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諸葛閱讀練習及答案

  諸葛亮的功業是失敗的,但也是不朽的。《說諸葛》展現了諸葛亮所具有的從孔子以來儒家士人秉持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風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說諸葛》閱讀材料

  ①相比較而言,諸葛亮之所以為歷代的人們所稱道,也許就因為他更像位文人,而不那麼像政治家。《三國志演義》小說塑造諸葛亮形象的時候,融入了非常濃厚的文人氣息——包括文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理想。

  ②“鳳翱翔於萬里兮,非梧不棲;吾困守於一方兮,非主不依。”***卷八《玄德風雪訪孔明》***——諸葛亮還沒有出場,先由他弟弟唱出這首歌,代他表明心跡。劉備一顧茅廬,二顧茅廬,都不遇而返,直到三顧茅廬,才終於請出諸葛亮。諸葛亮“隆中對策”,足不出戶,就能勾勒出“三分天下”的大勢,真是出手不凡。此後便是諸葛亮如何輔佐劉備、施展才華、縱橫捭闔、可歌可泣的一生故事。

  ③諸葛亮無疑是明智的。

  ④在漢末群雄爭霸之時,諸葛亮屈居南陽,躬耕隴畝,以待天時。當時北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東有踞長江而窺天下的孫權,鄰居荊州還有漢宗室劉表,但是他卻看中了兵不過千、流離失所、無處棲身的劉備,認定只有劉備才是他一直等待的有道“明主”。事實正如他所意料,劉備對他推誠相待,君臣投契,如魚得水,使他得以盡展雄才大略。

  ⑤與一般和平年代的官僚不同,諸葛亮是一個非常時代的政治家。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走上政治舞臺的。《三國志演義》講了許多選才、用才以至爭才、搶才的故事,爭奪城池甚至都不如爭奪人才重要。曹操在攻下荊州後就說:“吾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蒯越***也!”***卷九《劉玄德敗走江陵》***諸葛亮在這些人才中是最傑出的,而且他不是坐等著別人來選他、用他,而是靜觀形勢,選擇“明主”,保持著一種在大一統的專制帝國建立以後人們喪失已久的“擇主”的權利。士一旦取得了這種“擇主”的權利,就獲得了政治生活中的自由,真正可以像先秦士人所說的那樣,“為帝王師”,“平交王侯”了。

  ⑥更值得指出的是,諸葛亮在主動選擇了“明主”的同時,也主動選擇了失敗。諸葛亮聰明過人,料事如神,在“隆中對策”時,他未出茅廬,已經對天下大事瞭如指掌,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選擇了劉備,也就選擇了失敗。

  ⑦諸葛亮對自身選擇的失敗命運有清醒認知。火燒赤壁後,諸葛亮差遣關羽前往華容道堵截曹操,這一做法連劉備都覺得不合適,說:“吾弟雲長,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了。”但諸葛亮卻回答說:“亮夜觀乾象,曹操未合身亡。留這恩念,故意等雲長做個人情,亦是美事。”劉備竟然誇他:“先生神算,世罕及也!”***卷十《周公瑾赤壁鏖兵》***曹操雖然“未合身亡”,但也不妨試一試,派趙子龍或張飛前往劫殺,沒準還“人定勝天”,把曹操給殺了。但諸葛亮卻偏偏要讓關羽“做個人情”,這不是有意為之嗎?在“六出祁山”時,諸葛亮堅執不採用魏延的奇計,直搗曹魏的老巢許昌。這雖然由於他一生謹慎,但更因為他心知曹魏“勢不當亡”。

  ⑧的確,諸葛亮不僅從事的是徒勞無功的事業,而且從事的是自己早已知徒勞無功的事業,他正是要在這種徒勞無功的事業中考驗自己的能力、意志、道德和信念。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赤壁大戰,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諸葛亮淋漓盡致地施展出“補完天地之手”***卷九《諸葛亮舌戰群儒》***,充分表現出從孔子以來儒家士人秉持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風範。

  ⑨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告訴諸葛亮:“君才勝曹丕十倍,必安國而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這話說得太重了,諸葛亮聽了以後,震驚得“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說:“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也?願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說罷,“以頭叩地,兩目流血”***卷一七《白帝城先主託孤》***。

  ⑩劉備也許早就估計到、也許沒有估計到,像諸葛亮這樣的文人,是永遠也不可能篡位奪權的。他們能有志於為帝王師、登宰相位,但卻從來不曾想到、更從來不會去做“帝王夢”。盡人事而知天命,這原本就是“士”的本色。

