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詩意閱讀答案

  詩歌的詩意來自我們對於世界、生活的看法,來自我們對於詩意的發現。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生活的詩意》閱讀材料

  ①這不僅是一個詩人的問題,也是一個讀者的問題,即在一個價值混亂、物慾橫流的時代,有什麼詩意可言?我想,在此疑問中所包涵的潛臺詞是,詩意是優美的。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可能正將合人們對於詩意的認識:語言流暢,意味雋永,有淡淡的哀愁……中國讀者的閱讀能力也就到這個水平,他們向詩歌要求自我原驚、自我撒嬌、正面的道德價值、小布爾喬亞情調。

  ②為了反對這樣一種淺薄、庸俗的時代趣味,中國的青年詩人們努力拓展詩歌的寫作題材,強化寫作力度。但或許是由於閱讀的原因,或許是由於創造力不足,或許是由於思維的群體慣性,時至今日,中國的詩歌形成了一種新的陳詞濫調:要麼描述石頭、馬車、麥子、小河;要麼描述城堡、宮殿、海浪、玫瑰;貧血的人在大談刀鋒和血;對上帝一無所知的人在呼喚上帝。他們說他們已經“抵達”——抵達了哪兒?他們反覆引用里爾克的“挺住意味著一切”——他們為什麼要挺住?鄉村、自然、往昔、異國、宗教,確有詩意,但那是別人的詩意。

  ③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在文學寫作中扮演著陌生的角色,但當代中國詩人退到遠方和過去,並非真能從遠方和過去發現詩意,而是發現了那些描述遠方和過去的詞彙。那些詞彙由於被其他詩人反覆使用過,因而呈現出一定色澤,其自身就包含著文化和美學的積澱;它們被那些懶惰的、缺乏創造力的傢伙們順手拈來,用進自己的詩歌,而這樣的詩歌既不提示生活,也不迴應歷史,因而完全喪失了活力。我並不是說只有今天的詩人們才如此省力地寫下他們的作品,釋皎然在評價大曆年間詩人們的作品時就曾指出:“大曆中詞人竊占青山、白雲、春風、芳草等以為己有,吾知詩道初喪,正在於此”。

  ④所謂詩意,當不僅在於使用優美的詞彙,表達理想景觀。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品品皆出詩意。王維的禪味是詩意,李白的幻想是詩意,杜甫對於事物的準確描述是詩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詩意,李賀的生澀彆扭也是詩意……總之,詩意是一種使我們超越事物一般狀態的感覺;因為有了詩意,我們麻木、散漫、暗淡無光的生命獲得再生之力。

  ⑤詩歌的詩意來自我們對於世界、生活的看法,來自我們對於詩意的發現。詩人發現事物詩意的一剎那,也就是海德格爾所說人與世界相遇的一剎那,而在相遇的一剎那,心靈感應降臨的一剎那,人和世界都會有所改變,生活因此變得迷人,有光彩,神祕,不可思議。陳子昂發現了“赤丸殺公使,白刃報私仇”***《感遇·其三十四》***的詩意,阿波里奈爾發現了一個走在霧中的羅圈腿農夫的詩意***《秋天》***。許多人漠視生活中的詩意是因為他們沒有勇氣切入生活,觸及事物。對他們來說,生活不是此時此刻的存在,而是遠方、億萬年時光。他們以為只有物理時空能夠給他們距離和詞彙,實際上,他們完全不瞭解他們的心靈。他們應該對著鏡子入神地自我觀望三分鐘,他們會發現鏡子裡的人他們從未見過。他們誤解了詩歌寫作,誤解了馬拉美所說“語言之花”的意思。馬拉美所說的“語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個詩人必須首先讓他的詩歌語言觸及那真實的花朵,然後再把它處理成語言之花。詩歌中的真實事物是第一位的。事實上,任何事物都充滿了詩意,無論它們是美的還是醜的,善的還是惡的,明亮的還是昏暗的,只要你發現,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經你說出,都會詩意盎然。***選自《關於詩學中的九個問題》***

  《生活的詩意》閱讀題目

  1.從全文看,下列對“詩意”的理解,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項是***   ***

  A.詩意不僅在於使用優美的詞彙,表達理想景觀;更是一種使我們超越事物一般狀態的感覺。

  B.詩意是優美的,語言流暢,意味雋永,有淡淡的哀愁。

  C.“遠方”和“過去”的確有詩意,但那是別人的生活,是別人的詩意。

  D.詩意使麻木、散漫、暗淡無光的生命獲得再生之力,生活因此變得迷人,有光彩,神祕,不可思議。

  2.怎樣才能發現生活中的詩意,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要發現生活中的詩意,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靈。

  B.只要有勇氣切入生活,觸及事物,產生心靈感應,你就會發現原來詩意就在眼前。

  C.當代詩人在尋求詩意時表現出一種淺薄和庸俗的趣味,他們漠視了生活的真實。

  D.無論禪味或是幻想,無論美醜或是善惡,任何事物都會詩意盎然。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中國讀者讀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已經沒有詩意。

  B.作者批評了當今中國的青年詩人在詩歌寫作方面的錯誤傾向。

  C.中國詩歌形成了一種新的陳詞濫調,只是發現了那些描述遠方和過去的詞彙。

  D.詩歌創作中真實事物是第一位的,馬拉美所說的“語言之花”是第二位的。

  《生活的詩意》閱讀答案

  1.B

  2.D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