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病張培鋒閱讀材料及答案

  有些人活著是為了吃飯,有些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如何“活著”,才是人生之大事啊!這也常常出現在語文閱讀材料題中。下面由小編整理關於人生三病的閱讀答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人生三病閱讀材料

  ①明代陳繼儒的《小窗幽記》是一本很值得閱讀的書,其中很多話,包含著豐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長思之,可以啟迪心智。比方說“諱貧者死於貧,勝心使之也;諱病者死於病,畏心蔽之也;諱愚者死於愚,痴心覆之也”這句話,愈琢磨愈覺得其理深刻,或許,這就是古代經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簡意賅卻意蘊深刻。

  ②勝心、畏心、痴心可以說是人生的三病,陳繼儒分別將其對應於貧、病、愚這三種人們最忌諱的東西,用“使之 ”“蔽之”“覆之”三個詞語將其連貫起來,可以說探到了病根。換句話說,表層的病狀是貧、病、愚,而深層的病因則是勝、畏、痴。意思是說:要想除掉前者,必須從後者入手,也就是從心底下功夫。

  ③所謂從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勝心、畏心和痴心這三種心了。勝心也就是爭強好勝之心。看別人開了輛名車,我也非得買一輛不可,並且一定要勝他一籌。從某種意義上看,正是這種心促使人們不懈追求,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進步有時也會有進步的代價,譬如手機,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方便,但隨之就出現了追求手機品牌等盲目攀比現象。過猶不及,如果一味爭強好勝,並任其氾濫,那麼這種“進步”帶給人們的就未必是幸福,因為物質層面的東西,往往需要人們用心感受才有意義。物慾橫流,心靈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窮得只剩下錢了”之說。應該說,物質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卻未必一定帶來精神上的富足,而後者才是根本。

  ④畏心,就是諱疾忌醫之心,表現之一是怕別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醫,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會死了嗎?殊不 知這種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嚇死的。其實,即使得了病,也應該以豁達之心對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態,任他多麼高貴、富有,在死亡面前卻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開了,有病求醫問藥,病可能就好了。諱病還有另一種表現,就是偏信養生。養生本身沒有錯,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麼養生就可能變成“害生”。真正的養生,應該心胸開闊,豁達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會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這其中的辯證關係是值得深思的。

  ⑤痴心則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別人說自己無知,總是裝出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懂的樣子,殊不知這本身就是無知、愚蠢的表現。孔子說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 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們知道的總是少數,不知道的總是多數,故而求知的過程是無止境的。知道自己無知,才可能開啟智慧之門,忌諱說自己無知,恰恰證明自己的無知、愚蠢。

  ⑥較之古人,以上“三病”,現在不少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隨著社會 的進步,人們更應該 平心靜氣,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態度審視生老病死,直面 真實的自己,這樣才會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說:有些人活著是為了吃飯,有些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如何“活著”,才是人生之大事啊!

  ***選文有刪改***

  人生三病閱讀題目

  12.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小窗幽記》之所以值得人們閱讀,是因為這本書語言典雅、感悟豐富、意蘊深刻,啟迪心智,魅力無窮。

  B.物質的富足並不一定能帶來精神的富足,開著高階轎車斗富、吃著山珍海味比闊的現象,就是精神貧窮的表現。

  C.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時,從現象入手,深入分析產生這三種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問題的實質,發人深思。

  *D.文章結構嚴謹,思路清晰,①②段引出論題,③④⑤段分析說理,結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

  13.下列與本文所說的“勝心”、“畏心”和“痴心”含義不相符的一項是*** ******3分***

  A.某人在吃菱角時連殼也一起吃,還說是為了清熱解毒。別人問他家鄉有沒有菱角,他得意地說前山後山到處都是。

  *B.曾國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為官處事常懷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體,深得時人敬佩。

  C.秦始皇在位期間,派人遍訪名山大川,千方百計尋找靈丹妙藥。傳說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長生不老。

  D.《西遊記》中,孫悟空和唐僧夜宿觀音院,金池長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結果引來一場災禍。

  14.結合選文,談談如何才能擺脫人生“三病”。***4分***

  人生三病閱讀答案

  12.D

  13.B

  14.①心態平和,使精神充實;②豁達樂觀,理性看待生死;③不斷求知,努力提升自己。***要求正面回答。答對1點1分,2點3分,3點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