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古玻璃身世之謎閱讀答案

  近年在湖南等省一些古墓中出土了大量戰國、西漢玻璃器,上面有中華民族裝飾特點的紋飾及圖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破解古玻璃身世之謎》閱讀材料

  玻璃的出現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世界公認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長期以來,學術界認為中國的玻璃是從古埃及傳入的,但是近年在湖南等省一些古墓中出土了大量戰國、西漢玻璃器,上面有中華民族裝飾特點的紋飾及圖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一批文物的出土,引起國內外考古界和科技工作者的關注。古玻璃研究專家、廣西博物館館長黃啟善說,它們的出土不僅涉及中國古玻璃製造技術的起源,而且對研究我國古代冶金、陶瓷釉彩的起源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出土的這些古玻璃究竟屬舶來品還是“中國製造”?中外專家用現代光譜實驗得出的共同結論是:中國的“鉛鋇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屬於兩個不同的玻璃系統,中國古代的玻璃是利用一種特有的原料獨立製造出來的。專家同時認為,中國古代玻璃雖為中國人的獨立發明,但發展緩慢,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鉛鋇,燒成溫度較低,雖具有絢麗多彩、晶瑩璀璨的優點,但易碎、不耐高溫、透明度差,不適應驟冷驟熱,只適合加工成各種裝飾品、禮品和隨葬品等,比起陶瓷、青銅、玉石器來,玻璃器具用途狹小、發展不充分。因此,當既具有中國古代玻璃優點、耐溫效能又好、適應性又強的“鋼鈣玻璃”傳入我國後,引起人們的極大驚異,這類外來品與中國的“鉛鋇玻璃”在性狀上的巨大差異,導致中國人不知道它們是同一類物質。

  “鉛鋇玻璃”如何起源?有學者認為,這與古代中國人冶鉛的實踐分不開。鉛在我國古代生活中佔有一定地位,用鉛製成的胡粉在古代是一種化妝品。同時古人非常熱衷的煉丹術也叫鉛汞之術。早在戰國時期,就流行“食金飲玉”可以長生的說法,煉丹術興起後試煉珠玉***即玻璃***也就成為煉丹家的活動之一。不過煉丹家著眼於養生,因此製作玻璃沒有走上獨立發展道路,更談不上總結出一套成熟的技術來。又有學者認為中國玻璃的發展與陶瓷、冶金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新石器時代,我國已有製陶技術,青釉器物的燒成溫度可達1200攝氏度,春秋時期已掌握熔化生鐵的1350攝氏度的高溫技術。一般情況下,溫度只要達到1200—1300攝氏度就可以製造玻璃。

  黃啟善說,文化是無國界的,文化更需要不斷地發展完善。中國玻璃的“成長史”正說明了這一點,儘管歷史已經證明古代中國人可以用特殊材料獨立製成“鉛鋇玻璃”,但當這種技術存在一定缺陷,而不能被老百姓認識和接受時,它就需要不斷完善,就需要像“鈉鈣玻璃”這樣代表先進文化的技術代替它,這是符合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望新聞週刊》***

  《破解古玻璃身世之謎》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古玻璃”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玻璃的主要成分是鉛和鋇,與西方的“鈉鈣玻璃”屬於兩個不同的玻璃系統。

  B.古玻璃具有絢麗多彩、晶瑩璀璨的特點,適合做裝飾品、禮品和隨葬口。

  C.中國古玻璃易碎、不耐高溫,其實用性不如陶瓷、青銅、玉石、發展不充分。

  D.古玻璃其實就是“鉛鋇玻璃”,它是古人利用特有的原料獨立製成的。

  2.下面不屬於對中國古玻璃“身世”說明的一項是

  A.學術界曾認為中國古玻璃是從古埃及傳入的。

  B.中國古玻璃製造技術的起源,對研究我國古代冶金、陶瓷釉彩的起源有重要參考價值。

  C.中國古玻璃的起源與古人冶鉛的實踐分不開,煉丹家試煉的“珠玉”也就是玻璃。

  D.中國古玻璃的發展與陶瓷冶金關係密切,春秋時已有製造玻璃所需的溫度達1200—1300攝氏度的高溫技術。

  3.文章末尾說“這是符合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對“事物發展客觀規律”具體含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鉛鋇玻璃”是中國人發明的,但由於技術上存在缺陷,不能被老百姓認可,終究要被外來的“鈉鈣玻璃”所代替。

  B.像“鉛鋇玻璃”這樣落後的文化遲早要被“鈉鈣玻璃”這樣的先進的文化所代替。

  C.文化是無國界的,文化更需要不斷地發展完善。

  D.儘管鉛鋇玻璃是中國人發明的,但它存在技術上的缺陷,仍然會被國人拋棄。

  30.根據原文提供的資訊,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出土的刻有中華民族裝飾特點紋飾及圖案的大量戰國西漢玻璃器,表明中國最晚在戰國時已有玻璃製造技術。

  B.中國古玻璃不全是從古埃及傳入的,因而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不是古埃及人。

  C.“鈉鈣玻璃”傳入我國後引起人們的極大驚異,是因為這類外來品在性狀上與“鉛鈉玻璃”有巨大的差異。

  D.如果古代煉丹家在煉製“珠玉”時給玻璃以足夠的關注,那麼中國的玻璃製造技術也許能早些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破解古玻璃身世之謎》閱讀答案

  1.D

  2.B

  3.C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