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管理技術論文投稿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環境監測管理問題已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淺析環境監測管理技術

  摘要: 伴隨著全球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類的物質生活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環境汙染的逐步加劇。近幾年來,突發汙染事件、生態破壞現象時有發生,已給人類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威脅。隨著環境汙染的日益惡化與加劇,各個國家都已意識到環境汙染的危害性,環境保護已成為全球社會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然而傳統的環境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今環境監測的實際需求,迫切需要一種行之有效的環境監測體系。因此,為保障人類社會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採取強有力的環境保護措施來實現對環境的監測管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路、通訊等技術,來建立健全動態的環境管理資訊體系已勢在必行。本文通過論述環境監測管理的特點和基本內容, 闡述瞭如何使環境監測管理更好地為環境管理服務。

  關鍵詞:環境監測;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環境監測管理是隨著環境監測的發展而孕育、產生的, 是為實現科學監測, 以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和現代管理科學為理論指導, 用定性和定量的各種科學方法, 深入研究環境監測活動中的規律, 並以監測質量效率為中心對環境監測系統進行全面管理的學科。我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一條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監測制度, 制定監測規範, 會同有關部門, 組織監測網路, 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環境監測是環保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提高對監測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 克服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對做好新時期的環境保護工作十分重要。

  2、環境監測管理的特點

  2.1目標性

  環境監測管理的目標, 巨集觀地說是不斷提高為環境管理服務的水平, 即及時性、代表性、準確性和科學性;從微觀角度看最重要的是環境監測資料的可比性、代表性、精密性和完整性。

  2.2層次性

  環境監測按目的分類可分為研究性監測管理、監視性監測管理和特定目的性監測管理三類, 分層次進行管理。***1*** 監視性監測管理, 是指對已知環境中汙染因素的現狀和變化趨勢的監測, 確定環境質量, 評價控制措施的效果, 判斷環境標準實施的情況和改善環境取得的進展。可細分為: 第一, 環境質量監督監測管理。管理定期定點的城市大氣、水質、噪聲等各項環境質量狀況的監測, 按時發報質量狀況公報。第二, 汙染源監督監測管理。掌握所管轄區域內汙染物排放狀況, 為實施強化環境管理的各項制度做好技術監督和技術支援。***2*** 特定目的性監測管理又稱為應急監測, 隨機性大, 形式多樣, 多為橫向服務。主要包括: 第一, 汙染事故監測管理。確定各種緊急情況下的事故汙染程度和範圍。第二, 仲裁監測管理。主要為解決環境執法過程中發生的矛盾, 處理排汙收費及汙染事故糾紛向司法部門提供的仲裁監測。第三, 考核驗證監測管理。如應急性考核監督監測及治理專案竣工驗收監測等的管理。第四, 諮詢服務監測管理。為有關部門提供科研生產的各類監測資料, 為社會承擔一些科研諮詢工作。***3*** 研究性監測管理。主要是對某一特定環境的監測, 首先要鑑定需要注意的汙染因素, 研究確定汙染因素從汙染源到受體的運動規律。如果監測結果表明存在環境汙染問題時, 還必須確定汙染因素對人體、生物體和其他受體的危害性質和影響程度。

  2.3 動態性

  環境問題不是一成不變的, 不同時期也各有側重點, 所以環境監測管理必須適應環境質量態勢的變化, 及時調整管理目標, 如監測專案的增減、監測頻率的增減、監測點位的變化等。只有做到監測工作順應各時期的特點, 才能始終保持監測工作的高質量、高水平。

  2.4 整體性

  環境監測過程是由布點、取樣、測試、資料處理和綜合評價等基本環節組成的複雜系統, 在每一環節都有管理問題。如監測點位的管理、取樣技術的管理、測試方法的管理、監測資料的管理、監測綜合管理等各環節之間既有特定的目標, 又是密切聯絡的, 是有機的整體, 共同構成環境監測全過程的科學管理。

