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的讀書筆記

  幼師在教育幼兒的時候也需要不斷充實自己,那麼你們對幼師的讀書筆記有興趣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幼師的讀書筆記,希望你感興趣哦。

  與孩子共同成長

  《指南》雖然細化描述了幼兒在五大領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指向性和顯示可操作性,但是它並不是就簡單的“說明書”,《指南》同時蘊含著十分深刻的教育理念。正確明白其教育理念是幼兒教師和家長學習。運用《指南》的前提,是有效填補教師專業空白,開啟家長固化思維的工具。

  一、快樂地玩,有效地學。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則中將珍視幼兒生活的遊戲的獨特價值放在首位,是經過多方論證和考量的。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兒童在遊戲的過程中,自然地構成自我決策的潛質並實現自我的價值,遊戲會使得兒童體驗成就尤其獨特的價值,同時也有著強有力的法力支援,《兒童權利公約》中明確規定:締約國確認兒童有權從事於兒童年齡相宜的遊戲和娛樂活動;

  二、放慢腳步,慢慢成長

  “教育即生長,教育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要儘可能讓兒童在充裕的時刻自由發展,成長雖緩慢卻發展徹底。

  三、揚起所長,補齊縮短。

  每一個兒童有自己的獨特學習風格,只能所長各不相同。引導幼兒教師和家長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改“揚長避短”為“揚長補短”,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並最終實現面向全體、全面的和諧發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心得

  這段時刻我仔細研讀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一書,透過學習我對《指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的同時,總結了以下的一些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幼兒園年輕教師,我應有正確的態度和行為去關心幼兒、觀察幼兒、明白幼兒、尊重幼兒,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和年齡特點,為幼兒成長創設寬鬆、適宜的條件和環境,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我還應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活動目標,選取活動資料,帶給豐富、適宜的玩教具和遊戲材料,並善於把握蘊含其中的教育契機,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此刻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很濃厚,很多家長在孩子牙牙學語時就逼著孩子背古詩記單詞,在孩子還不會握筆手指肌肉沒有發育好時就要求孩子練字畫畫學樂器,完全忽視了幼兒的意願,時不時埋怨幼兒老師不教這不教那的家長也有,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平時還要與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工作,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讓家長也要轉變觀念,孩子的童年時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取得行為的收穫,播下一粒行為的種子,就會取得性情的收穫;播下一粒性情的種子,就會取得命運的收穫。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快樂、快樂的童年。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樣聽孩子才肯說》讀書筆記

  去書店走走,翻翻書架上琳琅滿目的學前教育書籍,雖然有很多優秀的書籍,但是很難有心動的感覺,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該何去何從。忽然看見了這本書,本想著這就是一本理論性很強的書,或是某個孩子的母親寫的與孩子在一齊的成長事例。但是翻開後,看到裡面的插畫和那些簡潔明瞭的對話、推薦,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畫上正反兩面的比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們的家庭以及幼兒園老師多多少少都會有相應的不恰當的語言。也許那些語言在平日裡我們感覺很正常,但是在比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讚賞性或是接納性、共情性語言的力量。即便我作為一個成年人,我也更願意聽到這樣的語言。當然書中所說的不僅僅僅是語言,更重要的是一種態度。

  讀了這本書,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當我每一天讀了一點點後,我會充滿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來,我覺得我找到了恰當的和幼兒交流或是處理問題的方式,我想要儘快的用這些珍重的方法和孩子們快樂、平等、有效的共度在園的完美時光。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總會遇見一些問題。書上看似簡單的對話,在實施的過程中並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發生的情境不一樣,書中的語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認為這些簡單的語言很好“說”,但是在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真的很難,正如書中提到的,我們生活中很多說話的方式已經成為定性,想要改變很難,老師或是家人需要練習。其次,我們要改變我們的態度。生活只有一次,時刻只去不回,孩子們完美99zuowen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們有一個美麗的童年,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對待他們,去傾聽他們的每一句話,去發現他們的開心或是難過的瞬間。我們是師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瑣事很多,有時我們難免會不耐煩。但是你的一點點疏忽,都可能讓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傷痛”。如果你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能夠和孩子們說一說,他們能夠感受到你的難過,但請你不好以此為藉口推開他們。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雖然對於本書的領悟還不是很透徹。但是其中關於“學會讚賞孩子”讓我有了一點小小的“驕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讚賞的力量。

