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健康教育教學計劃

  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 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下面小編準備了,希望對您有幫助!

  篇1

  一、指導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河北省小學的地方課程。要成為高素質的學生,除良好的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外,心理健康素質至關重要。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應該樹衛“心理健康素質是人的第一素質”的觀點,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其自信自強的心理品質,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二、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為:

  1.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處理現實生活和適應未來職業所必需的心理品質。

  2.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提高心理保健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3.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針對小學生的特點,並根據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性輔導取向,本課主要設計四個模組的內容:

  第一部分:認識自己,樹衛信心。教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克服自卑、樹衛信心。

  第二部分:積極主動,學會學習。教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全力投入學習生活。

  第三部分:調整情緒,協調關係。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穩定健康的情緒,建衛和諧、正確的人際關係。

  第四部分:職業輔導,面向社會。教學目的在於輔導學生成功就業,適應社會環境,掌握求職技巧。

  四、教學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保健意識。應使學生在瞭解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去解決實際的心理困惑,學以致用,為此:

  1.不宜過多采用文化課程的講授方式。

  2.不宜讓學生把重點放在掌握有關心理學名詞概念與原理原則上。

  3.多采用活動,討論反思等互動體驗式的形式。

  4.通過場景模擬、角色扮演、案例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篇2

  一、指導思想

  健康教育是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本學期我將繼續以 健康安全第一 為宗旨,紮實開展體育衛生健康活動,培養學生的各種有益於自身、社會和全民族健康的行為和習慣,提高衛生科學知識水平,增強體質,促進身心發育,為學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讓每位學生擁有健康身心,情緒愉快,知道快樂益於身心健康。

  2、充分利用每週一次的衛生知識、健康教育課,加強對學生的疾病防治及良好的衛生習慣教育。

  3、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形成尊重生命、愛惜健康的態度,進而尊重關懷他人的生命與健康,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4、培養學生從小養成簡樸的生活習慣,不奢華、不浪費,以簡單為快樂。

  5、 強化兒童 我是小學生了 的意識,培養學生有禮貌、守紀律、講衛生的習慣。

  三、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自覺參與課間活動,保持充沛的精力,上好每節課。利用各種檢查、競賽促進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

  2、教學時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掛圖、模型、表演等激發學生興趣,鞏固教學效果,促進能力的培養。

  3、聯絡學生實際,對學生進行心裡健康教育,教育學生團結協助,尊敬師長,讓學生熱愛體育,熱愛生活。四、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從選編課文到設計聯絡,從內容安排到呈現方式及版式設計都有極強的創新意識,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全冊共有課十篇,該教材符合新的教學理念,能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是教育學生遵守學校常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心,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

  2、 難點是讓每一位學生都健康快樂地成長,並有愛心,能互相幫助,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都是快樂的小天使。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