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四張衡傳教案

  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必修四《張衡傳》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必修四《張衡傳》教案

  教學目標:

  1. 瞭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瞭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

  教學重點:

  1. 記人敘事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2.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教學難點: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講讀法。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匯入。

  早在1700年前,當西方各國對地震尚處於迷惘無知的時候,張衡已經能準確地測知地震了。張衡開創了世界地震學的先河。歷史和人民對張衡作出了多高的評價呢?1956年10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曾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請看范曄在《後漢書》中是如何記載張衡事蹟的。

  范曄***398~445***,我國南朝宋代史學家、文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奮好學,閱讀大量經書史籍,善寫文章,通曉音律,歷任祕書丞、太守、尚書吏部郎等職。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範譁夜中酣飲,開北窗聽輓歌為樂,被貶為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專心著述。他蒐集有關後漢的各種史料,以《東觀漢記》為基礎,博採眾家之說,編寫歷史名著《後漢書》。他擅長寫論贊,《後漢書》的一些傳論,被譽為名篇。

  前四史: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范曄《後漢書》、陳壽《三國志》。

  二、誦讀感知。

  請同學們把課文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文言的斷句。

  ***提示學生讀全文,注意“屬”“璇”“罔…‘蟾蜍”等字詞的讀音***

  ***1***衡少善屬文***zhǔ***

  ***2***妙盡璇機之正***xu6n***

  ***3***著《靈憲》《算罔論》***wǎng***

  ***4***下有蟾蜍***chán chú***

  ***依據書下註解,學生同桌間互譯,教師予以及時指點***

  ***要求學生口譯下列句子***

  ***1***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2***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3***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4***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5***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

  ***6***時政事漸損,權移於下,衡因上疏陳事。

  明確:***1***雖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許多,但並不因此而驕傲自大,平時舉止從容,態度平靜,不喜歡與俗人結交。***雖……而***

  ***2***大將軍鄧騭認為他才華出眾,屢次徵召他,他也不去應召。***注意“奇”的意動用法***

  ***3***張衡不趨附當朝的權臣大官,所任的官職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4***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注意賓語前置***

  ***5***曾有一條龍的機關發動但感覺不到地面動,京師的學者都怪它沒有應驗。

  ***6***當時政治局面每況愈下,權利向下轉移,張衡於是給皇帝上書陳述這些事情。

  三、整體把握。

  提問: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傑出才能表現在什麼地方?

  明確:“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 “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刺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黨。其才高於世,表現在善屬文,寫作著名的《二京賦》。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善術學,著有《靈憲》《算罔論》。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同學們都能緊扣課文回答問題。那麼,除傳中介紹的事蹟外,同學們對張衡還有哪些瞭解? ***課前佈置預習題:我瞭解的張衡的情況***

  明確:張衡很有文學天賦,作過《歸田賦》《四愁詩》等。候風地動儀比18世紀歐洲人用水銀溢流測報地震早1700年。

  提問:全文共六段,主要介紹了張衡的哪些事蹟?

  明確:文學成就***第1段***。科技成就***第2、3、4段***。治國才能***第5、6段***。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

  第一部分***第l段***,記述張衡的學業、品德和文學上的成就。第二部分***2~4段***,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第三部分***5~6段***,介紹張衡在政治上的才幹。

  提問:張衡為什麼有如此的文學才華?

  明確:張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原因之一***

  提問:張衡成為博學多才的偉人,除了上面的原因,還有哪些原因?

  明確:“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學生查字典疏通難點:“從容淡靜”***

  提問:有哪些句子為“從容淡靜”作了註解?

  明確:“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累召不應”“衡不慕當世”。一一謙遜持重,鄙視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尤致思於……”“研核陰陽,妙盡……”“言甚詳明”。——執著專一,治學嚴謹。***原因之三***

  東漢書法家崔瑗給張衡寫的墓碑說他“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捨晝夜”。他自己在一篇述志的作品《應閒》裡說“約己博藝,無堅不鑽”。又說“君子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可以看出他的治學態度和做人品格,也印證了以上分析的三方面原因。

  ***引導學生自讀第4段,給“員”“尊”“飾”“形”“首”“隱”“際”“所在”等詞語作注***

  提問:本小節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紹候風地動儀的?請概括要點。

  明確:第1句介紹了地動儀的製造時間。

  第2句寫了地動儀的外形。

  還有地動儀的製造材料。

  介紹了地動儀的構造。

  寫了地動儀的作用。

  地動儀預測地震的精確度。

  交代地動儀正式使用。

  依據事物內在聯絡,簡明而具體地介紹候風地動儀的製造和使用:①製造時間和儀器名稱***1句***;②尺寸、形狀、裝飾***2句***;③機件、內外構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確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實踐證明靈敏度和準確性***11、12句***;⑦交代儀器正式使用***13句***。

  史書載從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我國北方共發生大地震26次,張衡研製地動儀,測報地震,正說明了不計名利、為民造福的品格是他在科研上成功的因素之一。

  ***自讀第5、6段,註釋文言詞語:“出…‘共為不軌”“整法度”“上下肅然,稱為政理”***

  提問:為了表現張衡的政治才幹,作者寫了哪兩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樣的性格?

  明確: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賦》的由來,突出了張衡的心思細密、小心謹慎。另一件是寫張衡出任河間相時和姦黨鬥爭的事。

  提問:“陰知奸黨姓名,一時收禽”說明什麼?

  明確:說明張衡很懂得政治手腕。說明張衡很聰明,很有政治才幹。張衡並非書呆子,這一句恰一留證明了張衡的政治智慧。

  提問:“上下肅然,稱為政理”又說明了什麼呢?

  明確:說明張衡政績顯著,也反映了他為民除害,深得人心。

  四、歸納字詞。

  1、古今異義

  ***1***尋其方草***古義:方向;今義:相對的或並列的幾個人或幾個事物之一***

  ***2***衡下車***古義:官吏初到任;今義:指從車上下來***

  2、詞類活用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特***

  3、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

  ***2***被動句

  連闢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徵召***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圭查查坐[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

  ***4***介詞結構後置句

  ①果地震隴西***果然在隴西發生地震***

  ②諷議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對政事提出意見***

  ***5***省略句

  ①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省略主語“張衡”***

  ②諷議左右***省略介詞“於”***

  五、總結。

  學習文言文必須在落實字詞的基礎上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課文內容之後又反過來幫助我們識記文言字詞。這篇傳記僅以七百餘字就概及張衡六十二年中善屬文、善機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寫出了一個真實的人、偉大的人。

  六、佈置作業。

  1、課下熟讀課文並完成課後練習二。

>>>下一頁更多“張衡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