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是小學六年級的一個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此內容前已經學習了分數乘法應用題、比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學生解決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的基礎。要怎麼樣來學習他們恩?下面就有小編來講解一下這部分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3.男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 ***,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5.女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

  ***二***口答應用題

  六年級***1***班和二年級***1***班共同承擔了面積為100平方米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平均每個班的保潔區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師提問

  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怎麼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合理嗎?

  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3.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麼,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麼分配嗎?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分配問題.***板書:分配***

  二、講授新課

  ***一***把複習題2增加條件“如果按3∶2分配,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師提問

  1.分誰?***100平方米***

  2.怎麼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麼?***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這句話你可以聯想到什麼?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按比例分配教學反思:

  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是小學六年級的一個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此內容前已經學習了分數乘法應用題、比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學生解決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的基礎。小學生年齡小,平時接觸較多的是平均分的方法,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學生平時肯定也有一些體驗,而生活中的體驗也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基礎。所以本課採用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經過對課的實際探索,我對數學的課堂教學有了新的感悟和體會。

  一、學生自主探索為主,注重知識的發生過程。

  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與實際生活聯絡緊密,所以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地尋求解決新問題的各種途徑。同時注意對一個問題從多方面考慮,對一個物件從多種角度觀察,這樣有利於培養和訓練學生數學思維的獨創性,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本課中學生能用五種方法解題,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教學中,要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來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激發其內驅力,使學生真正“捲入”學習活動中,達到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在本堂課中,我在問題情景的創設中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創設問題情景的生活化。

  《標準》指出:“使學生感受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例出發”。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會教學的魅力。本節課提供現實背影、挖掘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參與教學材料的提供,使教學內容成為更易於課堂教學表達,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通過創設具有濃厚生活氣息,貼近學生知識水平的問題情景,把問題情景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情景中的問題,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啟用狀態;另一方面可以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聯絡,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例如:把按比例分配實心球、按比例計算兒童的頭高、零花錢的分配等,這樣生活氣息濃厚、學生感興趣,活生生的題目引入課堂,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討論分配籃球時,學生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出發分,有的認為男生多分,女生少分,有的認為女生多分,男生少分,還有的說一樣多,同學們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我告訴學生這樣分籃球隊的同學感到不公平,給學生製造學習的矛盾衝突,引起學生的探究慾望。這樣的設計我是想讓學生在學習時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身邊到處有數學,其次以問題調動學生思考。

  2、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景。

  從數學教育哲學上講,決定一個公民數學修養的高低,最為重要的標誌是看他們如何看待數學,如何理解數學,以及能否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日常生活現象,去解決現象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為此,在教學實際中,我們應積極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數學現實”,理解情景,發現數學,引導學生把現實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打破封閉式的教學過程,構建“問題—探究—應用—新問題—再探究”的開放式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學會探索,學會創新等終身受益的東西。如在教學中出示:學校買圖書的分配問題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解答。

  三、注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

  新課標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于思考”,以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籃球的分配問題的問題,讓有關係列問題動態生成,通過學生的猜測、觀察、思考、交流的方式來經歷數學,獲得感性經驗,進而理解所學知識,完成知識創造過程,並以積極的方式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也為學生多彩的思維、創設良好的平臺,由於學生的經歷不同,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同,促使他們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化,使生生、師生評價在價值觀上都得到了發展。通過對比性的練習,學生能抓住按比例分配的題目的主要特徵,注意和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區別 ,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 ,有利於知識的建構。

  四 、鼓勵獨立思考,倡導交流合作。

  整節課以思考、交流貫穿全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對比、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獲取新知,尤其是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間。教學中,無論是學生觀察、發現或是“探索創新”或是“鞏固深化”或是“聯絡實際”都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或再組織討論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能說,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聯絡生活實際,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

  總之,在本課中進行的教學方面的實踐,使我有了一定的收穫。今後還應不斷反思,加以總結和改進,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