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文明視覺發現鄉村的價值閱讀答案

  人們習慣用工業文明的視角看待鄉村,其實鄉村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去理解,鄉村像是一座塵封的寶庫,又像是一件精雕細琢的工藝品。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以生態文明視覺發現鄉村的價值》閱讀材料

  ①看待鄉村,人們習慣用工業文明的視角,也就是以工業化、城市化標準衡量鄉村,最常見的評價指標是規模效益。在這樣的視角下,鄉村的生產和消費似乎都變得不“經濟”,也無法成為人們獲取經濟利益的場域。因此,在一些人看來,鄉村只能依附於城市。

  ②然而,當我們換個評價體系,以生態文明視角看待鄉村時,就會發現它在現代社會的獨特價值。

  ③事實上,鄉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為基礎,無論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是信仰與習俗,都維繫著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由此就能發現,鄉村完全可以發展可迴圈利用的智慧農業,而不是依靠化肥、農藥、除草劑傷害環境或“有水快流”的掠奪性農業。鄉村生活,也可以相對超脫“時間就是金錢”的經濟屬性,尋求與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節奏,締造有利於生態、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狀態。更重要的是,鄉村具有傳統文化的儲存功能,可以成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後花園。

  ④如果說,工業文明理念讓人們更注重生產結果,更追求財富,生態文明理念則給予生產和生活過程同等重視,因而更能發掘生命的意義,洞察生活的幸福。

  ⑤現在鄉村建設的問題,不少是因為人們習慣於把城市文明機械地移植到鄉村,諸如“用城市建設的思路改造鄉村”“就地城市化”等想法,其實是把城市問題複製到了鄉村,甚至用一個存在問題的模式替代了鄉村最美好的東西。比如,把城市的垃圾處置方式移植到鄉村後,鄉村生產與生活之間的有機迴圈被消滅了。在鄉村,農民生產的絕大多數東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綜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動物的糞便,更可以變成有機肥回到農田。可惜,這一有機迴圈文化在錯誤的理念支配下被消滅了,於是出現了秸稈焚燒、動物糞便汙染以及垃圾收集、運輸、填埋等問題。

  ⑥鄉村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去理解,鄉村像是一座塵封的寶庫,又像是一件精雕細琢的工藝品。懷著一顆敬畏的心去對待它、體會它,就會發現其中不可替代的價值。1992年,1575名科學家曾發表了一份《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開頭就說“人類和自然正走上一條相互牴觸的道路”,這正是與工業時代的過度索取有關。

  《以生態文明視覺發現鄉村的價值》閱讀題目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人們總是以工業文明的視角看待鄉村,也就是用規模效益這一評價指標來衡量鄉村,其得出的結論是鄉村無法成為人們獲取經濟利益的場域。

  B.工業文明理念讓人們更注重生產結果,更追求財富,因而難以發掘生命的意義,洞察生命的幸福。

  C.生態文明視覺下的鄉村,承載了中國傳統中“天人合一”的生活哲理,始終哺育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理想。

  D.鄉村生活的最大魅力在於鄉村的自然、自足、自養、自樂,鄉村的最大財富則在於順應自然、無限利用資源、可持續發展以及智慧產業。

  2.下列各項中不屬於對生態文明下的鄉村“在現代社會的獨特價值”的闡述的一項是******

  A.鄉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為基礎,無論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是信仰與習俗,都維繫著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

  B.鄉村可以發展可迴圈利用的智慧農業,比如農民生產的絕大多數東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綜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動物的糞便,更可以變成有機肥回到農田。

  C.鄉村生活,可以相對超脫“時間就是金錢”的經濟屬性,尋求與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節奏,締造有利於生態、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狀態。

  D.鄉村具有傳統文化的儲存功能,可以成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後花園。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去理解鄉村,會發現鄉村像是一座塵封的寶庫和一件精美的工藝品,我們遵循鄉村自身的發展規律,懷著一顆敬畏的心去看待它,就會發現其獨到的價值。

  B.如果不受到工業文明這一錯誤理念的支配,鄉村中就可能不會出現秸稈焚燒、動物糞便汙染等破壞有機迴圈的問題。

  C.城鄉建設在尊重城鄉差異基礎上形成互補,發現鄉村的價值並充分挖掘、利用,從而達到利益的最大化,這符合生態文明的理念。

  D.“鄉村只能依附於城市”“用城市建設的思路改造鄉村”“就地城市化”,這些想法和做法符合工業文明理念。

  《以生態文明視覺發現鄉村的價值》閱讀答案

  1.C***A項,偷換概念,“規模效益”不等於“工業化、城市化”。“規模效益”只是其中最常見的評價指標。B項,“難以”否定不當。D項,“有限”改成了“無限”,意思相反。***

  2.A***A項是鄉村自身的特點,也是鄉村在現代社會具有獨特價值的原因。***

  3.C***生態文明理念追求生態的和諧,不會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