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時代閱讀向何處去閱讀答案

  “讀圖”是現代人獲取知識和資訊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們在肯定“讀圖”的同時,還是要力提倡傳統意義上的“讀書”。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讀圖時代閱讀向何處去》閱讀材料

  ①近日報載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公佈了第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的抽樣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國民閱讀率總體呈下降趨勢,2003年,在調查的識字城鄉居民中,每月讀一本書的人為51.7%,比1998年下降8.7個百分點,其中農村的閱讀率為45.3%,比1998年下降了9.6個百分點,城鎮居民則下降了7.8個百分點。我國國民中有讀書習慣者僅佔5%。

  ②這一查結果頗令人感到困惑和憂心忡忡:我國是一個出版大國,各種書刊林林總總,出版業紅紅火火,根據同一調查,國民個人自費購買圖書的人均消費額還在持續增長,何以讀書的人反越來越少?難道購買的書都是為了送禮或擺樣子?我國更是一個文明古國,傳統的價值觀從來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何以在強調提高國民素質的今天,國民中有讀書習慣者僅佔5%?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根據調查預測,今後一段時間DVD、電視等其他媒體將利用自己的優勢進一步分流人們的注意力,分割人們的閒暇,國民讀書率可能會進一步降低,讀書的人還會繼續減少,難道書的傳統價值和人類的讀書興趣真是面臨了巨大的危機?

  ③調查所反映出來的問題確實是人憂慮的。誠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今天人類獲得知識的渠道已經越來越多元: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讀書”,還可以從DVD、電視、網際網路和各種琳琅滿目的影象傳播中獲取,後者可以統稱為“讀圖”。毫無疑義,與書刊單一的文字傳播相比,影象傳播***包括靜態的圖畫和動態的影像***有著它天然的優勢,因為影象傳播是一種直觀的形象傳播,不僅人人都能欣賞觀看,而且它比文字更賞心悅目,枯燥的文字只是一種符號,而生動的影象形神俱備,活色生香;加之影象傳播因其形式上的特點,它需要更凝練、更簡潔地表現物件,往往洋洋數千言、數萬言的文字篇幅,有時需一兩幅畫面就能表達,這種直觀、形象、快捷、省時的特點,比長時間地咬文嚼字確要輕鬆省力許多,因而它更適合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更適合緊張工作和極度疲勞的現代人在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讀書”的人越來越少,是被“讀圖”的人分流了,而“讀圖”其實也是現代人獲取知識和資訊的一種重要手段,它應該歸入廣義的“讀書”範圍之內;這樣來看問題,所謂“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也許就沒有那麼嚴重。

  ④但我們在肯定“讀圖”的同時,還是要力提倡傳統意義上的“讀書”,因為人類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人類的童年是從“讀圖”開始的,先民們在沒有創造文字之前,先是通過圖畫來傳播有關資訊;然後有了文字,然後人類從“讀圖”時代進化到“讀書”時代。每個人類個體也是如此,孩提時代先看圖,然後學會識字,然後在“讀書”中慢慢長大成熟,可以說這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普遍規律。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如果我們因為某些主客觀的原因,反而慢慢養成了只會“讀圖”、不喜“讀書”的習慣,久而久之,如果哪一天,我們真的喪失了“讀書”的功能和興趣,那到底是意味著我們人類的進化還是退步?

  ⑤不僅如此,作為書的主要載體的文字更是人類進行思維的工具。文字的閱讀和接受需要讀者的感悟和思考,它本身就是一項複雜的高階的腦力勞動,是人類訓練和提高自身思維思辨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文字寫就的作品,不僅可以達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藝術效果,而且更給讀者提供了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一百個讀者欣賞一部影視作品中的林黛玉,看到的都是一位演員扮演的林黛玉;而一百個讀者閱讀一部文字版的《紅樓夢》,就會有一百個不同的林黛玉。文字傳播的魅力超過影象傳播處正在於此。所以,“讀圖”雖然有它存在的價值,但它不能也不應該替代“讀書”,否則,人類的閱讀功能和思維能力都會因之而退化。

  ⑥尤其需要強調的是,“讀書”中的閱讀原著和原典,更是一個民族傳承文明最根本的途徑,也是每個國民提高自身素質最有效的手段。這裡,不僅“讀圖”不能替代“讀書”,而且讀各種快餐書也不能替代讀原汁原味的原著。一個國民,如果能有一百首唐詩、一百首宋詞、一百部中外經典在肚子裡打底,那他自然就有一種底氣,就會有一種氣質自內而外透出來。只看有聲有色的影象改編,不讀原汁原味的原著;或是包裡裝兩本時髦書擺擺樣子,書櫥裡擺幾部大書裝點門面,不認真讀書,那淺薄庸俗的尾巴隨時都會露餡。正是基於此,在大量經典作品以影象改編和各種快餐方式傳播的今天,我們真誠地籲請現代快節奏生活下的讀者:為了從根本上充實你自己,在你選擇“讀圖”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讀書”,尤其不要忘了多讀原著和原典。

  《讀圖時代閱讀向何處去》閱讀題目

  1.對本文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在第②段中,作者運用對比和引用資料的方法,表現了作者對“讀書的人越來越少”這一現象的困惑和憂慮。

  B.在第③段中,作者運用比較的方法,說明影象傳播具有天然的優勢,“讀圖”往往更適合現代生活和現代人。

  C.在第④段中,作者拿人類個體的成長過程與人類文明的歷史作類比,說明“讀書”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標誌。

  D.在第⑤段中,作者運用舉例的方法,表明對文學作品的不同理解緣於讀者不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下列說法和原文相符的兩項是***  ***

  A.第④段中的“普遍規律”指的是從“讀圖”時代進化到“讀書”時代。

  B.作者認為,由於圖象具有直觀、形象、快捷、省時的特點,讀圖可以輕鬆省力地獲取知識和資訊,所以更適合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更適合緊張工作和極度疲勞的現代人在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需求。現代人應該多讀圖,讀好圖。

  C.文字傳播的魅力超過影象傳播處在於文字寫就的作品,不僅可以達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藝術效果,而且更給讀者提供了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

  D.作者所說的“讀圖”是指從電視的影象傳播中獲取知識。

  E只有閱讀原著和原典,才能是使每個國民提高自身素質,擺脫淺薄庸俗。

  3.對“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並“還會繼續減少”的觀象,作者先說“令人憂慮”,後來又說現象“也許沒有那麼嚴重”,是否前後矛盾?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綜合全文,作者大力提倡傳統意義上的“讀書”,理由何在?請分點列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圖時代閱讀向何處去》閱讀答案

  1.D

  2.AC

  3.不矛盾。因為“讀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按狹義的理解,“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令人憂慮;按廣義的理解,“讀書”包括“讀圖”, 讀書的人未必越來越少,問題沒那麼嚴重。 ***或:現在“讀書”的人越來越少,是被“讀圖”的人分流了,而“讀圖”也應該歸入廣義的“讀書”範圍之內;這樣來看問題,所謂“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也許就沒有那麼嚴重。

  4.***1***使人和人類得到發展和進步***是人類進化的標誌***;

  ***2***是訓練和提高自身思維思辨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3***閱讀原著和原典是一個民族傳承文明最根本的途徑;

  ***4***是每個國民提高自身素質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