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應該怎樣才能學好語文

  語文是學習所有科目的基礎,所以學好語文是很有必要的。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生學好語文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生學好語文的方法

  一、積累基礎知識

  包括語音、字詞、古詩文的積累。在平時學的課文,課外讀的文章中,碰到不認識的字詞或拿不準的讀音、容易寫錯的字,把詞典翻出來,查一遍,比如說是“大雨滂***pāng***沱”還是“滂***páng***沱”,可能好多人都認為是後者吧,實際上應該是前者,又比如說娛樂新聞中經常提到的“緋聞”,是“fēi”而不是“fěi”。考試的時候你如果不知道這一點的話,就會失掉2分的,在中考的時候,2分就是幾百人、幾千人的差距,就有可能讓你與自己理想中的學校失之交臂。

  需要整理的可以專門用本子記憶,難一點的字詞可多讀幾次,多寫幾次,反覆這樣3、4次就記住了,長此以往,你的字詞就十分紮實了。對於成語,在做題過程中,不認識的成語、生活中容易用錯的成語***特別注意成語的使用物件、褒貶色彩***都記到本子上,抽空拿出來翻翻看看,順口造個句子,成語的使用就這樣熟練了。沒事的時候多參加一些成語接龍等的遊戲。

  需要背誦的古詩文,多利用早晚讀大聲朗讀,不僅是用聲音,還要用心讀;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節奏,讀出感情,背誦也會容易得多。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實在難背的,可以抄幾遍試試。

  二、現代文閱讀

  閱讀文章不能只看一遍,第一遍要瀏覽一下,第二遍要精讀,當你回答問題時,你要知道這個問題是就哪一句話、哪一段發出來的,找到原話後,你甚至可以原封不動地將其作為問題的答案,或者將其做一些改動。現在我們做閱讀題時總是會出現什麼毛病呢?只看一遍,拿出一個問題,就照自己的理解,也不看原文了,這樣寫,確實是差不多,但是你的分就拿不到了,或者3分你就只能拿2分、1分,這樣丟分是很不值得的,實際上你覺得你自己也都會,但是你的答案就不如別人的準確。會的題,考試的時候就儘量要拿到分數,不會的題,也要儘量去爭取,不要在自己會的地方犯一些無謂的失誤。

  三、文言文閱讀

  注重課本中的文言文學習,進行實詞、虛詞、句式的歸納積累。根據課下注釋,重點記憶自己不熟悉的詞語,對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的詞要格外注重,反覆記憶,多翻譯幾遍課文,翻譯句子時,重點字詞的意思要準確無誤。

  四、適當的做題

  在做題中總結歸納。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必須多做題,可以有目的的進行專項訓練,能力的提高需要長期的培養、大量的習題為基礎。對於語文試卷的選擇題,在平時訓練中,遇到自己做錯的拿本子記下來,有些典型的片語或句子也可以記下來,比如說,“充分發揮作用”,不是“發揮充分作用”,是“廣泛聽取意見”,不是“聽取廣泛意見” ,沒事的時候翻翻,無須特別記憶也一樣能記得住。

  五、多動動筆

  寫日記,每天堅持寫一段一兩百字的話,實在不行,寫週記。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都寫出來。 說出來不如寫出來。你說給朋友聽,說你媽媽的菜做得好,你可能只是說,我媽媽做的菜好好吃好好吃。但如果寫出來,你可能就會寫:“我媽媽做的菜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沒必要要求寫得很好,不好不要緊,要緊的是你可以知道你的詞彙到底夠不夠,哪方面的詞彙量不夠。

  有一個小故事,說是以前有一個人,得了一本武功祕笈,十年後,成了武林盟主。另一個人聽說了這件事,想方設法地拿到了這本祕笈,十年後,他和別人比試,別人一劍過來,他啊——叫了一聲,死掉了。為什麼呢,因為第一個人得了祕笈後,每天不停地照上面的方法練啊練,練啊練;第二個人得了祕笈之後,只是看,從來沒有練習過,最後只能是啊的一聲。所以有方法更要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如果你也像第一個人一樣,按照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停地練啊練,練啊練,有一天你也會成為武林高手。啊,不對,是語文高手。

  初中生學好語文的法則

  1.首興趣:知而好,好而樂。

  首先,我們要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過程,古人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牴觸,不反感,不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能如此,方可初嘗語文的甘霖。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而離開語文;能如此,方可欣賞語文的漫天紅霞。後說“樂之”:處處留心,養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能如此,方可進入語文的神仙洞天!

  2.次自主:觀千劍,操千曲。

  古人云:“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強調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

  3.必多寫:思欲麗,筆磨禿。

  同學們學語文所為何事?我以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鍊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簡化為“思欲麗”: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現實中,我們許多同學只會作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鍊,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思欲麗”,必多寫!

  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週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穫。三年裡,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謂:“筆磨禿”。

  4.定多讀:破三春,匯九流。

  在你學習的這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這就叫“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首重哲學,這就叫“融匯九流”。

  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只讀中國作家。

  5.強積累:有詩書,有成竹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該是什麼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正規化”,形成“興奮灶”,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

  運用這些“正規化”,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後求其“神似”,最後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個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初中生學好語文的8條鐵律

  一、興趣

  首先,要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之:不牴觸,不反感,不因為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對語文沒興趣,也不管老師是否和原來的老師一樣。

  好之:天天練,作文,閱讀,看課外書。

  樂之:處處留心,關心素材。

  二、自主

  老師的“教”並不能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只有自己吸收、理解,才能慢慢的學好語文。

  僅僅只想靠老師講,自己只是默默地聽、抄老師的板書,就想學好語文,完全是異想天開。

  三、多寫

  堅持寫日記,至少每週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穫。

  四、多讀

  要廣泛而深入的閱讀。在閱讀的時候,要涵蓋古今中外,這樣在寫作文的時候就不會缺少素材,也會因此使得角度更加完整。

  五、積累

  學習語文最重要的階段就是模仿,模仿誰?當然是名人的大作,在無法形成自己的寫作文的風格的時候,先試著模仿吧。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六、思考

  不論是在哪個學習環節中,也不要盲目接受任何未經你自己思考的東西,不然就會變成書呆子。

  七、個性

  首先建立元認知策略,形成監控自己思維、感悟流程的習慣。在長期的語文實踐中,不斷總結昇華,強化有效的正確的習慣,糾正無效的錯誤的做法。

  其次是學會總結反思,通過計劃總結的方式,課堂筆記的方式、作文後記的方式、試卷分析的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理性思維的層次。

  八、跳出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學習語文最重遷移。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的最終的成功,還在於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語文求生存、謀發展。

  為了實現語文學習的良好的正向的遷移,我們在學習中必須:①跳出語文課程學語文。從政治科學觀察思考問題的哲學方法,從歷史科學成功人物的人生經驗,從地理科學各國各洲的風土人情,從數學科學嚴密的推理邏輯,從理化科學細緻的觀察功夫,從美術音樂科學藝術鑑賞的規律和經驗。

1.學好語文的六種技巧

2.初二應該要怎樣學語文才好

3.怎麼幫助初中孩子學習語文

4.初中生如何學習語文

5.初中生學習語文的實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