  11在這一方面,諸葛亮也恰恰是忠貞的化身。他說到做到,“夙夜未嘗有怠”***卷一九《孔明初上出師表》***,直到死而後已!臨死時他還深深地感嘆:“吾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攸攸蒼天,曷我其極!”***卷二一《孔明秋風五丈原》***

  12諸葛亮的一生是悲劇的,但也是輝煌的;諸葛亮的功業是失敗的,但也是不朽的。諸葛亮正是在悲劇的一生、失敗的功業中,證明了自身的能力,錘鍊了自身的意志,實現了自身的價值,發揚了自身的道德,塑造出讓後人景仰的完美的理想人格。

  ***節選自郭英德《中國四大名著講演錄》,有刪改***

  《說諸葛》閱讀題題目

  19.下列詞語中的“說”,與“說諸葛”的“說”,意思最接近的一項是***2分***

  A.解說 B.勸說 C.戲說 D.評說

  20. 下列對作品中有關知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常用來象徵祥瑞,性格高潔。《莊子·秋水》說它“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B.“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指的是曹操稱帝后通過挾持天子的辦法來逼迫天下的諸侯承認自己的皇帝地位並歸順自己。

  C.“亮夜觀乾象”中的“乾象”指的是天象,舊以為天象變化與人事有關,如《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仰觀乾象,參之人譽。”

  D.“白帝城先主託孤”中的“先主”指劉備,因為蜀漢政權前後只有劉備、劉禪父子兩位皇帝,所以稱劉備為“先主”,稱劉禪為“後主”。

  21.下列對作品內容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認為,《三國志演義》中的諸葛亮為人稱道,是因為他具有包括文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理想在內的非常濃厚的文人氣息。

  B.諸葛亮“隆中對策”就已知“三分天下”的大勢,雖知天命卻盡人事,施展才華,縱橫捭闔,充分展現出作為“士”這樣的讀書人的本色。

  C.《三國志演義》濃筆重墨地描寫劉備“三顧茅廬”,既讚美了劉備禮賢下士的品格,也突出了諸葛亮“非梧不棲”的主動選擇的特點。

  D.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坦誠地告訴諸葛亮:如果繼位的劉禪值得輔佐就輔佐;如果他擔不起管理國家的重任,就要換其他的子嗣取而代之。

  22.根據文意回答下列問題。

  ⑴第④段中說,“只有劉備才是他一直等待的有道明主”。劉備這個“明主”具有怎樣的特點?***2分***

  ⑵第⑤段中說諸葛亮“靜觀形勢,選擇‘明主’”。諸葛亮主動選擇明主的目的是什麼?***2分***

  23.第③段中說“諸葛亮無疑是明智的”。縱觀全文,諸葛亮的“明智”表現在哪些方面***6分***

  24.本文圍繞著諸葛亮一生功業展開,看似散漫,實則嚴謹,謀篇與立意有很強的邏輯性。請結合全文加以賞析***5分***

  《說諸葛》閱讀題答案

  19.D***2分***

  20.B***3分***

  21.D***3分***

  22.⑴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推誠相待,君臣投契***2分***。

  ⑵在政治生活中獲得自由,“為帝王師”,“平交王侯”,最終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或盡展雄才大略***,塑造出完美的理想人格***2分***

  23. ***共6分***①諸葛亮保持著一種在大一統的專制帝國建立以後人們喪失已久的“擇主”的權利,主動選擇“明主”***2分***;②諸葛亮主動選擇了失敗,對失敗命運有清醒認知***2分***;③他不斷地考驗自己的能力、意志、道德和信念,充分表現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風範***2分***。

  24. ***共5分***本文雖寫的是諸葛亮的一生功業,卻並不散漫,作者巧妙第從“主動擇明主”和“主動擇失敗”這兩點展開評述***2分***,層層遞進,集中展現了諸葛亮所具有的從孔子以來儒家士人秉持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風範***1分***以及忠貞的性格特點***1分***,最終得出了“諸葛亮的一生是悲劇的,但也是輝煌的;諸葛亮的功業是失敗的,但也是不朽的。諸葛亮正是在悲劇的一生、失敗的功業中,證明了自身的能力,錘鍊了自身的意志,實現了自身的價值,發揚了自身的道德,塑造出讓後人景仰的完美的理想人格”這一結論***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