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古詩歌總複習的資料提綱

  名句積累與運用是我省語文中考的傳統題型,在畢業複習時,應重視這種題型的強化與鞏固。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中考語文總複習——名句的識記,幫助同學們更好地迎接中考。

  中考語文總複習——名句的識記

  一、考點闡釋

  “背誦常見的名句名篇”是指對中國古代優秀詩文作品及其重要語句進行考查。意在引導考生重視誦讀,培養語感,強調語文學習中的積累、感悟及薰陶,提高人文素質。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諦,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現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藝術性,語言簡煉,涵義深刻。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而且常讀常新,具有永恆的思想價值和藝術魅力。“常見的”’是為考生備考限定一個大致範圍,意思是所要考的內容並不是漫無邊際的,而是日常的閱讀和寫作活動中常會遇到的,如中學課本所規定的背誦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為A.

  二、熱點透視

  名言名句“名”的界定:只要對1993-1998年高考語文考查的28條名句作一剖析,我們便不難探尋出界定“名”的三條基本原則:

  1.朝代:例重於先秦和唐宋

  2.文體:側重於詩歌和散文

  3.內容:側重於思想性、教育性和審美性。

  ***1***思想性:能體現高遠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如:

  [1996年]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____________***《孟子·膝文公下》***

  [1997年]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魯迅《自題小像》***

  ***2***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為人處世事的方法等。如:

  [1994年]___________,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1996年]由儉入奢易,___________。***司馬光《訓險示康》***

  [1998年]____________,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3***審美性:描繪景物凝練傳神,意境深邃。如:

  [1996年]忽如一夜春風來,______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997年]___________,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教師在組織複習時,可根據以上三條原則,精編一套“名言名句彙編”,下發給每一個同學,突出複習重點。在編寫時還要注意四點:數量適中***一般在1000條左右***、校對無誤、出處清楚、編排有序。

  三、攻關對策

  ***1***強化兩條措施,提高識記效果。

  對精選出來的名句名篇,學生必須熟記。為了提高識記效果,可採取如下的兩條措施:

  ①分塊切割,化整為零。

  先將精選出來的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體順序切割成大的條塊。然後規定每天掌握3~5條。這樣既保證了識記的計劃性,也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達到了化整為零的目的。

  ②定期檢查,強化落實。

  自查:老師在印發“名言名句彙編”的同時,可配發一套同步的填空練習,讓學生每天自記、自測、自查。

  抽查:課前一分鐘,老師可隨機抽三四名同學對句或板演,每天督查。

  考查:每次階段性考試,都要設計4-5個名言名句填空題進行考查,並對測試中暴露出來的共性和個性問題進行集中糾錯和個別指點。

  ***2***實五個環節,確保書寫準確。

  考生錯寫名言名句的反例可以引以為戒:

  ***1***錯位搭配。如:[1996年]莫愁前路無知己,________。***高適《別董大》***下句應填“天下誰人不識君”,而有的考生卻錯位搭配“天涯何處無芳草”。

  ***2***答非所問。如:[1996年]忽如一夜春風來,_____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下句應填“千樹萬樹梨花開”,而有的考生卻答非所問,填寫成“河邊楊柳發芽了”。

  ***3***添字、漏字。如:[1994年]老吾***添“之”***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1977年]學***漏“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學記》***

  ***4***寫錯別字。如:[1994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誤寫“蹊”成“溪”***。***《史記·李列傳》***

  ***5***筆畫不清。如:[1998年]玉不琢***“琢”字右邊筆畫不清***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