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聞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在剩下的備考時間裡多做練習掌握閱讀解題技巧,是提高高考語文成績的重要方法。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各位同學練習。

  高考新聞閱讀練習題原文

  羅哲文***1924-2012***,中國古建築學家。下面是中央電視臺《大家》欄目在羅哲文先生生前對他的訪談節選。

  主持人:在您選擇職業的年代,建築學可算是一種不入流的行當,您為什麼選擇了學習建築?

  羅哲文:從我當年進入營造學社學習建築到現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話,可以說我和建築學有緣分,或者說這是一個從偶然到必然的過程。說偶然,是因為抗戰時期,營造學社遷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賓,要是遷到別的地方去了,我這輩子可能就不會做這個工作了。說必然,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做手工,我還是很喜歡工藝、畫畫什麼的。

  主持人: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師,您現在所從事的古建築保護研究,有哪些觀念是樑先生帶給您的?

  羅哲文:他有一個觀點,中國的新建築要“中而新”,就是說既要中國式又要新創造。他這個觀點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現在也在宣傳,新建築一定要中國式,要體現中國古建築的優秀傳統,同時也一定要創新。樑思成先生臨終前囑託我“文物保護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這個重託我一直記在心裡,永遠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13年,您在80歲高齡的時候穿越了羅布泊。很多人都說,您是穿越羅布泊念念最大的人。您為什麼要在這樣的高年齡做這樣的事?

  羅哲文: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尋訪漢長城。幾十年前,我剛接觸到長城的時候,看到一些關於長城的書,其中一本寫了從玉門關到庫爾勒的這段長城,並說這段長城跟玉門關以東的長城不一樣。從那時候起我就想親自來看一看到地怎麼回事。

  主持人:考察這段長城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羅哲文:這段長城對研究整個長城來說太重要了,絕對不能缺了這一塊兒。過去曾經有個錯誤的說法,認為長城是防禦擾掠的,目的在於封閉,但我認為長城是中國最早的對外開放的見證。漢武帝的時候,打通了絲綢之路,那時的長城就是為了保護絲綢之路的暢通,所以到了新疆庫爾勒以西,城牆就沒有了,修建了一個一個的烽火臺。當時絲綢之路上荒無人煙,來往的商旅不可能帶夠整個行程的糧食。此外還有馬匹的問題,到了烽火臺,商旅可以補充糧食,更換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為止,您跟長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過長城多少次?

  羅哲文:我跟長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達嶺、山海關,去的次數都記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

  主持人:實地考察中,您有沒有遇到過危險?

  羅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長城,那兒有個地方非常危險很難爬上去,我上去的時候還揹著相機,結果腳下一滑,差點摔下去沒命了。

  主持人:現在很多人都稱您是中國古建築方面的一代大師了。

  羅哲文:這個我不敢當,不能說是古建築大師,我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覺得自己就是昌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對於年輕一代從事古建築保護的人,您覺得他們最需要學習的是什麼?

  羅哲文:我覺得基本技術一定要學到。搞建築首先你要畫出圖來,所以畫圖功夫一定得有,寫文章介紹建築的結構,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獻的能力。當時我們做研究,從哪一本書上可以引用下來的資料,都必須要查原書,不能不經考證就用。像這種基本功年輕人要學的不能偷巧。必須認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論學好。

  主持人:在古建築保護中,您最擔心、最憂慮的事情是什麼?

  羅哲文:最擔心的就是技術的傳承,特別是工藝的傳承。我認為工匠特別重要,沒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課時現在很多人忽略了這一塊兒,很多工藝失傳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輩子古建築研究,在您看來,建築是什麼?

  羅哲文: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外國人叫它石頭的史書,我說是木石的史書。中國建築跟外國的還不一樣,外國的建築主要是石頭,我們中國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書,是一個綜合的藝術,是歷史的見證。歷史有兩個歷史,一個是文字的歷史,還有一個是實物的歷史。缺少了實物,就沒有東西驗證文字的歷史了。所以文物的價值就在於它是歷史的見證。

  高考新聞閱讀練習題

  12.概述羅哲文先生研究漢長城的過程和結論。***4分***

  13.在古建築保護上,羅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5分***

  14.訪談呈現了一代大師羅哲文先生怎樣的形象?請結合全文逐層分析。***6分***

  高考新聞閱讀練習題答案

  12.***1***幾十年前從書上了解到從玉門關到庫爾勒的這段長城跟玉門關以東的長城不一樣;***2***2013年,羅哲文先生在80歲高齡的時候穿越了羅布泊去考察和尋訪漢長城;***3***探尋過程中遇到過很多危險;***4***考察和探尋長城60多年,去過100多次。***5***長城是中國最早的對外開放的見證***6***長城就是為了保護絲綢之路的暢通.【解析】試題分析:解答此題時,先從文字中找到羅哲文先生研究漢長城的過程和結論的語段,根據主持人和羅哲文的對話部分中提示性的語句加以概括即可。可從考查和探尋的緣由、考查和探尋的時間和次數、考查和探尋的艱難與危險、考查和探尋的結論等方面概括即可。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1***新建築一定要中國式,要體現中國古建築的優秀傳統,同時也一定要創新。***2***必須認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論學好。***3***要重視技術的傳承,特別是工藝的傳承***4***要重視材料問題。【解析】試題分析:解答此題,可從文字中主持人和羅哲文的對話中,找出與古建築保護相關的語段,然後根據提示性的語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如羅哲文對樑先生帶給羅哲文的保護古建築的觀點“中而新”的進一步闡釋;再如“我覺得基本技術一定要學到”;“最擔心的就是技術的傳承,特別是工藝的傳承”“另外就是材料,”等。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評價文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4.***1***中國古建築學家、一代大師;***2***愛好做手工;從小就喜歡做手工、畫畫之類;***3***講信用、有責任感。牢記樑思成先生文物保護的囑託。***4***具有執著的探尋精神。考查和探尋長城60多年,一百多次。***5***敢於面對困難和危險,用於付出。考查長城時,差點付出生命。***6***謙虛、談吐生動不凡;見解獨到深刻。認為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木石的史書。***7***注重培養新人和技術傳承。對年輕一代從事古建築保護的人的建議。【解析】試題分析:此題可著眼於全部文字,從主持人與羅哲文的對話中,結合著具體的內容來概括羅哲文先生的形象特徵。可從羅哲文的身份、愛好、工作態度、付出與貢獻、工作成就、對新人和技術傳承的建議等方面逐步概括,還可以從文字中的議論性、評價性的語句中概括。

  考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字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