化學生產的產品。這些產品對於人們的生產與生活都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絡。因此化學工廠成為了市場化學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而化學工程技術也成為了化學生產的技術基礎。那麼,對於化學工程技術而言,其有著哪些核心優勢呢?化學工程技術的技術理念又是什麼呢?

  1.1化學工程技術的技術理念分析

  化學工程技術是基於化學反應以及化學元素等理論基礎進行的大規模的生產性技術,利用先進的裝置與反應環境,實現對某種產品的大量批量生產,以此來滿足人們對於化學產品的需求。在化學工程技術中,理論基礎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生產的過程中,反應裝置等的建築也非常重要。因此反應裝置也有可能是反應物質,因此為了能夠追求最高的生產效率,滿足人們的生產需求,化學工程技術在技術完善性方面做了非常大改進。在廢物處理方面,也有了完善的體制,從而減少了因為化學生產而對環境方面造成的傷害。

  1.2化學工程技術的核心優勢分析

  化學工程技術以化學反應以及化學元素理論為基礎,通過大規模的化學反應來生產市場所需的化學產品。由於在自然界中,很多化學產品不是自然形成的,即便在自然界中存在,其存量也無法滿足需求。因此,為了能夠滿足人們對於某些化學產品的使用。就可以通過化工生產,來進行批量的生產,保證足夠的供應。因此,對於化學工程技術而言,其技術核心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完善的技術理論基礎;化學反應原理,原子守恆等化學理論技術,成為了化學工程技術的完善的理論基礎體系。如果在生產的過程中,對於某一種元素物質產品需求量較大,那麼就可以通過化學技術進行實現。例如,在現代社會中,為了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很多人開始喜歡吸收純氧。那麼,就可以利用化學理論進行純淨氧氣的生成,從而滿足人們的需求,當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市場的拓展。第二,高效的生產效率,化學工程技術為化學產品的生產奠定了強大的技術基礎,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化學工程技術在高產出,以及高效率等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改進,在原料提取以及生產加工的流程方面也有了十足的進步。因此,在技術優勢方面,滿足了市場化的生產模式。通過化學工程技術的引入,讓化學生產領域實現了模式化,一體化以及車間化的生產模式,不僅僅實現了高效的化學生產,更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成本壓縮等。總之,化學工程技術的核心優勢非常明顯,對於市場的發展而言,也有著推動性的作用。

  2綠色化工技術在化學生產中的應用

  雖然在化學生產領域中,化學工程技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讓人們的需求得以滿足。但是,由於化學生產過程中,容易產生大量的汙染物質或者是廢棄物質,在傳統的化學生產以及化學工程技術中,並沒有完善合理的治理措施。甚至在一些化學工廠中,這些汙染物或者廢棄物是直接進行無處理排放的。長期以往,對於環境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近年來,我國的霧霾以及化學煙霧,癌症村等現象的出現,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化學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因此,為了能夠保證化學生產的良性發展,也是為了能夠符合當前節能環保技術的理念。綠色化學工程技術開始得以研發,並逐步應用到化學生產領域,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了化學工程技術的面貌。綠色化學與綠色化學工程技術,是代表未來化學生產的方向性理念。在化學生產的過程中,建立完善的生產體系,尤其是在反應的過程中,杜絕傳統的為了結果而不惜代價的生產方式,採用綠色型與節約型的生產方式,在技術方面,也需要不斷進行技術改革,尤其是廢物處理技術中的一些設計中,要充分體現綠色化學的特點,並能夠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節能減排,廢物有效處理。總之,化學生產領域中,綠色化學的理念一定要深入其中,綠色化學工程技術的研發也應該繼續,生產需要滿足市場,也同樣要保證環境的安全。

  3結語

  本文通過對化學工程技術的核心技術與理念研究,對於化學工程技術有了深入的認識,雖然在生產效率與成果方面,化學工程技術可以實現較大的飛躍,但是在環境保護以及環保方面,傳統的化學工程技術依然會對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為了能夠在保證生產效率的同時,更加合理的使用與發展化學工程技術是目前的重點研究專案。因此,綠色化學工程技術也得以產生,並且在化學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更加廣泛,更加高效,也符合未來化學生產的發展,化學生產的後期處理,是需要企業管理人員給予高度重視的。大力推動綠色化學工程技術的創新,不僅僅可以保證化學生產的高效性,也為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