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學生應該怎樣學物理才好

  不少初三的同學反映物理難學,不好理解,面對著一道道的物理題,不知道從何下手。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物理,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三學生學物理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三學生學物理的方法

  三個基本。

  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關於基本概念,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速率。它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指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關於基本規律,比如說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於任何情況,後者是匯出式,只適用於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再說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說研究中學問題是常採用的整體法和隔離法,就是一個典型的相輔形成的方法。最後再談一個問題,屬於三個基本之外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

  獨立做題。

  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物理過程。

  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儘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係。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上課。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思或儘量少走思。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

  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複習、鞏固。儘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筆記本。

  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儲存。

  學習資料。

  學習資料要儲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以備今後閱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時間。

  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說,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等車時、走在路上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複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裡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初三學生複習物理的建議

  1***讀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咱們物理是讀書破兩本,考試心不慌。讀書分為粗讀和精讀,粗讀就是指:全面的一字不差的通讀兩冊物理書在讀書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對物理知識、概念規律的理解。精讀是指重點對重要概念、規律、定義、公式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記憶。

  2***課堂聽講:緊跟老師進度,重在落實,在課上練習中一定做到快,但必須保證正確率。發現問題要及時異懂異會,並應建立自己的錯誤記錄本,找原因,找問題,犯過的錯誤,絕不可再犯。

  練,熟能生巧,見多才能識廣,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準備2011年全國中考彙編和2007-2011年北京各區中考彙編,會做的題可不做,重點放在自己不熟,不會或沒見過的題目,這些題叫長見識的題,弄會了有助於我們熟悉中考走向,中考題型大有處。

  討論:有不少同學只顧自己複習,很少與班上同學交流,這是目前大多數同學所欠缺的。集思廣議是學物理的極途徑,有時老師沒講明的問題,可能同學的幾句話就可讓你明白了,有時你明白的知識給人家講,講的時候,也許你講來講支渠自己也繞進去講不明白了,這就證明你自己還沒有真正明白,正把自己存在的問題也找出來了。尤其是一些綜合難題,通過同學們討論可能多種思路和方法,恰巧就填補你方法單一的讚美豐富了你的思路和方法,何樂而不為呢?

  學習物理的意義

  首先,學習物理可培養觀察和分析問題,及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曾經有個病人,誤吸了大量硫酸等腐蝕性氣體,胸片提示“白肺”,於是給了強有力的抗感染治療,反覆調整抗生素,依然無濟於事,幾經周折終於在試用激素和反覆調節呼吸機引數後獲救。這也是我前陣子發表在《誤診誤治學雜誌》上的一份病歷,當時在病例討論會上大家眾說紛紜,唯獨都忽略了呼吸機上“呼氣末正壓通氣”這一重要引數的物理原理。當然,工作生活中面對一個生疏的問題,不可能立刻找到行之有效的策略,只有在不斷觀察、實踐、提出假設、歸納演繹、綜合分析之後,才有可能找到想要的結論。這就需要利用物理學習時學到的科學方法,包括觀察法、實驗法、理想化方法、類比方法、歸納與演繹法、分析綜合法、物理假說、科學想像等,這些科學方法在科研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觀察和實驗既是學習物理學的基本方法,物理學史描述了許多科學家善於從不被人注意的一些平常現象中細心地觀察與思考的事例。比如倫琴一生在物理學領域中進行過大量實驗研究工作,一次實驗中,他偶然發現包有黑紙的底片被曝光,但他從沒放過這一個細小的現象。正是他這種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發現X射線從而獲得諾貝爾獎,其實在倫琴發現X射線之前,也曾有人發現過未知射線使他的底片變黑,可他卻以為是底片質量問題……。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可以認識到注意觀察和認真進行實驗是關鍵。學習中逐步培養出來的勤觀察、勤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在工作中受益無窮。

  第二,學習物理可培養質疑精神和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尤其王老師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支援創新,勇於挑戰,反對抄襲。面對一個問題,哪怕一頭霧水,也可記下自己混亂的思維甚或大膽編造一個答案。過去的我就經常是在這樣的摸索中求勝的。我編造的答案就往往被告知正確,反過來推正真理。思維的創造性是一個人的思維活動精神和獨到見解,是思維的高階階段,是思維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批評性等品質的綜合和昇華。是主動、獨立地去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開闢新思路,新穎地解決問題。在廣泛聯想、積極探索、大膽猜想、尋找規律之後才能摸索出真理。如今,臨床工作雖然需要謹小慎微,一步一步立足於理論基礎,但我覺得,病理生理學如此深奧,我們未知太多,明確的太少,在一些一籌莫展的時候,只要適應症掌握的無懈可擊,我往往提出一些大膽的想法,比如“試驗性大劑量激素衝擊”,往往取得顯著的效果。

  第三,學習物理有助於培養克服學習中的惰性的能力。去年有一次在危重病科值夜班,指示一個實習同學去測中心靜脈壓,反反覆覆測了幾次都是0,我認為這個結論很荒謬,過去一看,測壓計的0點根本就沒有放在病人右心房的水平面上,可不永遠也測不出正確結果。我批評那個同學動手不動腦,連最基礎的帕斯卡原理都不理解。回頭想想,他不是什麼不理解,而是在反應出了我們每個人學習中都存在的惰性。這種惰性主要表現為思維禁錮和僵化、缺乏主動性、缺乏敏感性、缺乏責任感等等。為了有效地克服學習中的惰性,首先要明確我們學習的目的和內容、學以致用更容易體會到學習的效果。學習的計劃要簡單明瞭,把學習當成進步的階梯、而不要把學習當成任務和壓力,否則我們就容易應付,應付是惰性滋生的溫床。學物理的過程很艱辛,很容易淺嘗輒止,但同時建立起來的思路開闊、隨機應變、觸類旁通、獨立分析、辨別是非、透過現象看本質等等的能力,體會到“想一想、做一做,辦法總比困難多!”的樂趣。這都是我彌足珍貴的經驗。但我們卻懶得去學、懶得去想、懶的去做,於是我們在工作中就必然會撞南牆。

  即便物理現象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無孔不入,也很少有時間去研究從簡單到複雜的物理原理。沒有人去用泊肅葉定律分析冠心病的發病和急救原理,也很少有人去研究聽域的聲強和阻抗。物理的學習不是簡簡單單的理解“蘋果為什麼會下掉、風雨雲霧是什麼回事”等等等,而是對於個人來說的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這種思維方式就是一種物理的科學的思維方式。我們也可以說物理是腦筋體操,對塑造一個人的思想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1.初三物理學習方法指導

2.如何學好初三物理的方法

3.初三物理學習方法

4.初三物理學習計劃

5.初三物理學習心得