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傳統文化黑板報設計

  民族精神是源於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孕含在特定文化傳統中,隨社會歷史發展而不斷髮展的民族主體意識。中華民族精神就是孕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又代表傳統文化優秀特質的文化精髓。在這個意義上,弘揚民族精神,必須注重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關於傳統文化黑板報的資料和相關內容,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春節節慶之首“年”的文化內涵

  中國“年”字出現於周朝,已有3000多年悠久歷史。“年”具有三種文化含義:

  傳統文化黑板報1.計時單位 365天,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復始,稱為一年,或曰一歲,即人長一歲,具有時空概念。

  傳統文化黑板報2.“年景”狀況 一年四季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穀物收成的好壞,被視為衡量“年景”的尺度。

  傳統文化黑板報3.節日名稱 “百節年為首” 這是辭舊迎新最歡慶的日子——即 春節,民間俗稱為“過年”。
 

 

  中國民間“過年”,是古代社會最古老、最隆重熱烈的民俗節慶,是漢族和其他眾多兄弟民族共同的盛大節日,可與西方國家的“聖誕 節”相媲美。

  北京是數朝國都,各朝統治有所不同;如近代的契丹族,金代為女真族,元代為蒙古族、明代為漢族、清代為滿族。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雖有差異,但在這裡經過千百年來的相互影響與演變同化,內容與形式豐富多彩。無論歷朝歷代中的皇室、貴胄與民間三個不同階層的人士,在“過年”問題上都是要充分顯示自己的“年文化”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先進與落後同在、封建迷信與樸素唯物主義同時湧現。所以我們在參觀遊覽及導遊講解中,需應用歷史唯物論與辯證唯物論,對其棄粗取精,去偽存真,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