  3、環境監測管理的基本內容

  環境監測管理的內容很廣泛, 一般按管理的性質、要素、過程、部門及汙染關係劃分。

  3.1 按監測管理的工作性質劃分按監測管理的工作性質劃分可以分為: 監測計劃管理、監測技術管理、監測質量管理和監測網路管理等。***1*** 監測計劃管理。根據監測工作的總目標和總任務, 通過制定監測規劃協調好各級監測工作, 更好地為環境管理服務。 ***2*** 監測技術管理。依據監測計劃任務, 通過制定技術標準、技術規範、技術制度、技術政策、技術路線及監測技術發展方向並開發實施各種技術方法和規範、制度, 確保環境監測優質高效地為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3*** 監測質量管理。質量管理的核心是環境監測質量保證, 確保監測資料有效, 即使其具有準確性、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4*** 監測網路管理。環境監測網路設計既要尊重科學規律又要符合國情地情, 並且便於管理。

  3.2 按監測過程劃分

  按監測過程劃分可以分為: 監測點位的管理、取樣技術管理、測試方法管理、監測資料管理、監測綜合管理等。***1*** 監測點位管理。監測點位管理包括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的管理,確定最佳點數和最佳點位及測點代表的覆蓋面積。***2*** 取樣技術管理。環境總體質量變異性大, 環境樣品複雜多變, 必須加強對環境樣本的技術管理。環境樣本是隨機分佈的, 所以隨機化是監測取樣的重要原則。樣品隨機化的辦法是取樣規範化, 不同的環境樣品有不同的採集方法和儲存方法, 要嚴格按照規範的技術要求和程式實施並輔之以質量保證。***3*** 測試方法管理。測試方法是監測工作的重要手段, 是保證監測任務如期完成的關鍵。

  4、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料不準”。監測就是靠資料來說話的, 資料不準就不能準確地分析原因。因此, 必須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繼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出現“資料不準”的主要原因有6個方面: 一是認識不高。極少數人對監測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錯誤地認為監測就是給個數據, 導致對監測資料不重視、不認真、不嚴肅, 馬馬虎虎, 隨隨便便。二是技術不行。極少數人在技術上不過硬, 做不到精益求精, 不能嚴格按照監測技術規範的要求做到準確無誤, 真實可靠。三是作風不硬。少數人思想作風不過硬, 工作中弄虛作假, 沒有真正到汙水、廢水、垃圾中去取樣。四是儀器、標準落後。工作中有部分儀器精密度不夠, 達不到檢測專案的要求。這樣的儀器裝置測不出高水平的資料。此外, 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監測標準還停留在低水平, 滿足不了對現代環境監測資料的要求。五是行政干預。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存在, 行政干預很厲害, 真實的監測資料出不來。六是不廉潔。一些幹部以權謀私, 被一些企業收買, 搞假資料, 篡改、更改監測資料, 提供不真實資料, 報喜不報憂。以上這幾個原因雖然是少數現象, 但也會影響環境監測的質量和威信。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監測系統行風建設, 引導廣大幹部職工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 提高對監測的工作責任心和責任感。

  5、結語

  本文通過對目前環境管理的背景入手,在詳細分析了環境管理現狀的基礎上,指出了當前我國在環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引出了環境管理資訊化建設的意義。近年來,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引發了許多環境問題,為了切實保護環境,國家不斷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和支援力度,為環境監測和環境保護事業帶來了新的領域與新的機遇和挑戰。《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要更新觀念,創新發展,在主管、主辦單位的正確領導下,抓住機遇、開拓進取,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緊跟學科發展的前沿,隨時關注學科發展動向,瞭解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促進學術交流。為環境保護事業和科技出版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社會評價體系研究課題組.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社會評價體系概述[J].

  城市管理與科技, 2006,***06***:22~23

  [2] 朱永新. 關於中國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機制的思考[J]. 城市問題, 2000,***02***:33~34

  [3] 王江. 城市人居環境監測管理體制的創新[J]. 城市問題, 2002,***01*** :47

  [4] 戚本超,周達. 美國的城市環境監測管理及對北京的啟示[J]. 城市問題, 2009,***08***:16~17

  [5] 林軍. 城市政府建立環境監測管理體系的績效分析[J]. 環境保護,2002,***02***:40

  [6] 王鑫,安海蓉,孫曉蓉. 美國環境監督性監測實施體系掠影[J]. 環境保護, 2006,***23*** :37~3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