  禾禾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幼兒,又是男孩子,相對別的幼兒而言,他各個方面潛質的發展都比較慢,加上他之前沒有上過託班***託班下學期轉來,但是由於經常生病,很少入園***,對於幼兒園的生活適應性不是很強,不大參與班級的各種活動,每一次吃飯都要老師喂,即便老師喂,他也不大吃,有時候吃幾口就吐了。他的脾氣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飯不會吃,無論老師怎樣喂都不吃。由於他剛生下來就做過心臟病手術,老師也總是給予他個性的照顧。這學期開學後,他各方面潛質的發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飯仍需要老師喂。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師表揚了他,他很開心。第二天吃飯的時候我發現他很願意吃飯,雖然有是仍需要老師喂,但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飯的時候都會“悄悄地”表揚他。有一天我看見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飯,我立刻走到他的身邊稱讚他,“我們禾禾吃飯越來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著點了幾下頭,我伸出大拇指給了他一個“大拇哥”。我發現他不僅僅吃飯主動了,在別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看到老師主動笑眯眯的叫老師好,園裡的老師都稱讚我們班的“小不點”長大了。

  看著禾禾的每一點進步我都很開心,我意識到了“稱讚”的力量。但是稱讚並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詞語來評價幼兒的言行的。孩子們對於這樣的詞語並不受用,他們很可能認為你是在敷衍他。剛入園的時候,由於缺少實踐經驗,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稱讚他們,在區角遊戲的時候,我看見幼兒搭出好看的房子,我總會對他們說,“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們還很開心。但是兩三次後,孩子們就對我的稱讚不給予迴應了,有時只是沒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讓我覺得很“尷尬”。對於孩子們這樣的迴應,我開始反思,是他們不在乎老師的稱讚,還是對老師的稱讚“麻木”了?在和孩子們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於老師的稱讚、表揚還是很在意,只是老師不恰當的“稱讚”會讓孩子產生懷疑,比如在搭積木的時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揚孩子們搭得好,而沒有指出好在哪裡,孩子們對於這樣的稱讚,會產生懷疑“老師是在誇我嗎?我搭的真好嗎?沒有具體指向性的稱讚會讓他們“疲憊”。因此,我會練習如何有指向性的稱讚孩子,我會在平時的活動中靜靜的觀察他們的表現,然後去想一想該如何去稱讚她,在下一次的活動中能夠有效的對幼兒進行稱讚。

  讚賞是完美的,是孩子們喜愛的,並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是我也糾結過,徘徊過:稱讚是又次數限制的麼?要有怎樣的度呢?

  有一次,我們一個孩子的奶奶來對我說;“老師,這天下午你能給我們家淇淇發一個小貼畫嗎?我們家淇淇已經唸了好幾天了。”淇淇是一個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現都很好,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愛她。她經常得到老師的稱讚或是小貼畫,但是在經歷了一件事情以後,我開始思考要不好高頻率的稱讚她。一天早晨來的時候,孩子們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著,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齊,摔倒在滑梯上,我看沒有出現破了青了的狀況,看著淇淇有點怕怕的眼神,我只說了句,“慢點哦”。中午吃飯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溼溼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回教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請她回來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對於這樣的狀況我想了想,是不是平時在幼兒園老師全是正面的稱讚,她不能理解老師指出的不恰當的地方,是不是要進行挫折教育呢?於是在稱讚幼兒的時候,我“故意”忽視了她。每當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師稱讚的眼神的時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糾結,她的確做的很好,我要繼續忽視她麼嗎?在一次次的糾結中,我發現自己錯了。正如大人們願意得到別人的稱讚一樣,我們渴望別人稱讚我們新買的裙子漂亮、新剪的頭髮好看一樣,孩子們也渴望得到別人的稱讚,尤其是老師。每一個孩子都就應被稱讚,他們每一點進步、每一

  點好都期望老師看見,而老師的稱讚正是老師對他們的“反饋”。對於淇淇的這種狀況是我做的不夠好,由於淇淇是一個乖巧的女孩,因此平時她有一點點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我都會假裝沒看見,正是老師這樣的行為才讓淇淇“哭”了。因此,對於幼兒不恰當的行為也應當及時給與回饋,不能應為她是乖乖女,就“放縱"她,這樣對於別的幼兒不公平,對於她也不公平。老師的稱讚或是指出幼兒不恰當的地方,都只是針對幼兒當下的行為,而不是針對幼兒本身。

  看到孩子們一點點的進步後,我開始了了一個計劃:每一天一稱讚。一個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稱讚或許能讓孩子興奮一天或是好一陣子,我們不就應吝嗇我們的稱讚,孩子們每一天用他們甜美的微笑來溫暖我的心靈,我也就應用我的眼睛去發現他們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稱讚他們,為他們的每一天都帶來一絲甜蜜。每一天對每一個幼兒進行稱讚可能對於一個新老師有一點困難,但是我想發奮的一點一點的做好,也許從此刻開始,我一天只能關注到10個幼兒,慢慢的,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仔細的發現幼兒的每一點細變化。站在孩子們的角度,恰當的有針對性的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孩子們是能夠感受到老師發自內心的稱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