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美容配方

  中醫藥不僅僅專注於治病救人方面, 在美容調理方面也是絕不遜色。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白附子+杏仁+當歸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再分別取適量混合在一起,加適量蜂蜜攪拌均勻成泥狀,晚間潔面後,先用熱毛巾敷面2-3分鐘,把手洗乾淨,然後用手指將其敷在臉上,待其自然風乾後,再用溫水洗淨,做基礎的肌膚保養,2-3天一次。此方對色斑以及黑色素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可保護肌膚免受色斑侵害。

  白朮+珍珠粉

  先把白朮磨成粉,再和珍珠粉混合,並加適量牛奶攪拌均勻,晚上洗完臉後,用熱毛巾敷臉幾分鐘,再將此面膜塗抹在臉上,可進行臉部按摩促進肌膚的血液迴圈,待其將干時用清水洗淨即可,2-3天一次。此方可有效促進肌膚代謝,縮小毛孔,並保持毛孔的暢通,且是肌膚能夠充分吸收面膜中的營養,抵抗黑色素在肌膚內的沉著。

  白芷+薏仁+綠豆

  把白芷、薏仁和綠豆分別研碎成粉,再加適量礦泉水混合在一起攪拌均勻成糊狀,洗完臉後,先用熱毛巾敷一會兒臉,再將調好的面膜均勻的塗抹到臉上,半個時辰後用溫水洗淨,2-3天一次,可有效滋養美白肌膚,使肌膚白皙靚麗。

  中醫藥食療養生方法

  中藥養生保健是我們中國人最為難熟悉的養生保健方式之一,尤其是藥膳、食療養生保健法,在健康中的輔助甚至主導作用,都是非常具有重要價值的。

  人人都知道,如果風寒感冒,熬點“生薑紅糖湯”喝一喝,蓋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覺後就神清氣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實,生薑、紅糖、大蒜、蔥白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中藥。我們在吃生薑的時候,感覺味道溫辣,屬於“溫熱”型中藥。“薄荷”***比如我們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則感覺有些涼絲絲,其實薄荷也是常用中藥,屬於“寒涼”型中藥。

  中醫為什麼能治病呢?把疾病和中藥只分為熱型和寒型兩類。如果你發熱屬於熱症,就用“寒涼”型中藥***比如薄荷***,讓人體恢復陰陽平衡;如果你發冷屬於寒症,就用“溫熱”型中藥***比如生薑***,讓人體恢復陰陽平衡,從而恢復健康。

  事實上,中醫病機分類比較細密,一般分成風、熱、溼、燥、寒五類,是“五行”體現。春天***木月***容易起“風”;夏天***火月***就會炎“熱”;長夏淫雨霏霏產生“溼”氣;秋天***金月***容易幹“燥”;冬天就會“寒”。

  祛風藥能讓“風”型疾病發散。生薑***偏熱***、薄荷***偏寒***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吃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夠達到“發散”病邪作用。

  祛熱藥***寒涼藥***能驅除“熱性疾病”。在非典期間,為了防止發燒,一時間板蘭根成為藥店裡最搶手的藥物,導致很長時間脫銷。非典的症狀是發燒,而板蘭根的特點是“寒型藥”,能有驅散熱疾之效。黃連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藥,“良藥苦口利於病”,說的就是黃連。

  祛溼藥能夠瀉利祛溼、化瘀活血、理氣化滯***“溼”包括痰、瘀、滯等***。冬瓜皮也是中藥,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湯就能很快通暢水道。月季花、桃仁也是中藥,能化瘀活血,治療淤血之疾。

  祛燥藥能夠驅除“燥性疾病”。杏仁能潤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起到潤燥通肺作用。蜂蜜也是中藥,如果老年人大便乾燥不暢,蜂蜜具有潤華、宣洩功效,喝點蜂蜜,就能通瀉腸道,暢通大便。

  祛寒藥***溫熱藥***能夠驅散“寒型疾病”。花椒、胡椒都能讓人吃得滿頭大汗,花椒、胡椒就是典型熱型中藥。

  中藥包括兩大類,一大類用於“祛邪”,即對病邪***具體指上節所說的“風、熱、溼、燥、寒”六邪***進行驅逐。中醫對這類疾病稱為“邪實”。“邪實”只是外因,是因為有病邪侵入而造成。還有一類情況,並非因病邪侵入造成,而是自身虛弱而造成,為“正虛”。“邪實”分風、熱、瘀、寒、水五類,“正虛”也分為五類,即陰、陽、氣、血、津液。“正虛”,中醫採取的辦法是“補虛、扶正”。“補陰”用鱉甲,鱉甲是最常見補陰中藥,龜鱉在深水裡,屬於“陰”,所以用來補陰,而不是補陽。“補陽”用鹿茸,鹿茸是用來補陽的。喝鹿血能夠激發男人慾望。“補氣”,如人蔘是大補氣的。日常中吃的紅棗,也具有和人蔘一樣的補氣作用。“補血”如鮮紅的枸杞子,似乎在人們的印象裡是滋陰壯陽補品,中醫是用來補血的良藥。,也是用來補血中藥還有阿膠。還有“補津液”,每日飲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潤嗓。

  熟悉藥性,把握食材之效能,合理烹調或配製食用,就是養生藥膳食療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